天津大悲禪院

天津大悲禪院

大悲院位於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是天津市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一座八方佛寺院。由西院和東院兩部分組成,西院又叫舊廟,始建於清順治年間,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擴建,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組成,東院又叫新廟,建於1940年,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地藏殿、配殿、耳房和迴廊組成,是寺院的主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津大悲禪院
  • 地理位置: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
  • 建於:1940年
  • 始建於:清順治年間
大悲院位於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是天津市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一座八方佛寺院。由西院和東院兩部分組成,西院又叫舊廟,始建於清順治年間,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擴建,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組成,東院又叫新廟,建於1940年,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地藏殿、配殿、耳房和迴廊組成,是寺院的主體。
殿內藏有銅製釋迦牟尼佛像,還塑有大悲菩薩、倒坐觀音、彌勒佛、天王像、羅漢像等。 位於院中央的大雄寶殿內曾珍藏著魏晉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銅、木、石刻造像數百尊,工藝和藝術水平很高。 殿內還曾供奉過唐僧玄奘法師的靈骨,1956年轉贈印度那蘭陀寺。院內朱門綠瓦,佛壇高築,松柏參天,莊嚴靜穆,是全國重點佛教寺廟之一。
大悲院是因為供奉大悲觀音(又叫千手觀音)而得名,廟內原有柏木雕千手觀音像,毀於"十年動亂"之中。現在大悲院後殿里一尊高3.6米,寬4 米的千手觀音金身像,神態莊嚴、姿容動人,是天津美術學院王家斌和其助手用了兩年的時間,於1984年精心設計、雕塑而成的。 新的塑像融傳統佛教藝術與現代造型藝術於一體。在設計和雕塑過程中,吸取了河北省正定縣興隆寺、山西平遙縣雙林寺觀音像的特點,表現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形象,注重了面部表情的慈樣、親切、莊嚴、溫柔、美而不媚等特點。在手的塑造上,改變了清代塑像從背後展出手臂的做法,採取了從肩和腋下伸展手臂的方法,而使其符合現代美學的透視法,從身體上塑出那么多的手,每隻手都有不同的姿勢,拿著各種不同的法器,既要有組織,又不能呆板;既要美觀,又不能雜亂無章。
西院又叫舊廟,初僅築室三楹,經康熙八年(1669)和光緒初年兩度重修,始具規模,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組成。東院又叫新廟,建於1940年,由山門和三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配殿、耳房和迴廊)組成。山門匾額“真如覺場”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題。大雄寶殿是大悲院主體建築,殿內供明代所鑄5.2米高的銅鎏釋加牟尼佛像,連同蓮花寶座重約6噸,座上有9999個小銅佛,甚為壯觀。阿儺、迦葉侍立兩旁。殿周十八羅漢像栩栩如生。釋迦牟尼佛背後有倒坐觀音,東西兩側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像。其內曾珍藏著魏晉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銅、木、石刻造像數百尊,工藝和藝術水平很高。殿內還曾供奉過唐僧玄奘法師的靈骨,1956年轉贈印度那蘭陀寺。後殿為大悲殿,千手觀音坐蓮台,視端容寂。穹頂藻井,為彩繪抱蓮飛天圖案。配殿設有舊存石刻、木雕、佛像及弘一法師紀念堂。院內古樹參天,椏杈盤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