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橋(杭州天水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這是個歧義詞條,在杭州市區、河北省保定市南關府河上、江蘇蘇州錦溪鎮天水街都有天水橋。它們都是當地的文物古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水橋
  • 位於:浙江杭州市區中北部
  • 附近景點:白堤
  • 宋名:天水院橋
杭州天水橋概述,杭州天水橋歷史,杭州景點,公交線路,杭州特產,杭州特色菜,地圖信息,

杭州天水橋概述

位於浙江杭州市區中北部,宋名天水院橋,御街由此折西,橋跨城北小河,橋東為皇城修內司綢兵營。橋西有草料場,橋北為省倉上界及六部架閣庫。元至正十二年秋,有寇自徽州來入侵杭城,浙省參政樊時中率兵御賊,在天水橋巷戰亡。因而橋曾被稱為歲寒橋。解放後擴建體育場路,拆除了天水橋,今作為區片名沿用。
天水橋天水橋

杭州天水橋歷史

天水橋,宋志即天水院橋,跨小河。橋東有皇城司、修內司、綱兵營,橋西有草料場,橋北有省倉上界及六部架閣庫。《嘉靖仁和志》:武進士牌坊,在天水院橋西堍,為嘉靖十七年(1538)科武進士陳大章。1960年填塞小河,天水橋至武林路段擴建體育場路,拆除天水橋,成區片名,泛指中山北路與體育場路交叉處一帶。
《西湖遊覽志余》:樊執敬,字時中,鄆州人。至正十年(1350),授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十二年,徽饒寇自昱嶺犯杭,執敬上馬,中途與賊遇,射死賊四人,又逐之,射死三人。賊來愈盛,填噎街巷,且縱火,官兵皆潰,賊呼執敬投降。執敬叱之曰:“守關吏不謹,汝得至此,恨不碎汝萬段,何謂降耶!” 奮力斫賊,中槍而死。事聞,贈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柱國,封魯國公。
《錢塘縣誌補》:樊執敬逐逆賊於天水橋巷,戰以死。其妻與子溺於西湖。公死二月,姚園寺僧率杭人立祠於天水院,歲時祭焉。楊鐵崖為文記之。又嘗見公作《觀潮》詩於《霏雪錄》中,詩云:“煙波閃閃海門開,平地潛生萬壑雷。大信不虧人不死,浙江亭上看潮來。”其詩雖未工,而公平生之志亦可見矣。清王梧溪有詩讚曰:“大參身死歲寒橋,忠血長流憤未消。一片王孫菸草色,岳墳松柏共蕭蕭。”此詩廣為流傳,故天水橋又稱歲寒橋。
《乾隆府志》:繭紬,出長安。按:杭州愛惜桑葉,有野蠶必豫杜其種,無今所謂繭紬,今城北天水橋所市,皆綿紬染刷而成者。長安繭紬,蓋即此類。南宋杭州的絲綢生產,花色品種已非常繁多,據《鹹淳志》載,當時織、染、繡、緙(用手工織成有花紋圖案的絲織品)都齊全,主要有綾、羅、錦、緞、緙絲、紗、纈、絹、紬等。紬乃粗綢,用廢繭殘絲紡成絲織的平紋織物。原物低廉,質地厚重,深受下層百姓喜愛,有“織綿織線為之者,謂之綿線紬,土人貴此”的記載。南宋文思院在北橋東(軍督司巷),仙林橋、二聖廟前、長慶街一帶,興起大批民營官織的絲織作坊,在葛家橋(田家橋)北湧現出許多絲行。天水橋一帶形成綿紬市場是必然配套的。

杭州景點

白堤
白堤原稱“白沙堤”。橫亘在西湖東西向的湖面上,從斷橋起,過錦帶橋,止於平湖秋月,長1公里。
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說的就是這條堤。後人為紀念白居易,稱為白堤。
白堤的特點是一株柳樹一株桃,所以每到春天桃紅柳綠、芳草如茵的時節,遊人走在白堤上時似在畫中行。
杭州西湖
南宋遷都杭州,給西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出現了名傳千載的“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鐘、曲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代表著古代西湖勝景精華。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
“新西湖十景”是1985年經過全國民眾評選後確定的,它們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無不流露出人們對西湖的喜歡之情。
之後,又由2007年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評選出最新的“西湖十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飛來峰
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山高168米。飛來峰是我國南方古代古窟藝術重要地區之一。在青林洞、玉乳洞、龍泓洞、射陽洞以及沿溪澗的懸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間的石刻造像345尊。
飛來峰飛來峰
其中的西方三聖像(五代)、盧舍那佛會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剛手菩薩、多聞天王、男相觀音(均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喜笑顏開、袒腹露胸的彌勒佛。這是飛來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為宋代造像藝術的代表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飛來峰過去72洞,但因年代久遠,多數已湮沒。現在僅存的幾個洞,大都集中在飛來峰東南一側。最南端的一個大洞叫青林洞,洞內有石床、手掌印,傳說石床為“濟公床”,後掌印為“濟公手掌印”。
在射旭洞內,往洞頂上看,可見到洞頂微露一線天光,這就是“一線天”勝跡。
飛來峰景區還開闢了中華石窟藝術集萃園。集萃園塑造了代表不同地區、各個年代的佛像近萬尊。如四川大足石刻、樂山大佛、安岳臥佛、甘肅麥積山石窟、山西雲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等石窟造像。

公交線路

市區線路塘河新村5:45-20:00南星橋6:00-20:502元二公司
上行:南星橋-雄鎮樓-撫寧巷-望江門-姚園寺巷-香榭商務大廈-市第三醫院-佑聖觀路口-馬市街-新華路-杭州高級中學-梅登高橋-中北橋-朝暉一區-朝暉三區-朝暉五區-朝暉九區-紅石板新村-新河壩巷-石灰橋-打索橋-餘杭塘上-塘河新村(共23站)
下行:塘河新村-教工路北口-董家新村-餘杭塘上-打索橋-石灰橋-新河壩巷-紅石板新村-朝暉九區-朝暉五區-朝暉三區-西湖文化廣場東-天水橋-環北市場-新華路-馬市街-佑聖觀路口-市第三醫院-香榭商務大廈-姚園寺巷-望江門-撫寧巷-雄鎮樓-南星橋(共24站)
市區線路朝暉五區5:15-22:15清波門5:20-21:501元/2元二公司
上行:朝暉五區-朝暉三區-西湖文化廣場東-天水橋-中大廣場-眾安橋-市一醫院-井亭橋-開元路-西湖大道-錢王祠路口-清波門(共12站)
下行:清波門-吳山-勞動路口-開元路-井亭橋-眾安橋-杭州高級中學-梅登高橋-中北橋-朝暉一區-朝暉三區-朝暉五區(共12站)
市區線路百井坊巷6:35-19:35東新園小區6:00-19:002元中巴公司
上行:百井坊巷-天水橋-中北橋-施家橋-建北橋-艮山流水苑-焦家村-和平廣場-德勝路口-楊六村-三塘南村-三塘小區-三塘竹苑-東新園南門-東新東路-東新園小區(共16站)
下行:東新園小區-東新東路-東新園南門-三塘竹苑-三塘小區-三塘南村-楊六村-德勝路口-和平廣場-焦家村-艮山流水苑-建北橋-施家橋-中北橋-天水橋-延安路口-百井坊巷(共17站)
市區線路沈家村6:00-20:40少年宮6:35-21:152元大眾公交
上行:沈家村-東新園小區-東新東路-東新園南門-三塘竹苑-三塘小區-三塘南村-大眾公交-大關小區-通信市場-德勝新村-朝暉六區-省人民醫院-朝暉二區-中北橋-天水橋-延安路口-鳳起路-少年宮(共19站)
下行:少年宮-鳳起路保俶路口-鳳起路-延安路口-梅登高橋-中北橋-朝暉二區-省人民醫院-朝暉六區-德勝新村-通信市場-大關小區-大眾公交-三塘南村-三塘小區-三塘竹苑-顏家村-沈家路東新路口-沈家村(共19站)
夜間線路近江小區18:50-0:30,4:00-5:30武林小廣場19:30-0:00,3:30-5:002.5元二公司
上行:近江小區-觀音塘-總管塘-章家橋-葵巷建國路口-菜市橋-浙一醫院-聯橋-杭州高級中學-梅登高橋-武林廣場-武林小廣場(共12站)
下行:武林小廣場-武林廣場-天水橋-中大廣場-眾安橋-浙一醫院-菜市橋-葵巷建國路口-章家橋-總管塘-觀音塘-近江小區(共12站)
夜間線路延安新村19:40-24:00東新園小區19:10-23:302.5元電車公司
上行:延安新村-杭州大廈-中北橋-施家橋-建北橋-艮山流水苑-焦家村-和平廣場-德勝路口-楊六村-大眾公交-三塘南村-三塘小區-三塘竹苑-東新園南門-東新東路-東新園小區(共17站)
下行:東新園小區-東新東路-東新園南門-三塘竹苑-三塘小區-三塘南村-大眾公交-楊六村-德勝路口-和平廣場-焦家村-艮山流水苑-建北橋-施家橋-中北橋-天水橋-延安路口-延安新村(共18站)

杭州特產

杭州刺繡
又名杭繡,亦稱古繡,起源於漢代,至南宋為鼎盛期。當時的刺繡,一為“宮廷繡”,一為“民間繡”,前者專為皇室、內苑繡各種服飾;後者刺繡官服、被面、屏風、壁掛等。直至清末民初,杭繡仍盛而不衰,城內後市街、弼教坊、天水橋一帶有刺繡作坊近二十處。擅長刺繡的手藝人多達二三百人。杭繡講究針法,主要有平繡、亂針繡、疊繡、貼綾繡、借底繡、發繡、穿珠繡、帑繡、點繡、編繡、網繡、紗繡等。其刺繡品種很多,尤以盤金繡、包金繡、銀線繡、彩絲繡著稱於世。盤金繡,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包金繡,層次分明,交相輝映;銀線繡古樸文雅,素而不俗;彩線繡細密艷麗,形象活潑。
杭繡在刺繡技藝上,吸收並融合蘇、湘、蜀、粵四大名繡之長,繡法多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杭繡的圖案設計,內容大多取材於民間喜聞樂見的龍、鳳、麒麟、蝙蝠、孔雀、牡丹、寶相花、壽桃、如意、百結、八卦、西湖風景等傳統圖案。在裝飾上運用誇張和變形,是杭繡一大特色。
西湖綢傘
西湖綢傘,以竹作骨,以綢張面,輕巧悅目,式樣美觀,攜帶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稱。傘,在我國歷史非常悠久,據說4000多年前的黃帝時代就已製作。古代的傘又稱為“蓋“。它和扇一樣,最初是用鳥的羽毛製成。隨著絲織品的出現,才逐漸採用羅絹作傘。
發明了紙以後,油紙傘又風行起來。特別是明清時代,我國制傘業尤為發達,從這時起,不少小說和戲曲都有寫到傘。眾所周知,《白蛇傳》中許仙借傘的故事,就發生在杭州西湖斷橋邊。
西湖綢傘創製於本世紀30年代初,據說是由都錦生絲織廠工人竹振斐創作的,由於選料得當,製作精細,別出心裁,一上市就受到人們歡迎。到了1935年春天,杭州出現了第一家專門製造綢傘的作坊,這就是著名的“竹氏傘作”。新中國成立以後,辦起了國營杭州西湖傘廠,又成立了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西湖綢傘組,有400多名職工,10多名研究人員,年產綢傘60萬把上下,其中出口的占三分之二。由於提高了制人傘技藝,綢傘越作越精,目前國際市場上雖然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撐收自如的自動傘,但西湖綢傘仍以其獨特風格,博得人們喜愛。
西湖綢傘選料考究,製作精巧。它的圓形傘面是採用特製的傘面綢作的。這種傘面綢薄如蟬翼,織造細密,透風耐曬,易於摺疊,色彩瑰麗,單是染色就有湖色,墨綠,果綠,大方法,描繪山水,風光,花鳥,人物。圖案有西湖十景,古代仕女,龍鳳,奔馬,梅雀,蝴蝶等數十種。這是其他傘所望塵莫及的。傘骨則採用江南獨特的淡竹製成,這種竹篾質細潔,色澤玉潤,烈日曝曬也不會彎曲。制紅,棗紅,桃紅,天藍,桔黃等20多種。在傘面上還採用噴,刷,繡,畫等多種多樣的作一把外型美觀的西湖綢傘,要經過選竹,制傘骨,上傘面三大階段。選竹,俗稱“號竹”。每年白露前傘廠派出有經驗的老師傅,到餘杭,奉化,安吉,德清等淡竹產地,翻山越嶺,在竹林中尋覓,挑選具有三年以上竹齡,粗細在五,六公分,色澤均勻,沒有陰陽面和斑疤的淡竹。過嫩,過老,過大,過小的竹都不能要,真是‘百里挑一“。這樣的淡竹每株僅取中段2至4節作傘骨。加工成傘骨要經過擦竹,劈長骨,編挑,整形,劈青篾,銑槽,劈短骨,鑽孔等到十多道工序。一把綢傘35個根骨,每根骨4毫米寬。如果把一段竹劈成了36根,就需要”抽骨“以保持竹筒圓潤,竹節平整。上傘面要經過縫角,繃面,上架,剪繃邊,穿花線,刷花,摺傘,貼青,裝桿,包頭,裝頭,裝柄,打釘口等十六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必須全神貫注,不得馬虎。這樣製成的傘重量只有半斤左右。收攏時,彩色的綢面不外露,傘骨恰好還原成一段淡雅的圓竹,結節宛然,十分樸素大方。撐開時,傘面五光十色,有的緋紅台旭日一輪,有的蔚藍同晴空一色,有的青綠象碧水一泓,美不勝收。
西湖綢傘的品種很多,有的遮陽遮雨的日用綢傘,有五彩繽紛的彩虹傘,有舞蹈演員有台上撐打的舞蹈傘,有雜技團演員走鋼絲用的雜技綢傘等10多個品種。婦女們撐打西湖綢傘,對形態美有裝飾作用。
龍井名茶
西湖龍井茶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而聞名於世。成茶扁平挺秀,光滑勻稱,翠綠略黃;泡在杯中,嫩芽成朵,一旗一槍,交相生輝,芽芽直立,栩栩如生;馥若蘭,清高持久;湯色明亮,滋味甘鮮。人們誇稱它為“黃金芽”,“無雙品”,已成為國家高級禮品茶。
杭州西湖周圍的群山,素以出產名茶著稱。唐朝陸羽在他所寫的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行、靈隱二寺產檢測的記載。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讚美過這裡出產的名茶。歷史上西湖龍井茶有:"獅"、"龍"、"雲"、"虎"四個類別。現歸"獅"、"龍"、"梅"三個品類。其中以獅峰龍井為第一。其色澤綠中呈黃,香氣濃郁,味酸爽口、確為茶中極品。1981年,獅峰龍井被評為全國優質產品,榮獲國家金質獎。據現代科學分析,龍井茶所含胺基酸,兒茶素,葉綠素,維生素C等化學成分,要比其它茶葉多,對人體健康特別有益,難怪古人說龍井茶“其貴如金,不可多得”。
龍井茶產於杭州市西湖鄉,茶園主要分布於西湖西南龍井村的四周。西湖風景美,龍井名茶佳,龍井茶產地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而均勻,特別是春茶期間,經常細雨濛濛,漫山遍野,雲霧繚繞。大部分茶園又分布在傍溪靠澗的谷地或山坡,土壤多為砂質土,結構鬆軟,通氣透水,含有效磷酸較多,有利於茶樹生長發育,致使茶樹根深葉密,常年碧透,萌芽輪次多,採摘時間長,從垂柳初綠,直至層林盡染,都有茶采。龍井茶園地外西湖風景區,在那獅峰山上,梅家塢里,雲棲道旁,虎跑泉邊,靈隱寺周圍,九溪十八澗沿岸,到處林濤滾滾,翠竹婆娑。在濃蔭籠罩中,一片片茶園碧綠如染,一重重茶山接連雲天,為湖光山色增加了不少的詩意。
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皆美,同精美的加工製作是分不開的,炒制特級龍井茶,分“青鍋”和“輝鍋”兩個工序,其間不經揉捻,是製作上的一大特色。炒制手勢,有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號稱“十大手法”,一斤特級龍井茶,有3—4萬顆芽頭,採摘要花6個工,炒制要花4個多小時。一個熟練的炒茶工,一天能炒一公斤茶。
如今西湖鄉,共有梅家塢,龍井,雙峰,等13個村產茶,這些產茶村,都有自己的茶葉加工廠,全鄉年產龍井茶約2000擔左右。其中梅家塢主量約占全鄉三分之一。龍井茶葉,虎跑水,向以“西湖雙絕“著稱,到杭州的遊客,都以能在虎跑泉邊品飲一杯龍井茶為快。

杭州特色菜

蒸穀米
杭州有吃蒸穀米食俗。蒸穀米是將稻穀用蒸籠蒸熟以後再曬乾,經礱、舂後食用,所以也稱“熟米”。該米脹性好,易保藏,食後也易消化,對老年人尤適宜。蒸穀米傳說是吳越相爭時,吳國要越國獻優良稻種,越國大臣文種獻計,將種穀蒸熟後再送給吳國。結果吳國人種了,都不出秧苗,造成大荒年,民心大亂,越國趁機滅了吳國。越國臣民大喜,以餘下的蒸谷,加工成米,食之示慶。從此相沿成吃蒸穀米習俗。
糯米
杭州民間喜吃糯米,特別是歲時節日。年節,除打年糕外,都要以糯米包粽子。除夕家宴,或宴請客人,席上必有蓮子、棗子、瓜子、核桃、細沙做成的八寶糯米飯和甜點心。清明吃青糯米糰子。五月端午,民間也有包粽子、吃粽子食俗。八月十五,民間都要以南瓜燒熟後,去皮加糯米,燒南瓜糯米飯吃。
平常日子,糕團食品店也經常出售糯米燒賣、糯米糰子、甜酒釀、豬油細沙湯糰等等。
年糕
杭州每逢年節,民間都有吃年糕的食俗,這是借年糕諧音,取其“年高”、“年年高”的意思。民間吃年糕還有紀念伍子胥的說法。相傳春秋時期,吳王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城建成後,他對左右部將說:我去世後,如果吳國遭難,人民飢苦無著,你們可在東門下掘土數尺,民飢可救。後來,伍子胥遭讒身亡,越國乘勢進攻吳國。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災難,民不聊生,饑民遍野,眾人在危難中忽然想起伍子胥生前說過的話,於是拆磚挖城,竟發現基磚是用糯米作成的。眾人喜悅,蒸食充飢,緩和了饑荒。後人為紀念伍子胥備戰備荒之功績,每年過年都要做年糕來紀念他。
杭州人過年,還要將年糕做成元寶、如意、十二生肖等形狀,作為請年菩薩供祭的禮饃。春節期間,杭州“頤香齋”還專門供應百果年糕、脂油年糕等風味年糕,作為送禮佳品。
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民間俗稱西湖醋溜魚,是杭州傳統名菜之一。
西湖醋魚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的歷史,得從八百多年前南宋杭州的“宋嫂魚羹”說起。據說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康王趙構南逃,建都臨安。當時有一婦人,人稱宋五嫂,不甘受入侵者統治,也同小叔從北地逃來臨安,在西湖邊以捕魚為生,勉強度日。一次,小叔淋了暴雨得病臥床不起,五嫂正在為小叔煮魚燒蛋以進補身體,不料官兵前來抓壯丁建造皇宮,宋嫂向官兵求情別抓臥床不起的小叔,不慎碰翻了灶上的酒醋瓶,等官兵走後,鍋中的魚蛋已煮成羹狀,但小叔吃著卻覺得異常鮮美,胃口大開,很快恢復健康。此後,鄰里仿作,成了家常美味魚羹。後來南宋孝宗皇帝游西湖時曾召見宋五嫂,經品嘗魚羹亦大為讚賞,御賞重金,並賜酒旗為幌,準此獨家烹魚羹、沽官酒。“宋嫂魚羹”經不斷改進提高,成為魚餚中之名菜。創業於清道光年間的樓外樓菜館繼承這道名菜,創新成鮮嫩酸甜、有蟹肉滋味的“西湖醋魚”,並以“京人宋嫂首創,西湖第一珍饈”加以宣傳,成為杭州名菜之首。
東坡肉
東坡肉,是杭州名菜之一。相傳北宋元礻右年間,蘇東坡第二次出任杭州地方官,見西湖久不疏浚,葑草蔓生,已失去蓄泄作用。遂發動數萬民工疏浚西湖,築堤灌田,造福人民。完工之日,全城百姓殺豬煮酒,奉獻給蘇太守。蘇東坡堅辭不受,但感到盛情難卻,想出一個主意,命廚師將送來的肉切成小塊,“慢著火,少著水”燒好,連酒一起送給民工。廚師誤以為酒肉一起燒,結果燒出的肉,特別香醇味美,別致可口。蘇東坡面對西湖,與民工同吃。民工們就把這美味的肉叫“東坡肉”。
“東坡肉”,在杭州已流傳八百多年,以天香樓烹製的“東坡肉”最負盛名。

地圖信息

地址:杭州市下城區中山北路462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