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師範學院隴右文化研究中心旨在以隴右文化研究為紐帶,團結和匯聚院內外專、兼職研究人員,形成開放式的隴右文化研究主幹隊伍,使天水師範學院成為隴右文化研究的資料中心、研究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和信息諮詢中心。為開發隴右文化資源,深化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我省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展,為當地兩個文明建設和我院學術事業的發展,發揮智力支持和決策諮詢的服務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水師範學院隴右文化研究中心
- 對象:隴右文化
- 使命:研究、開發隴右文化學術
- 單位:天水師範學院
中心簡介
多年來,“中心”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右文化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先後申報成功了“秦早期歷史及文化形態研究”等10多項國家社科基金; 11項課題獲省部級項目資助; 47項課題獲地市(院)級項目資助。“中心”現已出版《隴右文化概論》等學術專著和教材25部,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中心”多項成果獲獎,其中《地域文化研究與弘揚民族精神》被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評為一等獎;雍際春教授撰寫的《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一書獲甘肅省“五個一”工程獎和教育部第四屆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受到學界廣泛關注。
現行領導
學科建設
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2002-2005年度科研成果 | ||
近年來,我院立足地域優勢和學科特色,重點組織選題和開展相關研究,使隴右文化學科在項目申報、學術論著、獲獎成果方面取得可觀成績。申報各級各類科研課題項目62項,其中國家社科規劃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11項,地市(院)級項目47項;三年來共出版學術專著、教材25部,其中出版“隴右文化研究叢書”7部;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00餘篇;有關隴右文化學科的研究成果有27項獲得各類獎勵。這些成果的取得,大大推進了隴右文化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
主持人 | 項 目 名 稱 | 項目來源 | 經 費 | 立項時間 |
雍際春 | 秦早期歷史及其文化形態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 | 6.5 | 2003 |
汪聚應 | 唐代俠風與文學 | 國家社科基金 | 8 | 2004 |
吳衛東 | 當代中國生存問題的哲學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 | 8 | 2004 |
富世平 | 敦煌變文的口頭傳統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 | 7 | 2005 |
劉雁翔 | 黃河流域伏羲祠廟及伏羲信仰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 | 8 | 2006 |
張玉璧 | 武山水簾洞石窟壁畫藝術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單列 | 6 | 2006 |
2、省部級項目 |
姓名 | 課題名稱 | 立項單位 | 經費 | 立項時間 |
雍際春 | 地域文化研究與弘揚民族精神 | 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 | 5000 | 2002 |
劉雁翔 | 伏羲文化資源及旅遊開發研究 | 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 | 自籌 | 2004 |
霍志軍 | 伏羲文化與民族認同 | 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 | 6000 | 2005 |
房惠清 | 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的實驗與研究 | 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科研項目 | 自籌 | 2001 |
3、教育廳項目 |
姓名 | 課題名稱 | 立項單位 | 經費 | 立項時間 |
雍際春 | 隴右(伏羲)文化資料庫設計及文獻、典籍文化資料整理 | 省教育廳 | 5000 | 2002 |
雍際春 | 重點學科建設規劃 | 省教育廳 | 30000 | 2004 |
吳衛東 | 當代生存根本問題的哲學研究 | 省教育廳 | 4000 | 2004 |
雍際春 | 隴右文化研究 | 省教育廳 | 5000 | 2004 |
陳於柱 | 敦煌寫本宅經與唐五代敦煌民間習俗研究 | 省教育廳 | 5000 | 2005 |
康小花 | 隴右民間剪紙藝術研究與書資料庫建立 | 省教育廳 | 5000 | 2005 |
張玉璧 | 武山水簾洞石窟壁畫藝術研究 | 省教育廳 | 8000 | 2006 |
蘆蘭花 | 隴右方言與地域文化研究 | 省教育廳 | 自籌 | 2006 |
4、院立項目 |
立項時間 | 項目名稱 | 主持人 | 經費 |
2003 | 隴右秦安歷史文化名人資料整理與研究 | 汪聚應 | 10000 |
2003 | 隴西、青東典型區小城鎮發展與環境影響因素研究 | 雍際春 | 5000 |
2003 | 隴右民俗研究 | 蘆蘭花 | 3000 |
2003 | 甘肅茶葉與茶事茶俗 | 李子偉 | 2000 |
2003 | 隴右歷史名人資料整理與研究 | 楊小敏 | 10000 |
2003 | 天水武術文化 | 蔡智忠 | 2000 |
2003 | 中國西部說唱音樂曲種概覽 | 鄒 軒 | 2000 |
2003 | 大像山石窟研究 | 羅 明 | 10000 |
2003 | 麥積山石窟工藝美術研究 | 李 輝 | 10000 |
2003 | 隴右民間美術概論 | 張玉璧 | 10000 |
2003 | 天水民居建築研究 | 南喜濤 | 5000 |
2003 | 鞏建豐文學創作研究 | 王正威 | 2000 |
2004 | 敦煌變文文本闡釋 | 富世平 | 5000 |
2004 | 隴右民間剪紙藝術資料庫的建立 | 康小花 | 8000 |
2004 | 杜甫隴右詩新論 | 李宇林 | 4000 |
2004 | 伏羲文化資源及旅遊開發研究 | 劉雁翔 | 2000 |
2004 | 隴右杜甫詩研究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 李宇林 | 2000 |
2004 | 隴右文化研究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 馬建東 | 2000 |
2004 | 隴右民間文學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 汪聚應 | 2000 |
2004 | 隴右民間音樂戲曲資料收集與整理 | 房惠清 | 2000 |
2004 | 隴右民俗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 王德泰 | 2000 |
2004 | 隴右民間美術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 張玉璧 | 2000 |
2004 | 隴右現當代文學作品的收集與研究 | 馬 超 | 2000 |
2004 | 隴右文化概論 | 隴右研究中心 | 10000 |
2004 | 隴右石窟藝術 | 王曉勇 | 4000 |
2004 | 隴右民間美術 | 張玉璧 | 3000 |
2004 | 天水歷史文化 | 劉雁翔 | 4000 |
2004 | 杜甫隴右詩 | 聶大受 | 3000 |
2004 | 隴右民間武術 | 蔡智忠 | 3000 |
2004 | 隴右建築文化 | 南喜濤 | 3000 |
2004 | 隴右歷代作家作品研究 | 聶大受 | 4000 |
2004 | 伏羲文化 | 李建成 | 5000 |
2004 | 隴右民間文學 | 蘆蘭花 | 3000 |
2004 | 隴右民俗 | 蘆蘭花 | 4000 |
2004 | 隴右旅遊研究 | 於志遠 | 4000 |
2005 | 天水地域民間舞蹈——健身夾板舞的開發與研究 | 雍際春 | 5000 |
2005 | 甘肅鼓文化探考 | 海和平 | 5000 |
2006 | 隴右石窟壁畫造型研究 | 王驍勇 | 3000 |
2006 | 天水廟會文化的開發研究 | 余良才 | 3000 |
2006 | 隴右民間嗩吶班子的調查與研究 | 杜新平 | 3000 |
2006 | 西北武術文化歷史與開發—以甘肅省為主 | 蔡智忠 | 4000 |
2006 | 杜甫隴右詩新論 | 李宇林 | 3000 |
2006 | 隴右方言與地域文化研究 | 蘆蘭花 | 3000 |
5、著作出版 |
序號 | 書 名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時間 |
1 | 殼子棍研究 | 蔡智忠 | 甘肅教育出版社 | 2002年5月 |
2 | 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 | 雍際春 | 甘肅人民出版社 | 2002年6月 |
3 | 敦煌俗文學研究 | 張鴻勛 | 甘肅教育出版社 | 2002年9月 |
4 | 天水武術 | 蔡智忠 | 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 | 2003年5月 |
5 | 伏羲廟志 | 劉雁翔 | 甘肅文化出版社 | 2003年5月 |
6 | 中國西部說唱音樂曲種概覽 | 鄒 軒 楊秦生 | 敦煌文藝出版社 | 2003年7月 |
7 | 天水軟科學 | 王呈祥 林雙成 趙彥琰 | 甘肅人民出版社 | 2003年7月 |
8 | 天水方言音系 | 馬建東 | 甘肅人民出版社 | 2003年9月 |
9 | 中國歷史地理 | 雍際春(參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年10月 |
10 | 隴上江南——天水 | 雍際春 | 三秦出版社 | 2003年11月 |
11 | 伏羲文化概論 | 李建成 | 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 | 2004年4月 |
12 | 天水市志(下卷) | 劉雁翔(主編) | 方誌出版社 | 2004年7月 |
13 | 天水方言 | 雒江生 馬建東 王廷賢 | 甘肅文化出版社 | 2004年8月 |
14 | 天水史話 | 劉雁翔(合著) | 甘肅文化出版社 | 2004年8月 |
15 | 天水旋鼓 | 海和平 | 甘肅民族出版社 | 2004年11月 |
16 | 隴右文化論叢(第一輯) | 張俊宗(主編) | 甘肅民族出版社 | 2004年12月 |
17 | 生存之思——當代社會生存問題的哲學研究 | 吳衛東 | 甘肅人民出版社 | 2005年6月 |
18 | 清水史話 | 雍際春(副主編) | 甘肅文化出版社 | 2005年6月 |
19 | 略陽川八千年歷史人文概覽 | 王文杰 | 甘肅人民出版社 | 2005年7月 |
20 | 秦安小曲研究 | 房惠清 | 甘肅人民出版社 | 2005年11月 |
21 | 隴右文化論叢(第二輯) | 雍際春(主編) | 甘肅民族出版社 | 2005年11月 |
22 | 隴右文化概論 | 雍際春(主編) | 甘肅民族出版社 | 2005年11月 |
23 | 早期秦文化研究 | 徐衛民、雍際春(主編) | 三秦出版社 | 2006年8月 |
24 | 秦安史稿 | 張德友 | 大眾文藝出版社 | 2006年12月 |
25 | 敦煌寫本宅經校錄研究 | 陳於柱 | 民族出版社 | 2007年3月 |
6、論文發表 |
序號 | 姓 名 | 論文或著作 | 發表刊物 | 發表時間 |
1 | 雍際春 | 天水放馬灘地圖作者與繪製年代新考 |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 | 2002.09 |
2 | 張跟東 | 西部開發的區域發展戰略初探 | 開發研究 | 2002.04 |
3 | 蔡智忠 | 源遠流長、名家輩出 | 回族研究 | 2002.1 |
4 | 雍際春 | 邽丘、上邽縣地望考辨 | 歷史地理 | 2003.08 |
5 | 雍際春 | 地域文化研究與弘揚民族精神 | 光明日報 | 2003.12.31 |
6 | 劉紅岩 | 天水古樹的生物學復壯的技術方法 | 植物雜誌 | 2003.06 |
7 | 富世平 | 《變文之“變”》商榷 | 光明日報 | 2004.4.28 |
8 | 雍際春 | 地域文化研究與發展社會先進文化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2004.7 |
9 | 雍際春 | 宋金元時期隴西、青東黃土高原地區城鎮的發展 |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 2004.4 |
10 | 蘆蘭花 | 從生活取向解讀回族宴席曲 |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 | 2004.3 |
11 | 張鴻勛 | 聖壇光環下的神女情結 | 唐代文學與》 | 2004.5 |
12 | 富世平 | 敦煌變文寫卷的文本屬性及其整理中存在的問題 | 文獻 | 2004.13 |
13 | 汪聚應 | 唐代詩人及其詠俠詩創作——兼論唐代的詠俠詩派 | 社會科學評論 | 2004.9 |
14 | 康小花 | 赫伯.里徳的藝術觀述評 | 裝 飾 | 2004.12 |
15 | 雍際春 | 宋金元時期隴西青東地小城鎮的發展 |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 2005.4 |
16 | 蘆蘭花 | “家西番”族屬探折 | 西藏研究 | 2005.2 |
17 | 富世平 | 變文研究的成就與不足 | 南華大學學報 | 2005.2 |
18 | 陳逸平 | 添人感應對橡樹的影響 | 敦煌研究 | 2005.2 |
19 | 陳逸平 | 論地域文化與弘揚民族精神 | 文化研究 | 2005.2 |
20 | 林雙成 | 天水旅遊交通發展戰略構想 |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 | 2005.3 |
21 | 雍際春 | 20世紀隴西、青東地區的城鎮發展 |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 | 2005.3 |
22 | 雍際春 | 伏羲神話傳說文化價值 | 寧夏社會科學 | 2005.4 |
23 | 馬格霞 | 《俄藏黑城出土寫本〈景德傳燈錄〉年代考》 | 敦煌學輯刊 | 2005.2 |
24 | 王德泰 | 《關於乾隆朝錢價高漲的考察》 | 故宮博物院院刊 | 2006.3 |
25 | 雍際春 | 隴右地域文化的基本特點 | 光明日報 | 2005.12.14 |
26 | 劉雁翔 | 伏羲文化及其精神實質 | 光明日報 | 2005.12.14 |
27 | 霍志軍 | 隴右文學的價值、特色與影響 | 光明日報 | 2005.12.14 |
28 | 於志遠 | 獨具特色的隴右旅遊文化 | 光明日報 | 2005.12.14 |
29 | 汪聚應 | 儒羲考論 | 中國文化月刊 | 2005.5 |
30 | 汪聚應 | 唐代的任俠風氣於文學創作 | 蘭州大學學報 | 2006.3 |
31 | 汪聚應 | 諸子思想與中國俠的人格精神 | 社會科學戰線 | 2006.1 |
32 | 富世平 | 變相之變 | 文學遺產 | 2006.2 |
33 | 吳衛東 | 當代社會人的生態與心態問題哲學研究論綱 | 人大複印資料 | 2006.5 |
34 | 雍際春 | 秦人都城邊垂考 | 秦人西垂考論文集 | 2005.8 |
35 | 雍際春 | 論天水秦文化及其特點 | 秦人西垂考論文集 | 2005.8 |
36 | 雍際春 | 隴右文化研究芻議 | 敦煌學輯刊 | 2006.2 |
37 | 吳衛東 | 生存之思—走向本真狀態 | 湖南社會科學 | 2006.05 |
38 | 雍際春 | 隴右文化的基本特點及其地域特徵初探 | 西北師範大學學報 | 2006.06 |
39 | 雍際春 | 隴右文化的地域特徵 | 光明日報 | 2006.07.17 |
40 | 劉雁翔 | 《玉堂閒話*麥積山》註解 | 敦煌學輯刊 | 2006.07 |
41 | 劉雁翔 | 馮國瑞對甘肅石窟寺的研究及貢獻 | 蘭大學報 | 2006.11 |
42 | 康小花 | 淺析民間剪紙的時空表達模式 | 美術大觀 | 2006.1 |
43 | 王德泰 | 雍正朝貨幣制度改革的背景、內容和意義 | 中國錢幣 | 2006.04 |
44 | 孟永林 | 符堅崇尚文教及前秦失敗原因 | 社會科學戰線 | 2006.05 |
45 | 聶大受 | 杜甫隴右詩及其隴右地域文化背景 | 杜甫研究學刊 | 2006.02 |
46 | 張鴻勛 | 《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與日本平安時代漢文學 | 敦煌吐魯番研究 | 2006.09 |
47 | 張鴻勛 | 阿凡提故事與漢族笑話 | 中國俗文化研究 | 2006.3 |
7、獎勵 |
成 果 名 稱 | 主要完成人 | 獲獎年度 | 授 獎 部 門 | 獲 獎 名 稱 | 獲獎等級 |
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專著) | 雍際春 | 2002 | 甘肅省委宣傳部 | 甘肅省五個一工程 | |
從天水文物看伏羲對人類文明的貢獻(論文) | 李建成 | 2002 | 甘肅省委宣傳部 | 甘肅省五個一工程 | |
唐人詠俠詩芻議(論文) | 汪聚應 | 2002 | 甘肅省委、省政府 | 甘肅省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獎 |
唐人之任俠與詠俠(系列論文) | 汪聚應 | 2002 | 甘肅省教育廳 | 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暨社科成果獎 | 二等獎 |
贏秦故園(專著) | 雍際春 | 2002 | 甘肅省教育廳 | 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暨社科成果獎 | 三等獎 |
關於生存根本問題的哲學思考(系列論文) | 吳衛東 | 2002 | 甘肅省教育廳 | 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暨社科成果獎 | 三等獎 |
天水市小城鎮發展戰略研究(市科委項目) | 樊衛賓 | 2002 | 天水市科技局 | 天水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天水軟科學十五年成果回顧與評價(項目) | 林雙成 | 2003 | 天水市科技進步獎評審會 | 天水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天水市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研究(項目) | 陳逸平 | 2003 | 天水市科技進步獎評審會 | 天水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 | 雍際春 | 2004 | 甘肅省教育廳 | 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暨社科成果獎 | 二等獎 |
殼子棍研究、天水武術 | 蔡智忠 | 2004 | 甘肅省教育廳 | 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暨社科成果獎 | 二等獎 |
天水方言音系 | 馬建東 | 2004 | 甘肅省教育廳 | 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暨社科成果獎 | 三等獎 |
天水市旅遊景區景點譯介傳播研究 | 丁念保 | 2004 | 天水市科技進步評審委員會 | 天水市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天水姓氏與旅遊經濟開發研究 | 陳逸平 | 2004 | 天水市科技進步評審委員會 | 天水市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地域文化與弘揚民族精神 | 雍際春 | 2005 | 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光明日報 | “中華民族精神大家談”徵文 | 一等獎 |
天水旋鼓 | 海和平 | 2005 | 甘肅省委、省政府 | 甘肅省黃河文學藝獎 | 二等獎 |
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 | 雍際春 | 2006 | 教育部 | 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獎 |
隴右文化:中國地域文化之奇葩 | 隴右文化研究中心 | 2006 | 甘肅省委、省政府 | 甘肅省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獎 |
伏羲文化概論 | 李建成 | 2006 | 甘肅省教育廳 | 甘肅省高等學校社科成果獎 | 二等獎 |
生存之思——當代社會生存問題的哲學研究 | 吳衛東 | 2006 | 甘肅省教育廳 | 甘肅省高等學校社科成果獎 | 二等獎 |
隴右文化概論 | 雍際春 | 2006 | 甘肅省教育廳 | 甘肅省高等學校社科成果獎 | 三等獎 |
天水市農村扶貧開發與發展研究 | 張根東 | 2006 | 天水市 | 天水市“五個一工程”獎 | |
唐代的任俠風氣與文學創作(系列論文) | 汪聚應 | 2006 | 天水市委、市政府 | 天水市第二屆社科優秀成果獎 | 一等獎 |
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專著) | 雍際春 | 2006 | 天水市委、市政府 | 天水市第二屆社科優秀成果獎 | 二等獎 |
隴右文化:中國地域文化之奇葩(論文) | 於志遠 | 2006 | 天水市委、市政府 | 天水市第二屆社科優秀成果獎 | 二等獎 |
杜甫隴右詩綜合研究(系列論文) | 聶大受 | 2006 | 天水市委、市政府 | 天水市第二屆社科優秀成果獎 | 二等獎 |
伏羲文化概論(專著) | 李建成 | 2006 | 天水市委、市政府 | 天水市第二屆社科優秀成果獎 | 二等獎 |
發表論文
論文名稱 | 作 者 | 發表刊物名稱 | 發表時間 | 檢索系統② | |
1 | 諸子思想與中國俠的人格精神 | 汪聚應 | 社會科學戰線 | 2006年2月 | CSSCI |
2 | 中國俠的歷史文化 詮釋 | 汪聚應 | 序號 | 2006年8月 | CSSCI |
3 | 隴右文化研究芻議 | 雍際春 | 敦煌學輯刊 | 2006年4月 | CSSCI |
4 | 論龍門與麥積山石窟造像藝術之間的關係 | 劉曉毅 | 敦煌學輯刊 | 2006年4月 | CSSCI |
5 | 略論隴右民間美術區域文化特徵 | 張玉壁 | 造型藝術 | 2006年5月 | 人大資料全文轉載 |
6 | 符堅崇尚文教及前秦失敗原因 | 孟永林 | 社會科學戰線 | 2006年10 | CSSCI |
7 | 王仁裕《玉堂閒話·麥積山》註解 | 劉雁翔 | 敦煌學輯刊 | 2006年7月 | CSSCI |
8 | 馮國瑞對甘肅石窟寺的研究及貢獻 | 劉雁翔 | 蘭州大學學報 | 2006年12月 | CSSCI |
9 | 正史“羲皇上人”辨義 | 劉雁翔 | 蘭州學刊 | 2006年11月 | CSSCI |
10 | 隴右文化的基本特點及其地域特徵初探 | 雍際春 | 西北師範大學學報 | 2006年12月 | CSSCI |
11 | 隴右文化的地域特徵 | 雍際春 | 光明日報 | 2006年7月17日 | 國家級 |
12 | 董仲舒的“天”與人 | 馬建東 | 中國政治 | 2007年9月 | 人大資料全文轉載 |
13 | 老子歸隱地尋蹤 | 劉雁翔 | 中國地方志 | 2007年4月 | CSSCI |
14 | 梁啓超致馮國瑞手札及學者題跋 | 劉雁翔 | 甘肅社會科學 | 2007年12月 | CSSCI |
15 | 杜甫《山寺》詩與唐代麥積山石窟 | 劉雁翔 | 敦煌學輯刊 | 2007年9月 | CSSCI |
16 | 《銅政便覽》考辨 | 王德泰 | 中國經濟史研究 | 2007年12月 | CSSCI |
17 | 《天水賦》 | 雍際春 | 光明日報 | 2008年2月15日 | 國家級 |
18 | 亞駝、呼池與要冊湫考 | 雍際春 |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 2008年4月 | CSSCI |
19 | 地域文化研究及其時代價值 | 雍際春 | 寧夏大學學報 | 2008年8月 | CSSCI |
20 | 五代王仁裕著述續考 | 孟永林 | 圖書館學研究 | 2008年10月 | CSSCI |
21 | 女媧神話的原型意義 | 汪聚應 | 甘肅社會科學 | 2008年8月 | CSSCI |
22 | 論伏羲文化的演變與內涵 | 雍際春 | 甘肅社會科學 | 2008年12月 | CSSCI |
23 | 敦煌本《祭驢文》發微 | 張鴻勛 | 敦煌研究 | 2008年8月 | CSSCI |
24 | 十二種單純八卦圖統一的構圖原理 | 侯維民 | 求 索 | 2008年7月 | CSSCI |
25 | 寧夏回族傳統體育項目與特點 | 蔡智忠 |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 2008年10月 | CSSCI |
26 | 拉梢寺北周摩崖石雕淺議 | 范毅宏 | 裝 飾 | 2008年2月 | CSSCI |
27 | 馮國瑞敦煌寫經吐魯番文書題跋敘錄 | 劉雁翔 | 敦煌學輯刊 | 2008年9月 | CSSCI |
28 | 中國北方旱作農業帶狀起源論 | 蘇海洋 | 安徽農業科學 | 2009年12月 | CSCD |
29 | 近年來秦文化研究 述評 | 雍際春 | 社會科學評論 | 2009年12月 | CSSCI |
30 | 仇池諸國通考 | 劉雁翔 | 暨南史學 | 2009年8月 | CSSCI |
31 | 成紀縣治遷徙討論 | 劉雁翔 | 敦煌學輯刊 | 2009年8月 | CSSCI |
32 | 秦安小曲的形成與演變發微 | 房惠清 | 中國音樂 | 2009年6月 | CSSCI |
33 | 論大地灣一期文化與中國農業起源的關係 | 蘇海洋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 2009年2月 | CSSCI |
34 | 秦窯探尋 | 劉雁翔 | 中國陶瓷 | 2010年10月 | CS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