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科學技術志

《天水市科學技術志》是天水市科學技術志編寫領導小組、《天水市科學技術志》編輯部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天水市科學技術志
  • 作者:天水市科學技術志編寫領導小組、《天水市科學技術志》編輯部
  • ISBN:7-80608-967-5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12月
  • 編纂人員:蔡培川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天水市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科技機構、科技管理、科技服務、農業科技、工業科技、醫藥衛生科技等。

作品目錄

封面
天水市科學技術志
天水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天水市科學技術局(天水市知識產權局)
天水市科學技術志編寫領導小組
《天水市科學技術志》編輯部
凡例
題詞
作者武衡,時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委原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當代中國》叢書主編、《當代中國的科學技術事業》主編、中國科技史學會地方科技史志研究會名譽理事長。
作者朱宣人,時為政協甘肅省委員會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省科協原主席、甘肅農業大學原校長、教授。
作者張津梁,時為中共天水市委副書記、天水市人民政府市長、天水市科教興市領導小組組長。
作者張天理,時為甘肅省科學技術廳廳長。
圖片
圖1.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方毅(中)視察天水紅山試驗機廠(1982.10.1)
圖2.方毅副總理(前排右三)在紅山試驗機廠車間聽取匯報(1982.10.1)
圖3.中共中央委員、國家科委常務副主任蔣民寬(左三)、甘肅省科委主任薛克琛(左六)在天水雕漆工藝廠車間調研(右一為副市長鄭京生;1988.10.27)
圖4.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劉恕(左二)、省科協副主席趙養亭(左三)與武山洛門鎮蔬菜研究會王義仁(右一)座談
圖5.省科委副主任、省科協副主席魏慶同(左一)等領導向天水等地代表頒發獎狀
圖6.省科委副主任劉長纓(右三)、市科委副主任趙金閣(右四)等考察天水南山古柏(1988)
圖7.天水市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銅質獎牌
圖8.天水市科委,科協、地震辦公室、科技情報研究所、科學器材站辦公大樓(1988)
圖9.天水市科委科技管理幹部
圖10.天水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1987.6)
圖11.天水市科學技術顧問團成立大會(1989.10)
圖12.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辦公大樓
圖13.天水電氣傳動研究所
圖14.天傳所車間及設備
圖15.天傳所設備
圖16.天水風動工具研究所
圖17.天風所產品性能試驗室
圖18.天風所噪聲實驗室
圖19.天水電氣傳動研究所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狀
圖20.天水地區農科所榮獲甘肅省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狀(1978)
圖21.天水地區小隴山林業實驗總場榮獲甘肅科技成果獎獎狀(1984)
圖22.天水長城電工儀器廠榮獲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獎狀(1987)
圖23.天水市果樹研究所榮獲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獎狀(1990)
圖24.天水地區果樹研究所榮獲天水地區科技成果獎獎狀(1984)
圖25.天水地區農科所榮獲天水地區科技成果獎獎狀(1984)
圖26.天水市農科所科技人員榮獲天水市科學技術進步獎證書(1988)
圖27.秦安大地灣彩陶(自左至右為仰韶早期盤口長頸彩陶壺、仰韶中期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圜底魚紋彩陶盆)
圖28.大地灣901室房址
圖29.甘谷石坪村仰韶晚期人面鯢魚彩陶瓶
圖30.天水放馬灘戰國秦木板地圖(第四塊正面)
圖31.秦公簋
圖32.天水麥積山石窟(1988)
圖33.4窟(散花樓)長廊
圖34.44窟主佛阿彌陀佛
圖35.東崖石窟正在實施加固工程(1983)
圖36.實施加固工程後的西崖新棧道(1988)
圖37.西崖大佛周圍新棧道(1988)
圖38.天水西關伏羲廟門
圖39.伏羲廟先天殿
圖40.先天殿頂河圖八卦及六十四卦圖
圖41.明正德年間阿文銅爐
圖42.天水市農科所科研人員在小麥育種田
圖43.天水市科委、農科所科技人員在小麥新品種試驗田
圖44.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病毒病專家Raui Singh博士、教授考察天水市農科所小麥病害(右一為周祥椿教授)
圖45.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育種專家Wellings教授考察天水市農科所培育的小麥新品種
圖46.科技人員考察玉米試驗田
圖47.科技人員考察馬鈴薯試驗田
圖48.天水山區地膜攫蓋田
圖49.天水市植保植檢站科技人員在天水火車站貨運室對到站種子進行檢疫(1989)
圖50.天水花牛蘋果
圖51.市果樹研究所培育的蘋果新品種“天汪一號”
圖52.市果樹研究所科研人員進行蘋果霉腐病研究
圖53.參觀市果樹研究所果園
圖54.天水下寨子(園藝場)荒坡造林與蘋果樹上山(1972)
圖55.天水秦城太京地膜西瓜
圖56.市果樹研究所育成“天線3號”辣椒新品種(1985)
圖57.科技人員與領導幹部在木箕灘察看落葉松
圖58.小隴山林科所麥積樹木園“縮短苗木培育周期育苗試驗”苗圃(1988)
圖59.張家川關山草場牛群
圖60.張家川白石嘴牧場馬群
圖61.秦城區水平梯田
圖62.張家川東峽口水庫
圖63.天水拖拉機廠生產待運的小型拖拉機
圖64.天水啤酒廠引進羅馬尼亞灌裝線
圖67.天水漆雕工藝品
圖65.甘肅絨線廠車間
圖66.天水第一毛紡織廠毛線
圖68.天水塑膠廠生產農用地膜
圖69.天水造紙廠車間
圖70.張家川皮毛工藝
圖71.秦安葉堡草編工藝
圖72.天水地毯廠工人在車間平毯
圖73.天水絲毯廠新產品
圖74.天水星火工具機廠裝配生產線
圖75.星火工具機廠榮獲國家優秀新產品金龍獎的“全防護型車床(帶液壓仿形裝置)”
圖76.天水紅山試驗機廠車間與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的“GGG-100噸微機動態軌道衡”
圖77.天水長城電工儀器廠恆溫室——電阻精測
圖78.長儀廠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新產品“TDW-31型(微機)溫度控制裝置”
圖79.天光積體電路廠(1989)
圖80.天光積體電路廠生產車間
圖81.天光廠工人在生產
圖82.天光廠積體電路系列產品
圖83.天光廠ECL產品
圖84.永紅器材車間
圖85.永紅器材廠榮獲電子工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電子產品(自左至右為ZF605數據放大器,ZF310K靜電計型放大器和F1458雙運算放大器)
圖86.天水城區新貌(耤河南大橋至耤濱便橋;1988)
圖87.秦城區勞動路(原稱新街,為40年代天水城最繁華的街道;1979年攝,現已消失)
圖88.秦城區民主東路
圖89.秦城區岷山路
圖90.天水賓館
圖91.天水南山古柏
圖92.甘谷姚天基(中)傳授月季花繁殖技術
圖94.天水市建設廠程抗震設防研討會
圖93.科技人員正在分析地震觀測資料
圖95.天水市區道路
圖96.天北高速公路
圖97.第一列蒸汽機火車行駛在天蘭線上
圖98.天蘭段電力機車牽引的列車通過渭水峪隧道群
圖99.葡萄園西底川渭河鐵路大橋
圖100.天水火車站
圖101.正在施工的天水市郵電局C400機房(1988.12)
圖102.秦安三三零變電站
圖103.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前後,天水民眾有在西關伏羲廟古柏樹幹貼紅紙人艾灸治病的傳統習俗
圖104.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作血液透析
圖105.市第一人民醫院用全自動都卜勒儀(彩色B超)進行心臟超聲檢查
圖106.市第一人民醫院作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
圖107.人民解放軍第29醫院自行研製的多功能燒傷冶療專用床
圖108.第29醫院用全身CT掃描機檢查病人
圖109.市醫學會會員上街進行諮詢服務
圖110.天水市科技志工作會議(各科研所人員;中間自左至右為陳偉基、趙金閣、蔡培川;1988.3)
圖111.榮獲修志先進集體獎牌及先進個人榮譽證書
圖112.《天水市科學技術志》評審(終審)鑑定會會場之一
圖113.評審(終審)鑑定會會場之二
圖114.評審(終審)鑑定會會場之三
圖115.《天水市科學技術志》評審(終審)鑑定會人員
圖116.編志辦主任,主編蔡培川向評審(終審)鑑定會作編纂工作報告和技術報告(2003.4.2)
圖117.主編在修改志稿
圖118.天水市科學技術局(天水市知識產權局)領導幹部
圖119.天水市科學技術局(天水市知識產權局)科技管理幹部
圖120.市科技局局長山崗為《天水市科學技術志》作跋(2004.3)
圖121.市科技局局長楊秀峰在看《天水市科學技術忠》清樣(2004.7)
圖122.主編向市科技局科技計畫管理科、農村科技科管理幹部介紹《天水市科學技術志》評審(終審)鑑定會後修改科技管理篇和農業科技篇的情況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上古至清末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一篇 科技機構
簡述
第一章 科技領導與諮詢機構
第一節 科技領導機構
第二節 科技諮詢機構
第二章 綜合管理機構
第一節 天水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第二節 縣(區)科學技術委員會
第三節 鄉(鎮、公社)科學技術委員會
第三章 科學研究機構
第一節 市(專、地)屬科研機構
第二節 區屬科研機構
第三節 國家部(委)與省廳(局)屬科研機構
第四章 科技服務機構
第一節 質量監督檢驗監測機構
第二節 防疫檢疫機構
第三節 供應設計開發機構
第五章 科技推廣機構
第一節 農牧推廣機構
第二節 林果推廣機構
第三節 水保推廣機構
第六章 科技民眾團體機構
第一節 天水市科學技術協會
第二節 市(地)級學會(協會、研究會)
第三節 廠礦科學技術協會
第四節 縣(區)科學技術協會
第五節 鄉(鎮)科學技術協會
第七章 民辦科技機構
第一節 市屬民辦科技機構
第二節 縣(區)屬民辦科技機構
第八章 職業專業技工教育及教學研究機構
第一節 職業技術教育機構
第二節 中等專業技術教育機構
第三節 技工教育機構
第四節 高等教育機構
第五節 教育教學研究機構
第二篇 科技隊伍
簡述
第一章 分布與構成
第一節 分布
第二節 構成
第二章 科技幹部管理
第一節 來源與培訓
第二節 人才引進與交流
第三章 專業技術職稱(職務)
第一節 技術職務名稱確定
第二節 技術職稱評定
第三節 技術職務評聘
第四章 主要科技力量
第一節 高中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名錄)
第二節 待授中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名單)
第三節 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名單)
第三篇 科技管理
簡述
第一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中長期規劃
第二節 年度計畫
第三節 科技統計
第二章 條件管理
第一節 經費
第二節 設備器材
第三章 成果管理
第一節 鑑定
第二節 歷年鑑定成果
第三節 登記
第四節 獎勵
第四章 檔案管理
第一節 檔案
第二節 保密
第四篇 科技服務
簡述
第一章 科技情報
第一節 科技文獻資料
第二節 科技情報諮詢服務
第三節 科技情報調研
第二章 科技報刊
第一節 綜合性科技報刊
第二節 專業科技報刊
第三章 科學器材
第四章 專利
第一節 專利諮詢
第二節 專利代理
第五章 技術市場
第一節 交易會技術市場
第二節 科技下鄉趕集
第三節 常設性科技市場
第六章 技術培訓
第七章 質量監督檢驗與檢疫
第一節 監督檢驗
第二節 檢疫
第五篇 獲獎科技成果
簡述
第一章 國家級獎成果
第一節 農業成果
第二節 工業成果
第三節 公用事業成果
第四節 醫藥衛生成果
第二章 省部級獎成果
第一節 農業成果
第二節 工業成果
第三節 公用事業成果
第四節 醫藥衛生成果
第五節 其他成果
第三章 市地級獎成果
第一節 農業成果
第二節 工業成果
第三節 公用事業成果
第四節 醫藥衛生成果
第五節 其他成果
附:劃出縣及駐縣單位獲獎成果名單
第六篇 文物科技
簡述
第一章 大地灣原始社會遺址
第一節 古房屋建築
第二節 燒陶工藝
第三節 農牧業生產
第四節 記事符號與地畫
第二章 放馬灘戰國秦墓及西漢墓群
第一節 墓葬
第二節 木板地圖畫
第三節 竹簡
第四節 毛筆與紙
第五節 木器漆器
第三章 麥積山石窟
第一節 石窟
第二節 造像
第三節 棧道
第四節 文物保護
第五節 山體加固
第四章 現存元明代廟宇房屋建築
第一節 秦安興國寺般若殿
第二節 天水城隍廟
第三節 天水后街清真寺
第四節 天水西關伏羲廟
第五節 南北宅子
第七篇 農業科技
簡述
第一章 農業區劃
第一節 市級區劃成果
第二節 成果套用
第二章 農作物
第一節 耕作制度
第二節 栽培技術
第三節 塑膠薄膜套用
第四節 優良品種
第五節 小麥良種選育與栽培技術
第六節 土壤肥料
第七節 植物保護
第八節 小麥條鏽病研究與防治
第三章 園藝
第一節 果樹
第二節 蘋果
第三節 瓜與蔬菜
第四章 林業
第一節 人工林
第二節 天然林
第三節 林產品
第五章 畜牧業
第一節 家畜家禽
第二節 養蜂養魚
第六章 水土保持與水利
第一節 水土流失規律
第二節 林草農耕措施
第三節 農田水利工程措施
第四節 中小流域綜合規劃治理
第五節 水利
第七章 農機具
第一節 生產套用
第二節 修理製造
第三節 試製推廣
第八篇 工業科技
簡述
第一章 糧油食品加工
第一節 糧油加工倉儲
第二節 釀酒
第三節 掛麵糕點與調味品
第四節 屠宰與加工
第二章 紡織
第一節 毛紡織
第二節 棉麻紡織
第三節 印染
第三章 輕工
第一節 雕漆
第二節 火柴
第三節 印刷油墨
第四節 塑膠
第五節 軟木
第六節 造紙
第七節 印刷
第八節 皮毛皮革
第九節 編織
第十節 玉器羽毛軟木畫
第十一節 菸草
第十二節 電池
第四章 化工
第一節 煉焦化肥栲膠
第二節 橡膠製品與絕緣材料
第五章 建築材料
第一節 石灰磚瓦
第二節 水泥
第三節 特種建材
第六章 地探與採礦冶金
第一節 地質勘探
第二節 礦產資源
第三節 採礦
第四節 冶煉
第九篇 機電科技
簡述
第一章 機械製造修理
第一節 鑄造機械
第二節 拖拉機
第三節 鍋爐
第四節 軍工
第二章 重型礦山機械
第一節 鑿岩機械
第二節 氣動工具
第三節 新工藝技術材料
第四節 測試設備及方法
第五節 標準制訂
第三章 工具機與軸承
第一節 鍛壓工具機
第二節 金屬切削工具機
第三節 軸承
第四章 電器
第一節 低壓電器
第二節 高壓電器
第三節 電氣控制設備
第四節 電氣傳動及自動化裝置
第五節 電工合金材料
第六節 工具機電器
第七節 鐵路電纜信號設備
第五章 儀器儀表
第一節 材料試驗機
第二節 電工儀器
第三節 精密電錶
第四節 軸承儀器
第六章 電子
第一節 技術設備改造
第二節 電子器材
第三節 積體電路
第四節 電子儀器
第十篇 公用事業科技
簡述
第一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建築材料與機具
第二節 建築設計與測量
第三節 建築技術
第四節 市政建設
第五節 園林
第六節 村鎮建設
第二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污染與治理
第二節 地震
第三章 交通運輸
第一節 公路
第二節 鐵路
第三節 航空與渡河
第四章 郵政電信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電信
第五章 廣播電視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視
第三節 微波與監測
第六章 能源
第一節 燃料與改灶
第二節 電力
第三節 新能源技術
第七章 氣象
第一節 觀(探)測與通信
第二節 天氣預報與氣象服務
第三節 試驗研究
第八章 標準計量
第一節 標準
第二節 計量
第十一篇 醫藥衛生科技
簡述
第一章 藥劑與藥械
第一節 藥劑
第二節 藥械
第二章 設備與檢驗
第一節 設備
第二節 檢驗
第三章 醫療技術
第一節 中醫
第二節 西醫
第三節 中西醫結合
第四章 衛生防疫
第一節 地方病防治
第二節 傳染病防治
第三節 寄生蟲病防治
第四節 職業病防治
第五節 三藜豆中毒防治
第五章 婦女兒童保健
第一節 婦女保健
第二節 兒童保健
第六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避孕
第二節 絕育
第三節 其他
第十二篇 科技民眾團體活動
簡述
第一章 學會活動
第一節 學術交流
第二節 講學與考察
第二章 科學技術普及活動
第一節 科普宣傳與培訓
第二節 “四·一”科技燎原活動
第三章 科技諮詢活動
第四章 青少年科技活動
人物
傳略
任承統
文得權
呂本順
裴月中
馬秉惠
李樹坤
楊公奇
李廣驥
張文煥 張祺
簡介
王成娃
石壁城
王吉慶
馬永濤
王治德
吳遠慶
王惠溥
孫智泰
賈永立
胥敬修
周祥椿
陳宏義
王仲青
安定國
康士勤
陳日興
李森
白宜成
余英
李先振
劉學順
王璽昌
胡鵬飛
朱學敏
王義仁
王居廉
陳蔚文
頡醜生
馬生烈
名錄
楊士傑
惠炳生
廖雲龍
朱淑玲
李純恭
王儉
關林長
崔瑞發
吳新春
崔丕瑛
朱仲榮
宋氓
李國華
徐安衍
陸順雲
揣景德
孫慶法
趙炳謙
閏文光
朱福成
王玉娟
馮超
吳文成
姚天基
張領耘
吳璧
周密
雷振南
趙得禮
陳祥瑞
曹禮
劉立如
方全貴
鄧群芝
劉先孝
魏向東
丁義正
馮果武
劉國清
趙貴春
竇澤鑫
馬繼順
史玉亭
張炯
李誠實
左治安
名單
附錄
一、檔案
(一) 甘肅省天水專員公署《關於印發記錄摘要的通知》(一九五八年九月三日)
(二) 中國共產黨天水地方委員會批轉天水專區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關於建立與健全科學技術機構的意見》(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二日)
(三) 天水專區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關於召開科技工作者代表會議的情況報告》(一九五九年元月二十日)
(四) 天水專區1960-1962年科學技術發展綱要(草案)(一九六○年)
(五) 天水地區行政公署辦公室轉發科技處《關於我區科技體制改革意見的報告》的通知(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八日)
(六) 天水市人民政府關於轉發《天水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試行辦法》的通知(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五日)
(七) 天水市科學技術協會章程(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六日天水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
(八) 天水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天水市財政局關於印發《天水市列科技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二、先進集體
(一) 出席全國“群英會”集體
(二) 天水地區科學技術大會表彰的先進集體
(三) 甘肅省科學大會表彰的天水先進科技單位
(四) 全國科學大會表彰的天水先進科技集體
(五) 天水地區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會議表彰的先進集體
(六) 甘肅省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會議表彰的天水地區先進集體
(七) 天水地區多種經營及農業科技工作會議表彰的先進公社
(八) 全國農林科技推廣工作天水地區先進集體
(九) 甘肅省人民政府表彰的推進科學技術進步天水先進集體
(十) 全國農村科普工作表彰大會表彰的天水地區先進集體
三、1990-1999年重要科技資料及事件
(一) 檔案
(二) 天水市科技大事要事新事錄
(三) 獲獎科技成果
四、天水市科技綜合管理機構更名與職能和編制變動
(一) 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更名市科學技術局
(二) 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
五、編寫《天水市科學技術志》要事錄
六、圖片表格題錄索引
(一) 圖片索引
(二) 表格索引
(三) 題錄索引
七、提供資料主要單位
八、提供資料(文字、圖片)主要個人
九、主要參考資料
十、評審人員與評審鑑定意見
編纂始末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