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縣坪地鎮國小

天柱縣坪地鎮國小

天柱縣坪地鎮國小是一所鎮級中心國小,屬縣級二類完全國小,是一所全日制國小,學校坐落於貴州省天柱縣坪地鎮青溪村街頭,迎著新世紀的曙光,沐浴著課程改革的春風,天柱縣坪地鎮國小如同一顆散發著誘人芬芳的蓓蕾,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坪地鎮青溪徐徐綻放。本校師資隊伍強大,學課建設合理,學校文化濃厚, 學校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辦學實踐,打造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的理念.熱忱歡迎社會各界光臨指導,同天柱縣坪地鎮國小一起為培養社會主義新人才而努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柱縣坪地國小
  • 主營項目:教育教學
  • 成立時間:1928年
  • 學校類型:國小教育
簡介,現狀,特色教育概況,

簡介

坪地鎮地處天柱西北部,地域東西長19公里,南北寬17.9公里,總面積186.3平方公里。全鎮轄18個行政村,30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500人,其中侗族人口占98%以上。全鎮共有耕地面積15371畝,其中田9600畝,土6131畝。天柱縣坪地鎮國小是平地鎮鎮的一所鄉鎮國小,天柱縣坪地鎮坪地國小成立於1928年,屬於國小教育,是貴州普通國小,位於貴州天柱縣坪地街上(556602)。
共有學生560多人,其中留守兒童384人,占學生總數的68.9%。

現狀

1、學校留守學生人數多,涉及面廣,多數是獨生子女;學生居住分散,他們分別來自坪地鎮7個自然行政村。近年來隨著大批農民工離開家鄉,外出務工,留守兒童人數在不斷增多,給學校管理帶來了較大難度。
2、留守學生中多數是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根據調查,其中60%左右的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監護。由爺爺奶奶代管的孩子,由於情感溺愛和知識缺乏等原因,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和發展。至於由外公、外婆代管的孩子,更由於親疏關係的原因和獨生子女這一特殊因素,使其不敢放手管理,他們往往是把被監護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飽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常常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需要。因此,親職教育和親情教育存在嚴重的缺陷,影響了他們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行的養成;父母監護權的缺位,使他們的安全感、信任感有所喪失,缺乏對社會的好感,甚至導致心理、身體等方面出現問題。
3、學校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只能靠電話聯繫或他人代問,他們將孩子的一切都交給了學校和老師,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卻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特色教育概況

學校特色教育是學校的積澱,是學校的氣質,是學校的品牌,是學校的內生力量,也是學校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學校制定的特色教育的總體目標是:樹立特色教育的觀念,培養特色教育的興趣,研究特色教育的規律,探索發展個性的門路,爭創特色教育。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制定了分三步走的特色教育發展規劃:第一步是探索特色教育特點;第二步是確定我校自己的教育特色;第三步是躋身於特色教育學校行列。
近年來,我國少數民族教育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這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深處貴州東南邊陲的天柱縣坪地鎮國小,也必將擔負起全鎮民族教育的重任。如何振興祖國的民族文化,如何提高少數民族的文化素質,這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校把傳承民族民間文化列為我校特色教育的主要內容。
自2013年9月以來,學校就有計畫地開展系統的民族文化教育,發展民族藝術,挖掘地域民族文化,把民族文化納入學校特色教育規劃當中,積極促使民族文化進校園,舉辦民族藝術系列活動。
一、學校主要以民族音樂為突破口:以當地民族山歌、當地民族酒歌、民族龍燈鑼鼓、民俗鼓樂、民族嗩吶、民族木葉等為代表的民族傳統音樂。
二、具體做法:
1、深入民間走訪,努力挖掘當地民族民間文化瑰寶,廣泛收集、整理、改編資料,編入校本教材。
2、動員廣大教師以十八大精神、科學發展觀、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教師、報效祖國、勤學勵志等內容為題材,自編校本教材,列印成本,發給學生。
3、聘請有才藝的老幹部、退休教師、民間藝人協助編寫資料,編入校本教材。
4、通過大課間、音樂課和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民歌大賽、文藝匯演等形式組織教學、開展活動,推廣、普及民族文化。
通過兩年多的刻苦努力,學校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特色教育工作初見成效,學校大部分教師以及三至六年級學生已基本掌握當地民族山歌、當地民族酒歌“坪地溜溜調”和“陽寨喲喲調”的基本唱法,為我鎮的民族文化教育起到示範帶頭作用。我們有信心,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躋身於特色教育學校行列。
該校黨支部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為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支點,推動該校廣大黨員教師積極主動的深入學習、把學習教育具體落實到教書育人的行動上來。通過此次活動讓留守兒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留守兒童的關懷,拉近了學校、教師與留守兒童及其家長的情感距離,對於促進他們奮發向上,勤奮學習,學會感恩,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了積極作用。
2007年12月19日,香港道德會向貴州希望工程捐贈善款1000萬元,用於在我省山區援建45所希望國小,省政府同時匹配建設資金1000萬元。
當天下午,香港道德會會長曾富城在貴陽與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簽署捐贈協定。據了解,這是貴州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成立以來收到的單筆最大的捐款,45所希望國小通過香港道德會審議,確定為天柱縣坪地鎮中心國小等45所學校。
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懷學校的基礎設施也在一步步完善,籃球場,計算機房、學生宿舍也基本建設完成,
如今已建設成為一所設施較為完備的寄宿制學校。
在各級黨委、政府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在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以“給留守兒童一個溫暖的家”為目標,結合學校實際,紮實有效地開展“留守兒童之家”工作,使學生在意志、個性、人格、學習等方面都得到健康、茁壯的成長
貴州省天柱縣坪地鎮國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