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遙遠(上冊)

天朝遙遠(上冊)

《天朝遙遠(上冊)》是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周寧。

基本介紹

  • 書名:天朝遙遠(上冊)
  • 類型:社會科學
  • 出版時間:2006-12-01
  • 紙書價格:34.0
  • 作者:周寧
  • 著作權:北京大學出版社
  • 書號:978-7-3010-6200-5 
“當您以哲學家的身份去了解這個世界時,您首先把目光朝向東方……”——伏爾泰
從馬可波羅筆下黃金鋪地的宮殿,到“極權主義的怪獸”、可怕的紅色國度,西方人對天朝的想像,總是從一個傳奇到另一個傳奇。
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周寧,從普遍性的西方視角,分段式呈現他們眼中的中國,以及解析這個“天朝”形象的成因。
13世紀中葉,蒙古帝國打通歐亞大陸,冒險家大旅行,水天遼闊,歐洲最初的中國形象,就出現在那些旅行故事中。
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就誕生於此間,它在西方家喻戶曉,對東方遍地黃金滿樹珠寶的景象進行了傳奇性的描述,引起時人的大大嚮往和艷羨。而同期誕生的《曼德維爾遊記》更是讚美元朝人的財富,把大汗寫成亞瑟王式的傳奇人物。
馬可·波羅時代的中國形象,凸顯的是物質文明方面的意義,作為世俗財富與君權象徵的中國形象類型,到文藝復興高潮與地理大發現時代來臨,被另一種中國形象的類型取代了。
門多薩時代的“大中華帝國”形象,強調的是中國文明制度上的完善,中華帝國皇帝賢明、官吏廉潔、百姓勤勞,帝國強大、人口眾多,卻愛好和平,歷史悠久、技術發達,卻民風淳樸。
“孔夫子的中國”形象在17世紀中葉出現在西方思想界。“孔夫子的中國”同樣在表述一個偉大的中國,但偉大中國之偉大,已經不在器物,也不僅在制度,更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大中華帝國”形象應該具有一種精神主體,那就是孔夫子的道德哲學。耶穌會士們努力證明,儒家經典與舊約神學有著共同的精神,中國曾有過一個被人遺忘了的、真正的上帝的時代,埋藏在那些被人誤解的先秦典籍中。
如果從《馬可·波羅遊記》問世算起,西方的中國形象已經有七個多世紀的歷史。本書以1250年前後為起點,以1750年前後為轉折點,在大量歷史素材的基礎上,建構出此前不斷烏托邦化的中國形象的三種類型,和此後系統意識形態化的三種類型,為在現象描述基礎上進一步抽象化的理論研究提供思想結構與分析框架。
本書不僅分析西方的中國形象生成演變的意義過程,提示其中那種普遍的,穩定的、延續性的、趨向於類型甚至原型的文化程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西方現代精神結構中研究中研究中國形象,探討中國形象作為西方現代性自我的“他者”參與建構西方現代性經驗的過程與方式,解釋中國形象生成的潛在動機與意向結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