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背景
天文現象是
天體到了某個特定位置(客觀上的位置)或狀態而造成的特殊現象。
天文學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影響,超出很多人的認知。譬如天文學是人類最古老的自然科學,因掌握天時才有農耕時代。中國因古代天文學發達而創造了世界上最輝煌的農業文明。
當太陽、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條直線,月球位於兩者之間時就會發生日食天象。日食天象幾乎每年都發生,只不過由於時間、地點、天氣的影響,有時可見,有時不可見。日食又分全食、環食和偏食。日環食是日食的一種,該天象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
月食的原理和日食類似。在農曆十五、十六,月亮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月全食是因為地球運行到月球與太陽之間,使月球完全進入地球陰影之中,月亮表面變成暗紅色,形成月全食的過程。月全食時,月亮表面變成暗紅色,成為“紅月亮”。
星際空間的微細塵埃以高速闖進大氣層,與大氣分子磨擦生熱而產生白熾光形成流星,流星划過天空會出現的一條短暫的亮帶。
彗星和行星一樣,是圍繞著太陽公轉的天體。彗星之所以長著尾巴,是其表面有高度活性的物質被釋放出來。彗星的彗核是水、冰和塵埃等活性物質和岩石結合而成,活性物質在太陽熱量的作用下揮發,形成非常稀薄的大氣,即彗發。
由於水星和地球的繞日運行軌道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有一個7度的傾角。水星運行至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連成直線,太陽投射的光線被水星擋住,在地球上可以觀察到太陽上有一個小黑斑在緩慢移動,這種現象稱為水星凌日。
2020年6月21日,一場“日環食”穿過中國境內,西藏、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中國台灣等地的天文愛好者一睹“日環食”這一奇景。
2020年6月21日,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集郵與文化傳媒部、河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辦,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市分公司、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市金水區分公司共同協辦的《天文現象》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河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舉辦。首發儀式上,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集郵與文化傳媒部副總經理宗華宣讀了《天文現象》特種郵票發行公告,並和河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任任曉林、河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天文館館長李德范、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市分公司副總經理程亮共同為《天文現象》特種郵票揭幕。
制票參數
志號 | |
---|
郵票規格 | |
---|
齒孔度數 | |
---|
整張枚數 | |
---|
整張規格 | |
---|
版別 | 膠印(一、三、四、五圖採用局部冷燙工藝,二圖採用局部絲網工藝) |
---|
防偽方式 | |
---|
設計者 | |
---|
責任編輯 | |
---|
印製廠 | |
---|
票面圖案
《天文現象》郵票內容為“日環食”“
月全食”“
流星雨”“
大彗星”和“
水星凌日”,在五枚郵票的底部,為了體現天文現象的深邃和增添畫面的生動,分別根據天文現象發生的規律特點,設計了一些動物和地貌的剪影。郵票第一枚“日環食”2020年6月21日在中國境內出現,畫面展現了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的正中間,日環食形成的瞬間,郵票下方的地景選擇了平緩的喀斯特山貌與黑頸鶴的剪影;郵票第二枚“月全食”以五個由缺至圓的月亮再現月食發生的過程,地景選擇了亞熱帶的海洋的椰林與海豚剪影;郵票第三枚“流星雨”以對沖的角度再現絢麗的流星雨場面,展現出流星雨降落地球的瞬間,以輻射點的角度展示眾多流星,降落地球的場景,地景選擇亞熱帶雨林與亞洲象的剪影;郵票第四枚“大彗星”展現了科學觀測大彗星運行的一個狀態,畫面展現出彗星的彗核、彗發與彗尾,地景選擇了寒溫帶的針葉林與麋鹿的剪影;郵票第五枚“水星凌日”以望遠鏡的視角觀測水星黑影,再現水星掠過太陽的過程,展現的是日珥鏡中觀察的水星凌日的景觀,地景選擇了戈壁灘上的梭梭樹與駝隊的剪影。
郵票賞析
《天文現象》郵票通過印製工藝展現不同 “天文”概念。日環食郵票為了展現“金輪當空”的奇觀,首次巧妙運用高亮點工藝材料,將日環食邊緣明亮、生輝的效果一覽無餘,在紫外燈照射下,能清晰的看到票面黑色剪影喀斯特山貌和黑頸鶴的線條螢光效果,整個票面給人一種靜謐、安詳的感覺。月全食郵票中,採用絲網工藝展現皎潔的月光,首次使用調配的特色夜光墨,來表現滿月到月全食過程中不同亮度的月光效果;同時,巧妙運用調頻、調幅混合加網技術和加網角度變化,呈現“海上生明月”的高超技藝。流星雨郵票剛看到圖稿時,給人一種絢麗璀璨的神秘感,立體幻彩材料突顯出時而一瀉千里、時而一閃即逝流星雨的效果,呈現在眼前的是光芒四射的流星雨,形象而生動,充滿著生機和色彩。大彗星郵票的特殊材料表現出大彗星的豐富層次,猶如夜晚的星空中閃耀著迷人的光芒;基於大彗星圖稿的特點,工藝師在膠印的基礎上,運用明暗相間、層次分明、立體透視的暖素麵材料使大彗星的立體感強,層次豐富,細節突出,將彗核、彗發和彗尾融為一體,猶如夜晚的星空中閃耀著迷人的光芒,絢爛奪目,非常壯觀。水星凌日郵票深藍色背景獨創性景深透明材料,烘托票面立體層次視覺效果,在紫外燈照射下,能清晰的看到整套郵票黑色剪影的線條螢光效果。
郵票價值
2020年6月21日不僅是農曆夏至,還是父親節,同時,在這一天,21世紀以來食分最大的一次“日環食”奇觀出現在了中國境內,選擇在這一天進行《天文現象》特種郵票首發,無疑為這套郵票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河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與鄭州郵政共同合作進行該郵票的首發,進一步培養了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探索的精神,有力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外界評價
《天文現象》特種郵票的首發,以郵票為介質,展現了浩瀚無垠宇宙星空的神奇,將集郵與科普和學習相融合,既培養興趣又能激發少年兒童的探索和好奇心理,推進了天文科普教育事業的開展。
(河南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任任曉林評)
《天文現象》特種郵票的發行,不僅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以天文題材印刷的郵票,更是在特殊的日子裡,以特殊的方式為郵票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映象網評)郵票郵品
郵品名稱 | 郵品簡介 | 郵品圖樣 |
---|
| 首日封一套5枚,貼《天文現象》郵票套票,銷首日戳。 | |
| 貼《天文現象》郵票套票,蓋銷西外大街郵局(北京天文館所屬地郵局)郵政日戳。 | |
| | |
郵票製作
《天文現象》這套郵票請了多位專家把關,責任編輯乾止戈提供了詳細的資料,並負責跟專家對接溝通。郵票進行了多次修改,主要的修改集中在“天體”上。
第1枚“日環食”,原藝珊在設計這枚郵票時,日環食的金圈要細、對稱,去掉日冕和日珥,不要出現貝利珠,金圈的顏色偏橘色而不是亮金色。
第2枚“月全食”,原藝珊一開始畫的左上方月亮高、右下角月亮低,也就是從月全食到滿月,表現了月食的後半程。專家建議做月食的前半程比較好,便改為從滿月到月全食。還有地球在月全食上的陰影,應該是月球直徑的2.5倍,也是按照嚴謹的標準修改的。
第3枚“流星雨”,原藝珊在設計時,有意識地選取了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發行的同類郵票不一樣的角度,即從正面看到的流星雨對沖的角度。專家說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所有的流星都是從一個輻射點裡出來的,用延時拍攝的話,就可以出現像禮花一樣的效果,但畫面上這些流星的延長線,都必須交匯在同一個輻射點。根據專家的建議,原藝珊進行了相應的修改。
第5枚“水星凌日”,在設計這枚票時,原藝珊看了不少資料,比如BBC紀錄片《行星》,對水星、水星凌日有很具體的介紹。起初,她參照截圖來做水星凌日,構圖上稍微做了一些變化,專家看完後卻說,太陽風暴出現的位置不是在赤道上,應該是在赤道的兩側,她嚴格按照專家的要求去改。郵票圖稿是實際郵票的五倍,倘若是根據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水星凌日的比例和尺寸來做的話,郵票就沒辦法印了。在看到票樣的時候,原藝珊覺得水星在畫面上實在是看不出來,就小心翼翼、極為謹慎地放大了那么一丁點兒,如果再大一點,就變成“金星凌日”了,那又不對了。
責任編輯乾止戈發給原藝珊的資料中,有一個虛擬天文館的小程式,手機下載後可以模擬特定經緯度和特定時間段的星空,當位置確定在某一時間時便可以看到這個天象是什麼樣的,原藝珊模擬後發現每幅圖上都有地景剪影,不僅好看,而且跟人們實際觀測時候的效果差不多,就產生了給每枚票加上一個地景的靈感。
原藝珊認為這樣做,比較貼近現實,讓觀測相當於現場觀測場景,同時增加郵票的可視性。郵票上選用的地景都與天文現象能夠發生聯繫,並不是信手拈來、隨意搭配的。
比如第1枚“日環食”上的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遷徙鳥類,在這次日環食經過之處,從西藏開始到貴州、四川、湖南都能見到。在專門查閱資料後,原藝珊決定採用西藏和貴州一帶的喀斯特地貌,那裡都有黑頸鶴保護區。在修改過程中,第2枚“月全食”與第4枚“大彗星”的地景作了對換。編輯乾止戈還特意去查了一下,熱帶海域有沒有海豚;如有海豚,又會不會在晚上月亮升起的時候有躍出海面的行為,明確有這種可能性後,才放心地把這個地景放到第2枚郵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