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原理》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文原理
- 出版時間:1995年12月
- 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
- 性質:蒙文書名
- 卷數:38卷
- 刊印時間: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
《天文原理》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天文原理》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品簡介《天文原理》,蒙文書名。全書5函、38卷。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用木板刊印。這套叢書陸續刊印,故書名不統一。內容講述天文曆法方面的知識,故名《天文原理》。參加編輯者有御...
這裡必須強調,解開月球自轉的奧秘並不是從天文知識中得到啟發而產生,恰恰相反,這是從“機械設計”原理中的平面構件的活動度的計算方法中得到啟發而想到的。方式 月球是繞自己的軸心完成自轉的。1、地球和月球都是繞各自的軸心旋轉的天體,此時月球的活動度大於零,月球能繞自己的軸心旋轉。2、假定在“地球”是套...
在漢朝時,張衡就已經發現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認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陽的光擋住了,“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月食。”前4世紀的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圓形而推斷出地球是圓的。前3世紀古希臘的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紀的喜帕恰斯(...
一是基於六分儀原理的天文導航系統,二戰前,天文定位是主要的導航手段,許多艦船都配備了天文導航的各種儀表、天文鐘和手持航海六分儀。二戰後,出現了六分儀和潛望鏡相結合的套用。二是基於"高度差法"的天文導航系統,這種系統具有兩個特點:(1)導航過程中要依賴於慣導平台提供的水平基準。(2)系統光學解析度高,...
光學天文觀測一般是利用光的粒子性,而射電天文觀測技術則是利用光的波動性(無線電波也是光的一種)。射電天文觀測往往能記錄下電磁波的相位信息,這使得人們可以通過干涉原理,將多台射電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進行相干計算,得到更高的解析度。理論上,射電干涉儀在某一方向上能達到的最佳解析度取決於該方向上相距最遠的...
遠紅外線的穿透能力與共鳴吸收原理,使皮下組織之分子振動,並 將能量轉化為熱能,使皮下組織溫度上升,微血管擴張,促進血液迴圈。將稀土族礦石混入遠紅外線礦石成為配方,遠紅外線激發稀土族礦 石釋放微弱放射線,將空氣中之微粒子離子化,製造負離子,當負離子進入人體,可促進新陳代謝、細胞活化與抑制氧化作用。...
到1933年,央斯基斷定,這些射電波來自銀河,特別是來自靠近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方向。於是射電天文學誕生了。研究方法 對於研究射電天體來說,測到它的無線電波只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我們還可以套用頗為簡單的原理,製造出射電頻譜儀和射電偏振計,用以測量天體的射電頻譜和偏振。研究射電天體的進一步的要求是精測它...
天文觀測是觀測天體的活動,起源於1608年,重要手段是天文望遠鏡。觀測簡介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沒有現代天文學。隨著望遠鏡在各方面性能的不斷改進和提高,天文學也正經歷著巨大的飛躍,迅速推進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天文學是一門古老而常新的自然科學,研究對象是宇宙的規律。它是以觀察...
遠在傳說時代,就有世襲執掌天文的官吏,專門觀測天象。以後歷代沿續,設觀星台、觀象台、司天台、司天監、欽天監等機構,負責觀測天象、推算曆法。因此,中國文獻中以日食、月食、恆星、彗星、太陽墨子等天象的觀測與記錄,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和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製造的天文觀測儀器有許多優點,其關鍵部件和原理...
在漢朝時,張衡就已經發現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認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陽的光擋住了,“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月食。” 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從月食時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圓的,而推斷地球是球形的。公元前3世紀的古希臘天文學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和公元前2世紀...
理論天文物理學家的工具包括分析模型和計算機模擬。天文過程的分析模型時常能使學者更深刻地理解內中奧妙;計算機模擬可以顯示出一些非常複雜的現象或效應。大爆炸模型的兩個理論棟樑是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原理。由於太初核合成理論的成功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實驗證實,科學家確定大爆炸模型正確無誤。最近,學者又創立了ΛCDM...
《天文望遠鏡原理和設計》是2020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景全。內容簡介 本書是近年來全國乃至全球唯1一本全面介紹各類天文望遠鏡原理和設計的科技類專著。全書涵蓋各類光學天文望遠鏡的原理、技術及設計,內容包括主動光學和自適應光學、人造引導星、斑點、能量和振幅干涉儀、口徑綜合、全息面形測量、紅外...
射電天文中的成像和光學天文中的天體照相一樣﹐是研究天體結構的基該方法。原則上用射電望遠鏡對天空的一個區域逐點掃描﹐就可以得到天體的射電圖像。六十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系統﹐套用測量圖像分布的空間頻譜的原理來描繪天體圖像﹐取得了很大成功。七十年代末﹐一些在厘米波段工作的綜合孔徑系統可以...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許多的流星從天空中一個所謂的輻射點發射出來的天文現象。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稱為流星體的碎片,在平行的軌道上運行時以極高速度投射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體都比沙礫還要小,因此幾乎所有的流星體都會在大氣層內被銷毀,不會擊中地球的表面;能夠撞擊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稱為隕石。數量...
天文學上,天黑與天亮的標準,定義為太陽位置低於地平線12°30‘,即日落以後一段時間後,才是天黑時間。這段時間,隨著緯度不同而長短不同,同一坐標地點,理論上每日都不同,因為太陽與地球的夾角每天都在變化,但全年差別不大。以北京天安門為例,冬至日,天黑時刻在日落時刻之後28分鐘,夏至日,天黑時刻在日落...
當日,法國天文學家加桑迪在巴黎親眼目睹到有個小黑點(水星)在日面上由東向西徐徐移動。從1631年至2003年,共出現50次水星凌日,其中,發生在11月的有35次,發生在5月的僅有15次。每100年,平均發生水星凌日13.4次。原理水星凌日發生的原理與日食相似。由於水星和地球的繞日運行軌道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
自此,第一台天文望遠鏡誕生了。伽利略憑藉望遠鏡觀測到了太陽黑子、月球環形山、木星的衛星(伽利略衛星)、金星的盈虧等現象,這些現象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的望遠鏡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製成,所以叫做折射鏡。1663年,蘇格蘭天文學家格里高利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製成格里高利式反射鏡,但是由於製作工藝不成熟而...
基本原理 康德認為,原始星雲是由大小不等的固體微粒組成的,“天體在吸引最強的地方開始形成”,萬有引力使得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把小微粒吸引過去凝成較大的團塊,而且團塊越來越大,引力最強的中心部分吸引的物質最多,先形成太陽。其實在大小不等的微粒在凝聚在一體的時候,同樣存在著內因和外因兩種力。這個外力...
恆星學屬於天文術語,以三角視差法為基本測量方法。通過研究恆星的亮度、距離、大小、質量等了解恆星的演化。恆星 是由熾熱氣體組成,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其次是處於半人馬座的比鄰星,它發出的光到達地球需要4.22年。晴朗無月的夜晚,在一定的地點一般人用肉眼大約可以看到3000多顆...
牛頓根據前人在力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自己二十多年的反覆研究,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他在書中還提出了著名的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把人們帶進了動力學範疇。對天體的運動和形狀的研究從此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天體力學正式誕生。雖然牛頓未提出這個名稱,仍用理論天文...
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取得了四項非常重要的發現: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被稱為“四大發現”。這四項發現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2022年12月5日,經歷30年籌備,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天文台(SKAO)的建設在非洲和澳大利亞的兩個地點破土動工。基本原理 經典射電望遠鏡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