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農歌》內容簡介:地處蜀文化發源地魚鳧古國的溫江,“土風淳美,戶口繁滋,縣屬萬夫,地分三甲。入參星之一度。環流水以雙江。魚鳧形勝,跡制昭然矣。”(清·嘉慶《溫江縣誌》)溫江因其發達和精緻的農耕文化被譽為金溫江,自古以來就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也滋養著成都平原的農耕文化。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地處成都市溫江區,是四川省唯一一所農業類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高等院校,傳承和創新文化、培養輸送人才是其重要使命與職責。作為高等學院的圖書館,更應當是文化傳承創新的中流砥柱。
基本介紹
- 書名:天府農歌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頁數:227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農業出版社
- 作者: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919292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天府農歌》編輯推薦:在我國四川盆地西部,有一片西南地區最大的河流沖積平原——成都平原,這片土地地阜物豐,灌溉自如,人傑地靈。《華陽國志·蜀志》有記曰:“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正式稱:“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從此,四川便榮享“天府之國”的美名。
圖書目錄
前言
蜀漢農耕賦
上篇成都平原農耕文化
第一章古蜀王國時期——農業文明的起源
一、第一代蜀王——蠶叢
二、第二代蜀王——柏灌
三、第三代蜀王——魚鳧
四、第四代蜀王——杜宇
五、第五代蜀王——鱉靈
六、古蜀時期的農業文明起源
第二章春秋戰國時期——都江堰帶來農業文明的第一次繁盛
一、都江堰簡介
二、主體工程
三、效用
四、歷史意義
五、都江堰水文化
六、相關詩詞
第三章封建王朝時期——日益發展的農業文明和商品市場
一、歷代成都平原的農業發展
二、成都商品經濟的發展——蜀錦
三、成都商品經濟的發展——茶
四、成都商品經濟的發展——酒
五、結語
第四章溫江魚鳧文化
一、魚鳧村遺址
二、魚鳧王墓
三、柏灌王墓
四、魚鳧王三太子墓
第五章諸葛亮與蜀漢農耕文化
第六章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農耕文化館建設問卷調查報告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二、問卷調查情況
三、結論和建議
第七章農藝創意與文學創作
牛耕圖
農耕四季圖
探尋巴蜀農耕文化發展
一個時代,一頭“牛”
一“米”陽光
第八章成都平原農諺100
下篇專題研究
第一章農耕文化的特點及對現代農業的意義
一、農耕文化的內涵
二、成都平原農耕文化的自然、歷史社會條件
三、新時期成都平原農耕文化的特點及對現代農業的重要意義
第二章農業文化主題圖書館與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以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為例
一、館舍規劃
二、特色資源建設
三、學科服務
四、讀者文化活動
五、課程開發
六、專題研究
第三章傳承中華民族農耕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傳統農耕文明規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
二、農耕文明指引構建人與社會的和諧
三、傳承農耕文明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組成
四、人自身的發展
第四章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涉農經典理論概述
一、農業的重要地位
二、糧食的重要性
三、農業與城市及其他行業的關係
四、農業科技和農業商業化
五、關心和維護農民經濟利益
六、黨的農村工作
第五章歷年中央1號檔案概述
一、20世紀80年代,連續5年出台的中央1號檔案(1982—1986年)
二、21世紀,連續11年出台的中央1號檔案(2004—2014年)
三、改革開放中農業發展的兩個“黃金期”
第六章農村生活方式轉變和農村文化秩序重構
一、農村生活方式的轉變要求重構農村文化秩序
二、農村生活方式的轉變給重構農村文化秩序帶來的挑戰
三、發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構農村文化秩序
第七章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提升農戶增收能力
一、現階段農民整體存在的問題
二、農民教育培訓是農戶增收的強力引擎
三、農民教育培訓的落實到位是促進農戶增收的關鍵
第八章農民教育培訓的實現與發展之探討——以都江堰為考察對象
一、緊抓農民教育培訓不放鬆
二、抓住機遇,高效發展
後記
蜀漢農耕賦
上篇成都平原農耕文化
第一章古蜀王國時期——農業文明的起源
一、第一代蜀王——蠶叢
二、第二代蜀王——柏灌
三、第三代蜀王——魚鳧
四、第四代蜀王——杜宇
五、第五代蜀王——鱉靈
六、古蜀時期的農業文明起源
第二章春秋戰國時期——都江堰帶來農業文明的第一次繁盛
一、都江堰簡介
二、主體工程
三、效用
四、歷史意義
五、都江堰水文化
六、相關詩詞
第三章封建王朝時期——日益發展的農業文明和商品市場
一、歷代成都平原的農業發展
二、成都商品經濟的發展——蜀錦
三、成都商品經濟的發展——茶
四、成都商品經濟的發展——酒
五、結語
第四章溫江魚鳧文化
一、魚鳧村遺址
二、魚鳧王墓
三、柏灌王墓
四、魚鳧王三太子墓
第五章諸葛亮與蜀漢農耕文化
第六章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農耕文化館建設問卷調查報告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二、問卷調查情況
三、結論和建議
第七章農藝創意與文學創作
牛耕圖
農耕四季圖
探尋巴蜀農耕文化發展
一個時代,一頭“牛”
一“米”陽光
第八章成都平原農諺100
下篇專題研究
第一章農耕文化的特點及對現代農業的意義
一、農耕文化的內涵
二、成都平原農耕文化的自然、歷史社會條件
三、新時期成都平原農耕文化的特點及對現代農業的重要意義
第二章農業文化主題圖書館與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以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為例
一、館舍規劃
二、特色資源建設
三、學科服務
四、讀者文化活動
五、課程開發
六、專題研究
第三章傳承中華民族農耕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傳統農耕文明規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
二、農耕文明指引構建人與社會的和諧
三、傳承農耕文明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組成
四、人自身的發展
第四章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涉農經典理論概述
一、農業的重要地位
二、糧食的重要性
三、農業與城市及其他行業的關係
四、農業科技和農業商業化
五、關心和維護農民經濟利益
六、黨的農村工作
第五章歷年中央1號檔案概述
一、20世紀80年代,連續5年出台的中央1號檔案(1982—1986年)
二、21世紀,連續11年出台的中央1號檔案(2004—2014年)
三、改革開放中農業發展的兩個“黃金期”
第六章農村生活方式轉變和農村文化秩序重構
一、農村生活方式的轉變要求重構農村文化秩序
二、農村生活方式的轉變給重構農村文化秩序帶來的挑戰
三、發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構農村文化秩序
第七章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提升農戶增收能力
一、現階段農民整體存在的問題
二、農民教育培訓是農戶增收的強力引擎
三、農民教育培訓的落實到位是促進農戶增收的關鍵
第八章農民教育培訓的實現與發展之探討——以都江堰為考察對象
一、緊抓農民教育培訓不放鬆
二、抓住機遇,高效發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