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崗鑼鼓

天崗鑼鼓

天崗鑼鼓又名天井鑼鼓,是長期活躍於淮河中下游地區及洪澤湖畔的一種鑼鼓音樂形式。其發源於江蘇省泗洪縣天崗湖(今泗洪縣天崗湖鄉)一帶,主要流布於江蘇省泗洪縣、盱眙縣,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等地。天崗鑼鼓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經過鑼鼓藝人的代代相傳,形成了“長鑼片”、“小五番”、“小七點”、“滿堂鑼”等近10個固定曲牌,它以歡暢明快的節奏,熱忱奔放的打法,鏗鏘激越的旋律、磅礴恢弘的陣勢,而享譽省內外。

天崗鑼鼓先後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已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崗鑼鼓
  • 分類:音樂
  • 地區:江蘇省
歷史淵源,歷史獲獎,表演特點,表演器具,傳承狀況,

歷史淵源

天崗鑼鼓原名天井鑼鼓,是一種起源於明朝的鼓樂。上世紀80年代,因其發源地江蘇省泗洪縣王集公社更名為天崗湖鄉,為彰顯地域文化,故將天井鑼鼓改名為天崗鑼鼓。天崗鑼鼓歷史久遠,相傳明朝以前,在今江蘇省泗洪縣西南與安徽接壤一帶,就盛行鑼鼓樂,其起源及形成在光緒年間編纂的《泗洪合志》中均有記載,在諸侯紛爭時期,主要以此鼓舞士氣、以壯軍威之需。
1368年,祖籍泗州(今泗洪)的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他在推翻蒙元暴政的長期軍事實踐中,充分認識到鑼鼓在傳統的兩軍交戰中的重要作用。憑藉曾經記憶多次在朝中提及天井的鑼鼓之事。泗州太守聞之,帶上精心操練的天井鑼鼓隊晉見皇上,看後朱元璋龍顏大悅,並贊:“鳳陽有花鼓,天井有鑼鼓。”此後在泗州太守的積極倡導下天井鑼鼓得以迅速發展,並在與泗洪天崗湖相鄰的盱眙、安徽五河、鳳陽等周邊地區地廣泛傳播。
清末時期,以張文奎、吳遐佑、何家豐等為代表的民間藝人,在繼承傳統的天井鑼鼓編演基礎上,進行新的探索,重新加以組合整理,從而形成了天崗鑼鼓獨特的鑼鼓經(曲牌)及表演規則。民國初年,沿淮河中下游及蘇北、皖北一帶的民眾,每年正月都要集中舉辦打鑼鼓、鬧社火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以呂國厚、吳從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天崗鑼鼓藝人,使天崗鑼鼓融匯南、北之優點,形成淮(河)、汴(河)地方之特色,使天崗鑼鼓從曲牌到打法更加完善。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天崗鑼鼓又湧現了吳昌鑾、王雲彥等一大批新的傳人和業務骨幹,使天崗鑼鼓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其隊伍不斷壯大,泗洪縣境內的天崗湖鄉、四河鄉、峰山鄉等眾多鄉(鎮)盛行天崗鑼鼓。一些鄉村已形成了“村村鑼鼓響,家家有隊員”的普及局面。其先後參加全國第六屆藝術節、中國首屆民間藝術節等全國性賽事,均取得較好成績,2002年被編入中小學生鄉土教材,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新華日報》等主流媒體均做過專題報導,前不久,在北京第二十七屆龍潭廟會中榮獲金獎。在省、市、縣文化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積極扶持下,在豐富民眾文化生活,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都發揮積極的作用,更加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天崗鑼鼓於2006年-2009年,先後被宿遷市人民政府和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並已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獲獎

2009年,天崗鑼鼓在省舞龍舞獅比賽中喜獲銀獎
第二十七屆北京龍潭廟會舉辦的全國優秀民間花會展演中榮獲金獎。

表演特點

天崗鑼鼓有固定的曲牌,音樂性強,樂譜為2/4拍,婉轉流暢,悅耳動聽,每一個曲牌都是一首動聽的歌。在表現方式上還可以配上管弦樂伴奏,樂句間多採用呼應式,一領一扣、一問一答,猶如對唱情歌。曲牌主要有:長鑼片、小五番、小七點、鳳凰三點頭、十八番、滿堂鑼、雁落沙灘、蛤蟆磕牙等。 天崗鑼鼓以集中編隊演出為主,演員可多可少,多則百人,少則二、三十人。表演時,場地兩邊設有戰旗12面,旗手可以穿插表演動作,邊打邊舞;起舞時,器具(大鈸)可左右旋、上下旋、轉圈旋、場面多變。其打法獨特,常以蹦打、跳打、滾打、睡打等來完成曲牌表現的內容,有引領、呼應等表現手法,由松到緊,疏密有致,既清晰流暢,又激越軒昂;亮相時,人員昂首、跨步、張臂,相間怒吼,結尾乾淨利落。主要作品有:《羅漢盤旋》、《金雞獨立》、《朝天樂》等。

表演器具

天崗鑼鼓表演道具有帥旗、戰旗(數面),大旗為太極圖環抱“天崗鑼鼓”四字黃底而綠色鑲邊。太極圖有包容天地陰陽萬物,象徵著盛世其昌,風調雨順,普天同慶。樂器主要有:大鼓、中鼓、小挎鼓;大篩鑼、大鑼、小鑼、狗咬鑼;大鈸、小鈸。大鼓口面直徑1.75-2米;中鼓直徑為60-80厘米;小挎鼓直徑18-20厘米。 天崗鑼鼓演員整套服裝以黃、白、紅為主要色調,仿古式服飾,叱詫“天鼓”,風雲“雷公”,有紅、黃相間的雷公帽,後擺披肩,天廷上鑲嵌九顆閃光的金珠,猶如“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腳穿雲鞋。

傳承狀況

天崗鑼鼓的傳承方式以師徒傳承為主,自清乾隆以前的傳承狀況已無史料可考,乾隆、嘉慶年間主要代表性傳承人有:張文奎、吳遐佑、王其厚等民間鑼鼓藝人;鹹豐年間有:何家豐、吳昌畢、潘道支等著名民間鑼鼓藝人;民國21年出現了呂國厚、吳從進等鑼鼓藝人一直傳承至上世紀90年代;隨後以吳昌鑾、王雲彥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天崗鑼鼓藝人將此項民間鑼鼓音樂向更廣闊的區域傳承和發展。
吳昌鑾,男,江蘇省泗洪縣四河鄉人,退休教師,民間藝人,精通天崗鑼鼓曲譜及打法等,能編、導、演。參與組建天崗湖鑼鼓隊,任指導老師和隊長。2001年在四河鄉組建天崗鑼鼓吳家鑼鼓藝術團,現任團長。2007年被江蘇省文化廳授予民間藝術之星稱號。
王雲彥,男,江蘇省泗洪縣天崗湖鄉人,鑼鼓隊員,從事天崗鑼鼓演出多年,現任天崗湖鑼鼓藝術團團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