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岩黃芪(HedysarumsemenoviiRgl.et Herd.),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為直根,稍木質化,粗5-12毫米。莖直立,多數,中空,具細條紋,無毛或被星散柔毛,具開展的分枝。分布於我國的新疆。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壯,長達1m以上。莖直立或稍斜升,高50–80cm,多分枝,無毛或被伏貼柔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3–7對,卵形、卵圓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5––3.0cm,寬0.5一2.5cm,先端略鈍,全緣,下面被毛;托葉較大,褐色膜質。總狀花序,總花梗粗長,有小花10–35朵;花萼無毛或被毛,萼齒較萼短,蝶形花冠黃色,長16––18mm,旗瓣倒卵形,翼瓣較旗瓣短,具長耳,龍骨瓣較旗瓣顯著長,有爪及短耳,子房無毛或被毛。莢果念珠狀,具3–4節,莢節卵圓形,近扁乎,邊緣有翅狀齒。
生長環境
生長在新疆天山北坡海拔4100–1600m的中、低山帶,多在河谷、林緣、林中空地、灌叢草原、草甸草原中的黑鈣上或暗栗鈣土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新疆;另外中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天山岩黃芪為良等飼用價值的牧草。返青較早,生長發育快,單株產量高,枝葉茂密。就其營養價值含量而言,盛花期粗蛋白質含量為12.69%、粗脂肪2.59%,不及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白三葉(Tritoliumrepens)、紅豆草(Onobrychisriciifolia).分布不廣,在草場中出現不多;從全株利用情況看,莖下部較粗硬,可利用的部分較少,但適口性良好,馬、牛、羊均採食,羊最喜食。
栽培技術
天山岩黃芪為中生植物,是雜類草濕潤草原或灌叢草原植被中的次要伴生種,或偶見種。所處的草地類型,牧草種類在25種左右,草層蓋度70%一80%一乾草產量1650–2250kg/ha,此類草地多屬冬春牧場。天山岩黃芪的生長地,由於土壤肥沃而疏鬆,氣候不太乾旱,生境條件好,而且自身根系強大,人上較深,因而生活力強,生長發育快。4月中旬返青,5月下旬開花,6月下旬到7月上旬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