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宸章

天子宸章

帝寶璽若從秦始皇“乘輿六璽”開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帝寶璽若從秦始皇“乘輿六璽”開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秦王嬴政建立皇帝制度,與此相對應,皇帝的印章則稱“璽”,自此“璽”成為皇帝印章的專用名詞。皇帝的“璽”有公、私之分。凡是皇帝發布詔書或其他文告時所鈐用的具有公章性質的印章,人們稱其為“御寶”、“御璽”、“國寶”等。它們是國之重器,皇權象徵。除御寶外,皇帝也製作和使用一些獨有的表示收藏、玩賞性質的閒章。我們現今能看到的皇帝閒章的印記以唐代為最早。唐太宗李世民用其年號為印文,刻成了“貞觀”聯珠文印,鈐蓋於書畫法帖之上。
天子宸章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前各朝代的皇帝寶璽存世者寥寥無幾,唯明清兩朝的帝璽有較多的遺存,特別是清代皇帝寶璽較完整地保存下來了,除少數因戰亂散失民間和海外,絕大部分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些寶璽製作時由皇帝下旨,由內府各作御用工匠完成,一般要經過選料、雕紐、選擇印文、書篆、呈皇帝御覽、修改、刻制、磨光、進呈等程式,要求嚴格,做工精細,極具皇家雍容華貴之特色。其質地包括玉(白玉、青玉、碧玉、翡翠等)、石(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木(檀楠木、竹根等)、骨(象牙、駝骨等)、金屬(金、銀、銅等)等,幾乎囊括了能夠製作印章的所有材料。其種類繁多,包括發布皇帝諭旨,代表國家和皇權的“國寶”;皇帝冊封后妃時所頒,為后妃地位象徵的“冊寶”;皇帝尊崇先帝后妃,為其上徽號時所頒的“徽寶”;皇帝和皇后崩逝後嗣皇帝為其上諡號所制的“謚寶”;在帝後御筆書畫或宮中收藏經過皇帝御覽欣賞過的前人書畫作品或內府收藏的古今善本圖籍上鈐蓋,最能反映帝後思想情趣內心感受的“閒章”等。
帝後印章平時都存放於固定地點,有專門人員管理。清代比較重要的寶璽存放地有交泰殿、壽皇殿、懋勤殿。(參見《清代寶璽存放地》)
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代帝後寶璽不論從數量、種類、質地、印文,還是用途、刻制、裝潢,無不體現出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大到清朝重要歷史典制,小到帝後一言一行,在方寸璽印中多有體現。清代帝後寶璽對研究清代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等,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