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南京明天壇)

天壇(南京明天壇)

南京天壇,即大祀壇,明初,朱元璋建圜丘於正陽門外,鐘山之陽;建方丘於太平門外,鐘山之陰。洪武十年,朱元璋下旨,天地合祀,也就是將對天地的祭拜活動合在一起,都在圜丘舉行。

天壇(圜丘)是一座圓形建築,共有兩層,四面各有九級台階,台面和台腳都用琉璃磚砌成,四周為琉璃欄桿。圜丘外還有兩重圍牆環繞,內圓外方,暗合“天圓地方”之意。圍牆四面均設有欞星門。圜丘內還建有望祀殿,其西面還建有齋宮、鐘樓、神廚、神庫等附屬建築。

南京明代天壇遺址位於光華門外東南處,也就是現在的天壇新村、將軍塘、觀門口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壇
  • 地理位置:南京市玄武區
  • 別名:大祀壇
概述,遺址,具體位置,地名,地理位置,

概述

天壇和地壇在明代嘉靖年間之前分別被稱為圜丘和方丘。天圓地方,圜有“圓”的意思。皇帝在圜丘祭天,在方丘祭地。南屬陽位,因此古代帝王一般在都城南郊祭天;北屬陰位,因此帝王一般在都城北郊祭地。
具體到明代,《明史》中有明確記載,明初,朱元璋建圜丘於正陽門外,鐘山之陽;建方丘於太平門外,鐘山之陰。正陽門就是光華門。也就是說,人們俗稱的明代“天壇”位於光華門外。
在史料中,能夠找到對天壇(圜丘)建築形制的描述:這是一座圓形建築,共有兩層,四面各有九級台階,台面和台腳都用琉璃磚砌成,四周為琉璃欄桿。圜丘外還有兩重圍牆環繞,內圓外方,暗合“天圓地方”之意。圍牆四面均設有欞星門。圜丘內還建有望祀殿,其西面還建有齋宮、鐘樓、神廚、神庫等附屬建築。
洪武十年,朱元璋下旨,天地合祀,也就是將對天地的祭拜活動合在一起,都在圜丘舉行,太平門外的方丘從此廢棄。
《明史》、《明實錄》等資料記載,朱元璋建國初期,幾乎每年冬至都要到圜丘祭天,夏至到方丘祭地。朱元璋對於圜丘似乎更為重視,洪武十年,他命令李善長親自監督圜丘改制工程,歷時一年半才告完工。

遺址

在史料里可以查到,明代天壇外圍牆“九里三十步”,換算到現在為5200多米,整個天壇的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可惜的是,明永樂十九年朱棣遷都北京以後,南京不再是帝王居住的首都,光華門外的天壇也被廢棄,漸漸破敗不堪,到現在已經難以找到遺蹟了。”孫偉說。
記者日前去尋訪明代天壇遺蹟。有資料記載,明代天壇遺址位於光華門外東南處,也就是現在的天壇新村、將軍塘、觀門口一帶。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文物普查資料記載,當時明代天壇的外牆尚存一條土埂,位於“石門坎鄉將軍潭東塘東側,寧蕪鐵路之北,距光華門約3公里”。這條土埂南北走向,殘長約77米,塌成“上窄下寬”的梯形。斷面下方有一石涵洞遺址,東西兩側洞口均有拱形石支撐。當時現場還存有多件大型石柱礎,懷疑是天壇南面東大門前東牌坊的殘件。
遺憾的是,這些三十多年前的明代天壇遺蹟,如今一點都找不到了。記者詢問幾位當地老人,他們雖然對前述遺蹟有點記憶,但同樣無法指出天壇遺蹟所在位置。

具體位置

明代天壇的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石門坎一帶,寧蕪鐵路以北,觀門口以西,明代天壇位於江蘇冶金機械廠以西的位置。1982年文物普查時,文物專家在江蘇冶金機械廠內發現澧泉碑和高浮雕雙龍雙鳳紋飾的巨型石井欄,證明此地是明代神樂觀所在地。而神樂觀正是天壇的配套建築。
有史料記載,洪武十一年,建神樂觀於郊祀壇西,文中的“郊祀壇”就是指天壇,也就是說,天壇遺址肯定位於神樂觀遺址東邊。當年的江蘇冶金機械廠所在地名叫“觀門口”,“觀門口”三字的含義,是“神樂觀的大門口”,這說明了明代天壇所坐落的位置就在觀門口以東。

地名

明代天壇遺址範圍,雖然只能做大概猜測,30多年前發現的土埂遺蹟如今也找不到了,但這座天壇還是在現在的南京人生活中留有印記。
“最明顯的印記,是地名。”孫偉說,天壇村小區、天壇新村、天壇新寓等地名都與天壇有關,都在明代天壇範圍內。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學家在天壇村(當時稱為“天堂村”)發現大量城磚和琉璃建築構件,包括兩個青綠色琉璃螭首、一個高浮雕龍鳳紋飾石欄望柱頭、一個雲龍紋飾彩色琉璃柱頭,這些文物都被認為是明代天壇的遺物。
而使用頻次很高的南京地名——石門坎,也是由天壇催生的。地名資料記載,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天壇日漸冷落。到了明末,天壇門坊倒塌,巨大的石柱、石塊倒在地上,無人清除,成了車行人走一道攔路的坎子,因此叫做“石門坎”。

地理位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