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天地沙鷗:杜甫的人生地理》一書作者花數年時間,循著杜甫的行跡,漫遊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四川、重慶、湖南等地,對杜甫出生、生活的地方進行了深入考察。作品藉助田野考察、文獻鉤沉、情景還原等方式,從地理角度,以杜甫的人生際遇為線索,描述了一代“詩聖”的日常生活、詩歌創作和起伏跌宕的命運。在作者筆下,杜甫的內心敏感而充滿憂思,其作品的誕生與流傳,和個人命運、社會風雲,和中國的文化傳統密不可分。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黃土 第二章 祖宗 第三章 少年 第四章 放蕩 第五章 首都 第六章 喪亂 第七章 朝野 第八章 行役 第九章 劍南(上) 第十章 劍南(下) 第十一章 黯鄉 第十二章 曲終 |
作品鑑賞
《天地沙鷗:杜甫的人生地理》與其說是在詩史中探尋杜甫的人生地理,不如說是在歷史文化敘事的大視野中去建構中國詩史地理美學。擅長歷史隨筆創作的聶作平,在寫作該書時延續了歷史文化尋根、敘事從容、筆法老道、環環緊扣的創作風格。古人說,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看不得杜詩。事實上,他歷時七年之久,循著自己的文學偶像——杜甫的蹤跡,先後漫遊河南、山東、陝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深入考察杜甫一生宦遊、行旅的山川城郭、遺址舊跡。為杜甫寫傳,寫活一個有血有肉的杜甫,他的詩傳,他的地理志缺一不可,如果能夠做到三者有機結合,那無疑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既然後世尊杜甫為“詩聖”,那意味著他的詩與身世過往都為大家所知。聶作平選擇這樣一個主題,並且要很好地來完成,必須在文本的選擇,史料的打撈、詩文的解讀,以及田野調查上下足工夫。書稿完成後,聶作平三易其稿,半年後才改定,從中不難看出他對這部作品的重視,還有對史實考究的認真。他用《黃土》《少年》《放蕩》《朝野》《行役》《黯鄉》《曲終》等十二個篇章,真實而深刻地再現了詩聖的生活日常、詩歌創作,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的確,“對杜甫的詩,後人的評價應是一致的,他的詩是詩史,人是詩聖。”
聶作平在每一個篇章以詩為引子,選擇不同的現場切入,不僅對文本進行了探索,在史料挖掘上也有獨特的見解。比如,許是他在叩問杜甫詩人的身份,他放眼考量的卻是中外詩人的舞台——杜甫的詩,與
白樺、
羅大佑、
莎士比亞、
普魯斯特、
泰戈爾、
尼采、
納博科夫等中外詩人一起進入引子。又如,作為正史的《
新唐書》和《
舊唐書》所記杜甫死亡的地點,以至墓地何在,他都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並一一去揭秘。難能可貴的是,聶作平為幫助讀者了解杜甫壯遊、漂泊的路線,還手繪了五幅局部行跡圖,錄入書中。他就是循著這樣的路徑,用腳步去丈量,用心去追隨感受杜甫人生軌跡,以及產生心靈碰撞的。詩史與歷史、地理互鑒,他做到了。
如果說,個人史即時代史,那讀《天地沙鷗:杜甫的人生地理》時常會超出唐代的範疇,有時可以直追秦漢,或者更為久遠,有時又是當下視角的呼應和現場對接。還有,篇章中更多的人和事都是鮮為人知的:古代“國語”源自洛陽太學;
李白與杜甫一生四次相聚,而最後分別在魯郡
石門山;天寶六載(747年)科舉考試,由於右相
李林甫嫉賢妒能致使無人錄取而收場,杜甫因此無緣上榜,等等。
對於杜甫一生中的許多答案,聶作平都是從詩史中找到佐證的。杜甫居於長安城南的鄉下,太子家令李炎來訪,他寫了五言古風《
夏日李公見訪》,表明是去鄰居家借酒來招待客人的;天寶十四載(755年),杜甫反思自己在長安十年“以茲悟生理,獨恥事乾謁”,對自己這些年
乾謁深感恥辱。最終“殘酷的現實證明,杜甫這些
乾謁詩都白寫了”。後來,杜甫家中“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當他冒著風雪趕往家中時,小兒子卻餓死了,那時社會上出現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作為詩人的杜甫,他的憂傷與悲憤,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在詩中找到出口。而面對大敵當前,杜甫也只能用詩歌療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此時漂泊流亡的杜甫,依然在《
春望》中表達他的家國情懷。
聶作平在《天地沙鷗:杜甫的人生地理》中,用40多萬字追問杜甫一生,在他看來,“杜甫是不幸的,他在他的時代被冷落於詩壇一個小小角落,半生漂泊,日暮途窮,貧困、疾病和懷才不遇如同影子般須臾不去。但杜甫也是幸運的,在與時間和遺忘抗衡中,他的詩作成功地經受住了檢閱。在後人眼裡,或許,杜甫悽苦的面容模糊不清,但他作品抵達的高度,卻清晰如斯。”讀者分明在他的作品裡讀到了兩個杜甫,一個是前世,一個是今生。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3年12月9日,《天地沙鷗:杜甫的人生地理》入圍十一月光明書榜。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