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道

天地之道

《天地之道》出自《禮記》,是在戰國時代寫的。作品的觀點是教化如同春風化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地之道
  • 創作年代戰國時代
  • 作品出處:《禮記
  • 作品觀點:教化如同春風化雨
基本信息,作品觀點,作品介紹,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解讀,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天地之道》
【作品出處】《禮記》
【作品年代】戰國時代

作品觀點

教化如同春風化雨

作品介紹

“天地之道”選自《樂記·樂施》中的一段。本文講依照天地運行的規律,天氣的冷熱不按時交替,就會發生災禍;風雨不調和就會出現饑荒。教化對於民眾就像風雨的變化一樣,不及時施教就會危害社會。這套理論真是妙不可言。

作品原文

《天地之道(1)》
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2),風雨不節則飢。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時則傷世。事者(3),民之風雨也,事不節則無功。然則先王之為樂也,以法治也,善則行象德也(4)。

作品注釋

(1)本節選自《樂記·樂施》。
(2)疾:指災禍。
(3)事:指制度。
(4)象:吻合,符合。

作品譯文

依照天地運行的規律,天氣的冷熱不按時交替,就會發生災禍;風雨不調和就會出現饑荒。教化對於民眾就像風雨的變化一樣,不及時施教就會危害社會。制度對於民眾就像風雨的調和一樣,沒有節度就難見功效。因此,從前的君王創製樂,是當作治理民眾的一種方法,恰當地適用,就會使民眾的行為與道德相吻合。

作品解讀

統治者運用樂來教化百姓大眾,就像給莊稼施肥;施肥不及時,莊稼就會因缺乏營養長不好。那么誰來為統治者“施肥”呢?恐怕誰都不敢,這樣做就叫“犯上做亂”。
這套理論真是妙不可言。它事先把人分成不同的等級,加以定位:有人是“農夫”,有人是“莊稼”;有人是栽培者,有人是被栽培的禾苗。得到了“農夫”的關照,是福氣,還得對“農夫”感恩戴德,感謝陽光雨露的普照沐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