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淨居寺為核心的光山縣淨居寺名勝區,位於光山縣城西南22公里的大蘇山。北齊天保(公元550--551年)中,釋道岸建寺始名淨居寺。宋真宗賜額“敕賜梵天寺”。寺距群峰之間,多名勝古蹟。古往今來,多位名人寫詩留題,素有“詩城樂地”之美稱。是天台宗的發祥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台祖庭
- 地址:光山縣城西南22公里
- 賜額:敕賜梵天寺
- 美譽:詩城樂地
以淨居寺為核心的光山縣淨居寺名勝區,位於光山縣城西南22公里的大蘇山。北齊天保(公元550--551年)中,釋道岸建寺始名淨居寺。宋真宗賜額“敕賜梵天寺”。寺距群峰之間,多名勝古蹟。古往今來,多位名人寫詩留題,素有“詩城樂地”之美稱。是天台宗的發祥地。
在農曆2月18日將舉辦一年一度的(古)廟會,屆時,天台祖庭---淨居寺笑迎八方香客詞條標籤: 景觀景點 圖集 天台祖庭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中國佛教分為八大宗派,故有相應的八大祖庭。分別是:禪宗祖庭——鄭州少林寺;淨宗祖庭——西安香積寺;律宗祖庭——終南淨業寺(初祖道宣律師於終南山淨業寺創弘揚...
佛教祖庭,是指佛教宗派祖師常住、弘法或歸葬的寺院。“伊存授經”佛法初傳中土。到隋唐以前,漢傳佛教在教義、儀軌等方面一直依附於印度佛教,和本土儒教、道教發生...
天台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台州的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學統自稱是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頂、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該宗...
天台(tāi)縣,浙江省、台州市轄下縣,位於浙江省中東部,東連三門縣、寧波市寧海縣,南鄰臨海市、仙居縣,西接金華市磐安縣,北界紹興市新昌縣。縣境東西長54.7...
天台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坐落於浙江省東中部天台縣境內的天台山,是中國浙江省東部名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聞名於世,是中國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
天台(音tāi)縣,位於浙江省東中部,台州市北部,東連寧海、三門兩縣,西接磐安縣,南鄰仙居縣與臨海市,北界新昌縣。總面積1432.1平方公里。縣境屬浙東丘陵山區,...
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禪寺”,位於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的天台峰頂,海拔1306米,為九華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聖跡必到之處地,所以往往...
天台山(tiān tāi shān)位於中國浙江省天台縣城北,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為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主峰華頂山在天台縣東北,海拔1098米,由花崗岩構成。...
天台山(tiān tāi shān)位於中國浙江省天台縣城北,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為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主峰華頂山在天台縣東北,海拔1098米,由花崗岩構成。...
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禪寺”,位於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的天台峰頂,海拔1306米,為九華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聖跡必到之處地,所以往往...
天台縣博物館位於天台山國家級風景區、佛教天台宗祖庭國清寺旁,建於1987年,2003年7月遷入現址。占地17400平方米,建築面積5900平方米,總投資1200餘萬元。館內收藏...
天台寺,位於湖北省紅安縣天台山內,我國著名的將軍縣,曾誕生了兩位國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和200多位將軍(韓先楚、秦基偉、王近山等)。...
三論宗祖庭——草堂寺距西安約50公里的草堂寺位於陝西省戶縣圭峰山北麓,東臨灃水,南對終南山圭峰、觀音、紫閣、大頂諸峰,景色秀麗,是國務院確立的漢族地區佛教...
天台寺位於彭州市通濟鎮天台山,始建於公元460年,在歷年間出了很多的高僧大德,幾經興衰後,各位大德弘揚正法,不斷努力新建,最後毀於土改和文革。...
《登天台寺》是唐朝詩人杜荀鶴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登天台寺》是唐朝詩人杜荀鶴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名稱 登天台寺 創作年代 唐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天台寺在天台峰。南朝陳太建(公元569—582年)中天台宗三祖智凱創建。...... 天台寺在天台峰。南朝陳太建(公元569—582年)中天台宗三祖智凱創建。...
紅安天台寺坐落於鄂豫兩省交界處的大別山腹地,位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天台山風景區核心區,亦在中國第一將軍縣湖北省紅安縣境內。寺院建於天台山主峰腳下,因而得名...
天台座主(てんだいざす)是日本天台宗的總本山比睿山延曆寺的貫主(住持),總監天台宗的諸末寺的役職。...
天台山風景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天台山風景區坐落在浙江省東中部天台縣境內的...
南陳時期,定光禪師以神通力將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者大師招引至天台山。為紀念定光禪師,後人於五代後晉時期在定光禪師金地草庵原址上建立的寺院。當地人又稱其為“...
天台山慈恩寺位於浙江省天台山南脈龍口處、距離天台縣城六公里的白雲山上。依洞而築,漢時即有梵僧隱修, 始建年代不詳,歷來為清修、隱悟之所,俗稱岩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