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牡丹》是明代文學家張岱寫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台牡丹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張岱
- 作品出處:《陶庵夢憶》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文學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天台牡丹
天台多牡丹,大如拱把,其常也。某村中有鵝黃牡丹,一株三乾,其大如小斗,植五聖祠前。枝葉離披,錯出檐甃之上,三間滿焉。花時數十朵,鵝子、黃鸝、松花、蒸栗,萼樓穰吐,淋漓簇沓。土人於其外搭棚演戲四五台,婆娑樂神。
有侵花至漂發者,立致奇祟。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壽。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天台山有很多牡丹,徑圍如兩手合圍那么大,這是正常的大某個村子裡有鵝黃色牡丹,每株有三株莖幹,其中大的牡丹花如小斗,種在五聖祠前面。枝葉茂盛交錯,一直延伸到祠堂房檐上面,三間房子都已被覆蓋滿了。開花的時候有幾十朵,顏色如鵝子、如黃鸝、如松花、如蒸栗,花萼層層疊疊爭相吐蕊,花團錦簇競相開放。當地人在這些牡丹外邊搭棚唱四五台戲,以歌舞來取悅神靈。
如果有人損傷了花朵致使花瓣飄落,立即就會招致奇怪的禍患。當地人以此為戒不會觸犯,所以這裡的花朵得到庇護而花期較長。
文學賞析
《天台牡丹》寥寥幾筆,不枝不蔓,卻又質實飽滿,名士性情躍然紙上。此篇凸顯了張岱小品文閒適清新的文字和流暢自然的風格,也是對晚明生活的悠然回憶。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後改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張岱出生於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輕時四處遊歷,見識頗廣,又時常休閒遣興於各類藝術之中,生活可謂安逸清閒、豐富多彩。明朝滅亡之後,張岱因拒絕進入清廷任職,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變成了下層貧民,生活窮困潦倒,後來更是以入山著書以終。張岱擅長散文,一生著作頗豐,包括《琅繯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夜航船》《石匱書後集》 《四書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