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牡丹

台州牡丹

牡丹一般生長在中原地區,台州人很少見到牡丹,然舊時台州,牡丹隨處可見,故名台州牡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州牡丹
  • 生長地區:台州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 :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 :芍藥科 Paeoniaceae
  • :芍藥屬 Paeonia
  • :牡丹 P. suffruticosa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植物文化,分類學,

形態特徵

歷史:1996年臨海楊善明在臨海白水洋山上掘得。
特徵:外瓣收根放角,短闊,達八到十幾枚,很難分清哪是外瓣,哪是捧瓣。一花多舌,牡丹花型,花色淨綠,花型大,花開變化豐富。葉斜立,短闊,質厚硬。

生長環境

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溫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分布範圍

牡丹一般生長在中原地區。

植物文化

南宋江湖派詩人戴復古歸隱家鄉溫嶺後,穀雨時節,牡丹花開,他在花下通宵飲酒,賦詩道:“牡丹花下連宵醉,今日閒看黑牡丹。得此躬耕東海曲,一貧無慮百憂寬。”牡丹花下喝喝小酒,醉眼閒看黑牡丹,人生還有什麼想不開的呢?南宋臨海才子陳克在《浣溪沙》中有“牡丹花重翠雲偏。手挼梅子並郎肩”之句,寫一個女子頭上戴著牡丹花,碩大的牡丹花,讓滿頭烏髮不勝重,女子手裡拿著梅子,與愛郎並肩說著情話。
鄉間野地有牡丹,更多的牡丹見於寺廟中,牡丹開時的濃烈奪目,明艷了寺廟的天空。唐代許多著名的寺觀如安國寺、慈恩寺多種植牡丹,這些名寺的牡丹都非常出名。《唐語林》就說:“京師貴牡丹,佛宇、道觀多遊覽者。”
台州牡丹台州牡丹
臨海天寧寺曾種有牡丹。天寧寺即龍興寺,在臨海市城關巾子山西麓,始建於唐景龍元年,初名“景龍寺”,後改名為“龍興寺”。天寶三年(744年),高僧鑒真第四次東渡日本時,曾駐錫該寺。龍興寺高僧思托,追隨鑒真“四度造舟,五回入海”,“始終六渡,經逾十二年”。
舊時,天寧寺植有牡丹,清代學者王廷瓚曾有《薌林院賞牡丹贈湛一都綱》:“尋常魏紫與姚黃,別有曹溪一瓣香。識得此中春意否,大千到處盡花莊。”詩名中的薌林院就在巾子山北麓,初為天寧寺分房,後在太平天國中毀於大火。清代學者吳世良亦有詩:“緇衣初地何曾染,魏紫姚黃色相空。”“緇衣”是黑色的布衣,後以此指代僧人。兩詩中都提到姚黃和魏紫,這兩品種是牡丹中的極品,“姚黃”稱為牡丹之王,“魏紫”稱為牡丹王后。後人也以魏紫姚黃來代稱牡丹,可以想像,薌林院的牡丹曾於春日是如何競芳菲的。
清代玉環文人董文賢有一首《紫牡丹》:“秀骨仙姿雲錦裳,萬花翹首看濃妝。朝天紫綬酣春露,捧日丹心麗曉陽。”翻當地誌書,知紫牡丹是玉環的物產之一。
最出名的是天台牡丹。明末大才子張岱避難入剡,到天台,見天台牡丹花繁葉茂,明艷動人,有文如下,這篇小品文收在他的《陶庵夢憶》第一卷中:
天台多牡丹,大如拱把,其常也。某村中有鵝黃牡丹,一株三乾,其大如小斗,植五聖祠前。枝葉離披,錯出檐甃之上,三間滿焉。花時數十朵,鵝子、黃鸝、松花、蒸栗,萼樓穰吐,淋漓簇沓。土人於其外搭棚演戲四五台,婆娑樂神。有侵花至漂發者,立致奇祟。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壽。
這篇文章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天台山多牡丹,一般來說,天台牡丹都是徑圍大如兩手合圍。當地村中有一種牡丹叫名叫鵝黃牡丹,一株有三支莖幹,大的如小斗般,種在五聖祠前。枝葉分散,交錯伸出到祠的瓦檐邊上,三間房屋都蓋滿了。花開時有數十朵,顏色如鵝子、如黃鸝、如松花、如蒸栗,花萼茂盛,層遞吐艷,花團錦簇,淋漓復沓。當地人於這株牡丹花外邊搭建四五個棚台演戲,以歌舞樂神。如果有人侵花而至漂發,立馬就會引來奇異的災禍。當地人的戒律沒人敢違反,所以牡丹花能夠由最初的小枝小葉,長成年歲長久開花不斷。
台州牡丹

分類學

(春蘭名品)瓣型:多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