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道教南宗洞經音樂

天台山道教南宗洞經音樂,是由開創中國道教南宗的宋代高道張伯端創立的桐柏宮全真龍門派十六韻誦經曲調音樂。歷代道士口傳心授,代代相傳。

天台道教南宗洞經音樂可誦經文有75篇。主要用於頌讚神仙、祈福禳災、超度亡靈和修持養煉,曲調形式上有“陽韻”和“陰韻”之分。“陽韻”多用於早課和祈福性法事;“陰韻”多用於晚課和超度法事。包括聲樂、器樂,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獨唱、齊唱、伴奏等形式。它分頌、贊、步虛、偈、吟詠等格式。它以道教南宗的經文為基礎,根據經文詞意,賦於其輕重緩急、高低不同的音韻曲調,而曲調中的經文表達了進行法事的人的願望與乞求,或求助於神界,或頌讚於天仙,韻味貫通,幽深典雅、含蓄平和。曲調與經文和諧統一,各種曲式貫通搭配,組成了整個法事活動。為了使音樂產生悅耳動動聽的效果,除了鼓、鐘、大磬、鐺子、鈸、鈴、木魚等法器外,還配有二胡、簫、笛子、笙等樂器伴奏。體現了中國道教南宗提倡內丹煉養、道禪合流的思想,著重內修,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人的身心和諧。其中用於修持養煉的音樂,清新悠揚而又不失典雅,是中國養生音樂的淵源之一。它汲取佛家的平和,儒家的文雅,以及當地民間音樂的土韻,使之成為有天台山特色的道教音樂體系,並且,對當地民間音樂都有深遠的影響。
由於其傳承方式均由歷代道士口耳相傳,傳承人日漸稀少,十分瀕危,因此對道教南宗洞經音樂的保護迫在眉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