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再昏”,就是由於日食,出現了一天內天黑兩次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再昏
- 現象:一天內天黑兩次的現象
- 原因:日食
- 性質:自然現象
簡介,觀測意義,觀測過程,觀測方法,2008天再昏,
簡介
天再昏,意思是同一天接連出現兩次天黑的情況。在太陽落山前後,當第一次天逐漸變暗時,天色突然又亮了,接著又開始第二次的天黑。通常認為是在日落的前後發生了日全食所引起的天文奇觀。
觀測意義
先談一下觀測“天再旦”的意義。1997年對“天再旦”的觀測為“夏商周斷代工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古本《竹書紀年》載:“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天再旦”即天亮兩次的奇異天象,有學者認為是日出之際發生的一次日食。“鄭”的地望在西周都城(今西安)附近的華縣或風翔。通過理論研究建立了描述日出時日食造成的天光視亮度變化的數學方法,據此可以計算出每次日食所造成天再旦現象的地面區域。對公元前1000—前840年間的日食進行全面計算,得出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食可以在西周鄭地造成天再旦現象,並且是唯一的一次。劉次沅在《天再旦:科學表述的建立與實證》一文中說:我們利用1997年3月9日日全食之機,在新疆北部布網組織了一次多地點、民眾性的日食天光觀測。60位觀測者從18個不同地點寄來35份報告。不同地點、不同天氣狀況的報告完全證實了我們的計算結果。在阿勒泰、塔城等地,日出前天色漸亮,然後快速變暗,以至早已隱去的星星重又出現在天空。很快地,天色再次轉亮,呈現出古人看到的“天再旦”現象。李學勤在《夏商周斷代工程的主要成就》中說:在我們工程進行之中,有這么一個機會,就是1997年3月9日在中國境內發生了20世紀最後一次日全食。這一天,中央電視台曾經做了轉播。我們請天文學家和有關的學者到新疆的塔城地區進行觀測,發動當地的民眾來觀看,看看他們是怎么樣的感受。結果真是天再旦,確實是天亮了,亮了之後又再黑下來,黑紅黑紅的,非常恐怖,然後天又亮了。天再旦完全被證實了,我們又用現在最好的軟體進行計算,排除了公元前925這個年數,所以公元前899年是周懿王元年。再來看看觀測“天再昏”的意義:《墨子·非攻下》記載,禹伐三苗時曾出現"日妖霄出"的怪異天象,古本《竹書紀年》則釋為"日夜出,晝日不出"。經研究,禹伐三苗的地點在今湖北江漢平原一帶。學者們認為,所謂"日夜出"可能是指傍晚時分發生的日食。因此,對“天再昏”的觀測將對研究夏初的年代學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觀測過程
觀測“天再昏”要集中於天光的亮度變化,特別是天光“變暗——變亮——再次變暗”的過程。觀測時間應該從日全食的初虧之前開始,到天完全黑下來為止。觀測的時間間隔,通常一分鐘一次(間隔不要求很準確,如果明顯沒有什麼變化,可以再拉長些)。食甚前後各5分鐘之內一分鐘兩次。全食帶內,食甚前後光線變化劇烈期間最好再增加次數。總之,儘量把天光變化的過程記錄下來。對“天再昏”的觀測來說,晴天和陰天均可以進行。當然,要是晴天的話,還可以同時欣賞日食的奇觀。
觀測方法
1、照度計或測光表使用環保檢測儀表類的照度計,將其對準天頂進行測光,記錄下測量時間、Lux值等數據。使用照相業用的測光表,將其對準天頂進行測光,記錄下測量時間、EV值(光圈+快門)、ISO值等數據。(食甚前後10分鐘內,最好能做到1分鐘有2個以上的測量數據。)
2、數位相機使用數位相機中的自動測光功能,將其對準天頂(注意是天頂,不是太陽)進行拍照,天光亮度數據就保存在所拍的照片中。(食甚前後10分鐘內,最好能做到1分鐘能拍攝2張以上的照片。)
注意事項:在觀測之前將相機中的日期和時間設好(如果來不及設定,可以對著準確的鐘表拍一張,以便事後校正);對天頂拍照時,快門按下的速度要慢,以使相機的自動測光能夠準確;最好使用三腳架;在同一地點的觀測最好有兩台以上相機同時拍照,以用於相互比較。照相機的“解析度”(照片像素)和“壓縮率”都可以設在最低檔,以免不必要地占用太多的記憶體。觀測完以後,將數位相機的照片傳到計算機中。在照片目錄中,對每張照片,點擊滑鼠右鍵,選擇“屬性”,在彈出的視窗中選擇“摘要“,記錄下拍照時間、F值(或光圈)、曝光時間、ISO速度等數據,以及您個人對所照照片亮度的評價(自動曝光應當使所有的照片呈現同樣的亮度,但在光線很暗時或者照相機功能特殊時,照片亮度有可能變化)。
3、大光圈的膠片相機也可採用大光圈的膠片相機(例如光圈達到f2),只測光不照像,記下時間、光圈、快門和相機型號、ISO設定、焦距等。
2008天再昏
2008年8月1日在中國發生一次日全食現象,中原地區可以觀測到罕見的“天再昏”這種天文奇觀。能夠觀測到“天再昏”的地區如圖所示,主要地區是河南大部、陝西大部、山西西南部、甘肅慶陽市部分;次要地區是寧夏大部、甘肅的慶陽市和平涼市、安徽北部、湖北北部和山東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