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是2018年10月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經太、陳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人合一(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
- 作者:韓經太、陳亮
-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1日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頁數:297 頁
- 字數:217000
- ISBN:9787020137077
- 定價:35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天人合一(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是2018年10月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經太、陳亮。
《天人合一(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是2018年10月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經太、陳亮。 內容簡介“天人合一”由宋代著名思想張載明確提出,是中國傳統思想中經久不衰的思想話題,集中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
儒家哲學強調陰陽互補、和諧與永久變易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成為中國古典哲學的重要基礎。儒家的價值理念,不僅通過個體表現為強烈的道德主義、積極的社會關懷、穩健的中庸精神、嚴肅的自我修養,而且也從整體上表現為人道主義、理性態度和重視傳統的民族性格。這一切都深刻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歷史、哲學、宗教...
天人合一 中華文明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早期中華文明的倫理精神氣質 軸心時代中華文明的基本價值 古代儒家的道德概念體系 中華文明的價值偏好與特點 中華文明的價值偏好與現代性價值的差異 中華文明的世界觀:對外部世界的認知與態度 中華文明的普遍性理想:追求多樣性的*諧 國學流變簡說 漢軍與典冊 “六經”的形成 百家...
《十萬個為什麼·中華傳統文化》是2019年12月1日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俊、胡海丹、洪德取、李亭蔚、張秀秀。內容簡介 本套叢書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分門別類地反映幾千年絢爛多彩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點點滴滴的傳統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譜系。書中將以...
(1) 天人合一:生肖是天干地支形象代表,深受傳統陰陽五行哲學影響,體現天人合一。 (2)生態意識:動物崇拜,強調動物在人類生產生活的作用,包含樸素生態理念。 (3)傳統道德:寓言、成語和文學作品,通過崇揚和鞭撻動物性情,影射人的道德品格,傳達傳統價值觀。
天人合一 中華文明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早期中華文明的倫理精神氣質 軸心時代中華文明的基本價值 古代儒家的道德概念體系 中華文明的價值偏好與特點 中華文明的價值偏好與現代性價值的差異 中華文明的世界觀:對外部世界的認知與態度 中華文明的普遍性理想:追求多樣性的和諧 國學流變簡說 漢字與典冊 “六經”的形成 百家...
本書是熊春錦先生所著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系列叢書。禮,作為一種文明和文化現象,在中國的誕生非常久遠,在甲骨文中有不止一種構型的禮。自古以來,東方中國就享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譽,禮是中華文明的典型象徵之一。華夏中土由於誕生了世界上碩果僅存的“天人合一”文化和修身明德學做真人的教育,尊道...
第十六章中華民族文化的融合力/71 偉業篇 第十七章文學成就/76 第十八章創造發明/83 第十九章中華民族創造的奇蹟/89 第二十章中華民族群英譜——帝王/96 第二十一章中華民族群英譜——將相/102 倫理篇 第二十二章“老天爺”與天人合一思想/126 第二十三章良心——社會倫理之基/129 第二十四章仁/132 第...
中國管理模式是考慮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及心理行為特性的管理模式。定義 中國管理模式就是對稱管理模式。中國管理模式是主體與客體相對稱、主體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管理模式。中國管理模式作為 對稱管理模式,既是中國“天人合一”、“內聖外王”、“義利統一”、“無為無不為”傳統管理模式的現代發展,又是人類管理模式發展...
《周易》博大精深,彌綸萬有,對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影響至深且巨,是古聖先賢經邦濟世之書,在世界文明史上也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其最大的特點是卦傳圖文一體、象數理氣具全,既是哲學的,又是科學的;既是理學的,也是數學的,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她是祖先在天人合一境界中認知自然真理的結晶,是聖人之治...
第二節 中國傳統思想的融合發展 一、爭鳴中的融合 二、儒、道並行交替 三、儒、道、佛家共進與互融 第三章 儒家思想 第一節 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一、先秦儒家 二、漢代儒學 三、宋明理學 四、清代儒學 第二節 儒家思想與中國精神 一、儒家天人合一的世界觀 二、儒家思想與人生觀 三、儒家思想對中國人...
主要成果13項,尤以古代中華文明及其與古代美洲文明的親緣關係研究,深為圖書目錄 卷首語/李瑞環/繼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總序/天人合一文化宣言 再版序/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導言 前言 導讀 一、生命本質與天人合一養生要義 (一)生命的全新界定 (二)生命瀰漫宇宙與生命起源 (三)宇宙生命形態的多樣性 (四)...
■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 198 ■ 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取向/ 203 第十一講 在嚴於修身中提升道德境界——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213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 214 ■ 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 217 ■ 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 219 ■ 孝悌...
中國精神推崇“和諧”,表現為天人間的和諧(所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際間的社會和諧、人與自我的人格和諧,也表現為民族與國家間的政治和諧,中國傳統所信奉的正是和平主義,孔子的大同理想即表達了這一理念。改革開放以來,從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到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以及中國和平崛起的...
一 天人同構的人文根基 二 天道生生的宇宙視野 三 陰陽平衡的和合思想 四 禮樂成人的臻善致美 第九章 天人合一的終極關懷 一 道法自然的歸真思想 二 齊物逍遙的自由觀念 三 民胞物與的精神境界 四 樂天知命的豁達態度 結語 中國夢想的精神基石 一 幸福生活的溥博源泉 二 和諧社會的貞固根本 三 富國強邦的...
清末翰林學士王文錦:《禮記》是部儒學雜編。幾千年來,對中華民族意識形態影響最大的書是儒家的書,從所起作用的大小來估計,《禮記》僅次於《論浯》,比肩於《孟子》,而遠遠超過《荀子》。近代思想家梁啓超:《禮記》為儒家者流一大叢書。《禮記》之最大價值,在於能供給以研究戰國、秦、漢間儒家者流,尤其是...
據史料記載,黃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修之身”而治天下的—位奇才,他曾問道於廣成子的故事在《莊子·在宥》中有詳細記載。他在修身達到“天人合一”境界、明了自然本質後,為後世留下了《黃帝內經》,這是上古聖哲體悟大道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古代醫典之祖。出版背景 當前,推廣經典誦讀,培養新世紀人才的和煦春風...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中國文化與企業發展》,《渤海早報》發表《大辯不言》,《新華網》發表《尋找“工匠精神”》,《中國網》發表《中華民族不信邪 信道理》,《環球財經》發表《論“中國夢”視域下的企業擔當與實踐》,《國際日報》發表《漫談“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築裝飾行業的現實意義》,《中國社會科學...
中國傳統道德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修身文化,建立在大道與“德一”的根本法則上,是遵循天道五德能量通過五運六炁(氣)年度周期律而體現的規律與法則,在生命體內進行內求法的求證,順天應人,治人事天而不違天道的法則秩序。作者簡介 熊春錦先生,字厚金,當代著名國學家、教育家、道醫學家。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倡導...
總之,此書內容反映了作者的整個哲學思想體系,這種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學說的思想體系,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與影響。傳本很多,主要有清《四庫全中》本,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定州王氏謙德堂刻《畿輔叢書》本,附張駒賢《校正》十七卷,又有《四部備要》本及1975年中華書局鉛印...
三是中醫天人觀。集中分析和探討了《黃帝內經》的天人觀、天文醫學思想、曆法醫學思想、“氣一陰陽一五行”論,指出其以普遍聯繫、相互制約的觀點看待世界及一切事物的“天人合一”整體思維方式。探討了《周易》循環律的特徵及普適意義,認為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具有循環往復、首尾相銜的特徵,表現為“圓”的基本形式,...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撰於乾隆年間,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階段 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可分三個階段走:(一)從孩童四五歲識字並誦讀和背誦《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等淺顯易懂的內容。...
《齊魯名仕》系列叢書由中華發展報導網創辦,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通過、山東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由多位省內領導及知名人士擔任顧問的一本訪談類書刊。叢書所有內容將由中華發展報導網“齊魯名仕”編委會負責錄入,出版後將通過書店出售、郵購、機關贈閱等方式發行。《齊魯名仕》系列叢書所有內容都將以採訪、寫實為主,採訪...
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既是中華民族綿綿不絕的靈魂,同時也是後世各家學派的生命源泉。道德根文化主宰著中華民族2500年以前的漫長歷史發展時期,同時她的升降浮沉、殘缺重拾決定和影響著2500年以來中國歷史的迭盪起伏。二是從文化的本質來講,道德根文化是修身文化,通過修身而達到天人合一,獲得宇宙真知的文化。中國的道德...
中華民族,中華百姓,我們都是鳳凰傳人,我們都是蒼龍傳人。共同始祖,同一個風姓,鳳凰圖騰,蒼龍圖騰,演繹出三皇五帝的子子孫孫。2.8萬年以來龍族鳳族,締造中華民族,締造中華文明,積澱民族精神,創立龍鳳呈祥價值觀,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世界大同。圖書目錄 修訂版自序/龍鳳文化的民族學民俗學研究 鳳冠尺木/引言 ...
《東方治理學》是2016年1月1日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熊春錦。該書首次從文化基因的角度解析“治理學”與“管理學”的迥然不同:中國古代通過修身治理的實踐而產生的“內文明”深刻發展,誕生了中華民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以伏羲、黃帝、老子為代表的“修之身,其德乃真”的道德根文化中,孕育誕生...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我國各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作鬥爭中逐步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在維護人民健康中發揮著獨特作用。中醫藥天地一體、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礎,整體觀、系統論、辨證論治的指導原則...
一、道家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以民為本”的“和合”哲學思想 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以和而不同之道建設多樣化世界文明 一、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二、中國文化的思維特質 三、化解不同文明價值觀危機,建設多樣化世界文明 以和諧共生論引導人類社會發展 一、和諧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
麗江的洞經音樂自中原傳入後,與道教的宗教儀式的結構和內容相對應的道教音樂就其內容和形式來看不但十分豐富,而且逐步完善,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道教的齋醮科儀成為道教用以修身、祈福、禳災、贖罪以及超度亡靈的一種獨特的宗教儀式,而洞經音樂則成為這些儀式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體現出道家“清靜無為、天人合一、虛無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