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現代主義,20世紀初期天主教中的一種神學思潮。傾向於使天主教教義與現代思想相調和,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主教現代主義
- 出現時間:20世紀初期
天主教現代主義,20世紀初期天主教中的一種神學思潮。傾向於使天主教教義與現代思想相調和,故名。
天主教現代主義,20世紀初期天主教中的一種神學思潮。傾向於使天主教教義與現代思想相調和,故名。歷史20世紀頭十年間曾在天主教內部引起激烈爭論,被教皇庇護十世斥為“一切異端之綱要”。受H.柏格森的生命主義和布龍德爾的行動主...
天主教的現代主義 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天主教內的一股神學思潮。主要流行於歐洲。在教會必須趕上時代發展的口號下,主張以現代哲學、歷史和科學知識對傳統教義和《聖經》進行新的闡釋。發起於巴黎天主教大學內的一批教授,最著名人物...
現代宗教哲學是19世紀下半葉以來對宗教進行理性的哲學思考和解釋的學說。它的先驅者是德國施萊爾馬赫、丹麥可愷郭爾、德國里切爾。可分為現代主義、新正統主義、天主教的宗教哲學、新猶太教宗教哲學、自然主義宗教哲學、上帝死亡的宗教...
現代基督教,通常指近代(16世紀以後)和當代(20世紀以來)基督教的發展。近代基督教通過海外傳教而發展為世界性宗教,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其發展經歷了近代理性主義、浪漫主義、啟蒙運動和社會世俗化的歷史變遷,政教關係由中世紀的政教...
現代主義思潮本身具有很複雜的背景,嚴格地說,現代主義不是一個什麼流派。十九世紀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震碎了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現代工業和城市化的興起,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加疏遠冷漠,社會變成了人的一種異己力量,作為個體...
19世紀中葉後大量愛爾蘭、德、意、波等國天主教移民至美,進而促進歐洲式聖統制建制。教皇利奧十三於1899年發布反“美國主義”通諭,1907年庇護十世發布反現代主義通諭,使美教會內自由派受致命打擊,美教會完全由保守派控制,成為教廷...
世界現今前三大教堂是天主教的:聖伯多祿(聖彼得)大教堂、米蘭大教堂、塞維亞大教堂,全世界共有1520座宗座聖殿,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歐洲,特別是在義大利。歐洲的教堂主要分為四種建築風格:羅馬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和現代主義...
本文集並不起心攬括現代天主教政治思想的方方面面(比如,沒有涉及相當有特色的當代南美的天主教政治神學)。但我相信,這部文集多少會有助於漢語學界認識大公主義政治思想,豐富中國政治理論的思考。
基督教派,分為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但各個教派又有分支。它們在教義上彼此不同,並形成不同的組織體系。天主教有方濟各會、多明我會、本篤會、奧斯定會、克呂尼修會等,東正教有反國教派別,新教有路德宗、歸正宗、安立...
一盧瓦齊的現代派思想 二布隆代爾與現代派神學 第二節 經院哲學的重建 一新經院哲學的發展歷史 二新托馬斯主義的基本特徵 三馬利坦 第三節 神學新探的努力 一舍勒 二德日進 三瓜爾蒂尼 第二章 “梵二”會議及天主教的轉折 第一節 ...
與此同時,天主教內的改革派傳統也一直與官方體系並存。歷史上出現的“高盧主義”、“詹森主義”、“自由天主教主義”以及“現代主義”皆系此傳統的反映。1962年召開的“梵帝岡第二次公會議”則標誌著天主教尋求自身改革以適應現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的消長,在思想和生活上都起了極大的改變,造成了對天主教的衝擊,東方、西方及後起的第三世界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方面發生重大變化,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和教會都面臨...
基督教中國化之淺見 割斷與帝國主義的聯繫: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的初始 論毛澤東對基督教的認識與思考——兼談當代中國語境下的基督教本土化 革命的基督教與中華現代性:一個思想史的評述 艾儒略入閩時間考:兼論葉向高致政的原因 禮...
它是教廷推進教會法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努力,它從以往的教規中吸收了大量內容,同時又使這些內容適應近代以來天主教會的發展以及教會與國家的新型關係。為維護法典的穩定性,還任命了一個由樞機主教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對法典的解釋。第二次...
庇護十世十分關心俄國統治下的波蘭天主教會以及俄國天主教的處境,特別是烏克蘭合併教會問題(即烏克蘭東儀天主教),同時表達了改善與東正教關係的願望,當時由於沙皇俄羅斯的教會國家化政策,沒有獲得回應。文化 現代主義派產生於19世紀下...
宗教改革的後續戰場轉移到英國,“清教徒運動”成為17世紀最重大的宗教政治事件。清教徒們堅決要求肅清英國的天主教殘餘,拒絕服從英王欽定的“英國國教”,積極地參與到現代資本主義的工商業中去。他們於1640年發動英國“清教徒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自由主義神學的統治地位為新正統神學所取代。另一方面,20世紀初,美國新教還出現了一股反理性主義思潮,稱為基要主義,與調和信仰與理性的現代主義相抗衡。基要主義主張必須接受耶穌為童貞女所生、肉身復活、十字架代贖...
1573年波蘭通過《華沙協定》,允許天主教、路德派、加爾文派、波希米亞弟兄會並存。由於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的影響,新教未能在南歐主要天主教國家西班牙和義大利取得進展。影響 宗教改革運動通常被認為是現代世界的開始。伴隨文藝復興運動,科學...
亞斯立堂建築屬於美國現代折衷主義風格,內部設施豪華先進,曾經是北京最大的新教教堂。亞斯利堂 新教在北京的教堂建設處於停滯狀態,直到1901年《辛丑條約》之後,掀起了一波建築教堂的高潮,這一時期建築的教堂,規模大多較小,建築風格也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