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信局

天一信局

“天一信局”位於福建龍溪縣流傳社(今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流傳村),由郭有品創辦於光緒六年(1880年),鼎盛於民國初年,時稱“天一批郊”,主要經營呂宋與閩南僑鄉之間的華僑銀信匯寄業務。為漳、泉、廈旅居東南亞數以百計的華僑和僑眷投遞銀信服務,信譽卓著,名揚海內外。至今在閩南僑鄉提起“天一信局”,都還念念不忘,翹指稱讚。“天一信局”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分布最廣,經營時間最長的早期民間僑批局。其創辦之早,影響之深,在福建乃至全國郵政史、金融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一信局
  • 外文名:Tianyi Post Office
  • 創立時間:清末
  • 創辦人:郭有品
  • 性質:海關
  • 地點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流傳村
創辦者,形成,業務擴展,影響,

創辦者

天一信局的創辦人郭有品(1853~1901年),字鴻翔,福建龍溪縣流傳社(今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流傳村)人。年幼喪父,由母丁氏撫養成人。年十七得長兄資助,遠涉重洋到呂宋(今菲律賓)謀生。由於他勤勞樸實,謙恭有禮,樂於助人,深得同鄉僑民的信賴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充當“水客”,替華僑攜帶銀信回國,分送僑屬,賺取佣金。一年往返數次,返回僑居地時,常為一些初出國的鄉親當響導,到目的地後,還幫助尋找住所,介紹職業。如此古道熱腸,令他獲得更多僑眾的信賴和愛戴,逐漸成為水客中的“客頭”。郭有品從當“水客”多年的實踐,領悟到經營僑批(閩南人稱“信”為“批”)收入豐厚,並為更好適應華僑通訊匯兌的需要,於光緒六年(1880年)創辦漳州首家僑批局,寓“天下一家”之意,取名“天一信局”,時稱“天一批郊”,主要經營呂宋與閩南僑鄉之間的華僑銀信匯寄業務。在呂宋收取的銀信,分別通過滙豐銀行和客郵兌寄回國,再僱工投送。

形成

光緒十八年(1892年)廈門海關建立,郭有品拓展經營規模,設天一總局於流傳村,設分局於呂宋、廈門、晉江安海。不久又購置兩艘小汽船,開通廈門至總局,廈門至安海的郵路。天一信局收匯及時安全,風聞所及,菲島以外華僑紛紛通過呂宋分局匯寄,爾後又在菲律賓的宿務、怡朗、三寶顏厝增設分局。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大清郵政局正式營業,依例以“郭有品天一信局”登記註冊。並拓展外埠業務,增設香港、安南分局。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郭有品不幸在廈門染疫逝世,長子郭行鐘子承父業,精心經營,業務銳增。次年,改名“郭有品天一匯兌信局”,分設信匯部和批館,並逐年增設分局於外埠,至1911年共在東南亞七個國家設21個分局,在國內設7個分局。至1921年又增設吉隆坡、金塔及上海、港尾4個分局。

業務擴展

天一信局堅持“信譽為首,便民為上”的經營之道,熱情周到為僑胞服務,經常按國內習俗於每年春節、端午、中秋、冬至等節日前登門收匯,代寫書信:對居無定所的僑胞,則店前收寄,回信到達,掛牌招領。規制嚴密,管理嚴格,總局、分局各執一聯,待收到回執逐筆核銷。開辦之初,每批銀信郭有品親自押運,有一次,郭有品押運僑匯回國,途中,船遇颱風沉沒大海,個人獲救,但僑匯盡失,歸來後,他毅然變賣家中田物,支付匯款,分文不欠。從此,天一信局信譽不脛而走,贏得各埠華僑的依賴和業務員迅猛的擴展。據《廈門海關十年(1892~1901)報告》中記載,1889年至1901年,進入廈門的外輪1686隻,帆船181隻,廈門海關共收郵件108570件,匯票93442美元,近一半的郵件是寄往天一信局投遞的。天一信局的每個分局的僑匯總額月均數萬元大銀之多,鼎盛時,天一信局的年僑匯額達千萬元大銀,將近閩南地區僑匯的三分之二(一說三分之一)

影響

郭有品父子事業有成,不忘家鄉父老,曾獻田、捐資、興辦義塾、國小、“喚醒堂”,為貧苦鄉人施棺施藥,倡議“禁賭驅娼”,惠及鄉里。
天一信局自1915年兼營匯單業務,資金更為雄厚,至1920年達到最高峰。1921年後,東南亞一帶因戰後導致通貨膨脹,僑商經濟嚴重受挫,僑匯不如往昔;加上1923年後國內外郵政局提高民信郵資;銀信局利潤銳減,香港、呂宋分局虧損嚴重,乃於1928年1月宣布停業。
天一信局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分布最廣,經營時間最長的早期民間僑批局。其創辦之早,影響之深,在福建乃至全國郵政史、金融史都占有一定的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