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潭自然村(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天星鄉倮黑村下轄村)

大龍潭自然村(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天星鄉倮黑村下轄村)

大龍潭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天星鄉倮黑村民委,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5公里,距離天星9.00公里。國土面積2.18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15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102.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畝;有林地2,45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2戶,有鄉村人口85人,其中農業人口85人,勞動力5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6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71.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倮黑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天星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00公里,距離中學9.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人,其中小學生13人,中學生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龍潭自然村
  • 地理位置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天星鄉倮黑村民委
  • 氣候:年平均氣溫16℃
  • 區域面積:有林地2,450.00畝
自然資源,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0畝(旱地),人均耕地 0.14 畝,主要種植 甘蔗 等作物;荒山荒地 256畝,其他面積 347畝。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02.00畝(其中:田0.00畝,地102.00畝),人均耕地1.20畝,主要種植等作物;擁有林地2,450.00畝,草地302.00畝;荒山荒地318.00畝,其他面積103.0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外。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00萬元占總收入的34.4%;畜牧業收入21.00萬元占總收入的65.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8頭,肉牛0頭,雞鴨312隻。農民人均純收入2471.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產業。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5.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烤菸烤菸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電視、電話。有21戶飲用井水,有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23.8%)。有2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7.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9.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輛。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 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2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入村道路入村道路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27.8萬元,其中:畜牧業收入 50萬元,占總收入的8.1%(年內出欄肉豬 200頭雞鴨鵝250隻);第二、三產業收入 250萬元,占總收入的74.9%;工資性收入 0.14 萬元,占總收入的0.11%。農民人均純收入 5500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6戶,共鄉村人口 3317人,其中男性1681人,女性 1636 人。其中農業人口 540 人,勞動力 1957人。該村以苗族為主,有苗族576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2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9%。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集體總收入 23萬元,有固定資產 15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3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政務等。

基層組織

該村共有黨員5人,少數民族黨員 5 人,其中男黨員 4 人、女黨員 1人。
該黨支部2005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實施“雲嶺先鋒”工程中被評為“五好”黨總支。

人文地理

該行政村居住著漢族、苗族等民族,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
苗族文化
苗族“花山節”,苗族人民把一年一度的年節稱"採花山"節。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七,苗族老人都要為青年男女舉行一次隆重的"採花山"儀式。在幾個苗寨間選擇開闊的"吉祥"地帶,並在廣場中央豎起一根紮上鮮花彩旗的"花桿",作為"採花山"節的標誌。每到這個歡快的時刻,各村寨的苗族人民,從四面八方湧向五彩繽紛的花山場。定花桿的老人向人們敬酒祝福之後,各村歡慶活動隨即在鑼鼓聲、鞭炮聲和歡笑聲中開始。這時,青年男女有的對唱山歌,有的用蘆笙對調,有的跳獅子舞、蹬腳舞,整個花山場一派歡騰。節日中,最精采和最激動人心的場面,是看年輕人的登桿表演。誰能夠最快爬上桿頂,把嘴裡咬著的紅綢球和放置桿頂的紅綢球綁結在一起,誰就獲得最高的獎賞。
"吃新節"苗寨最隆重的喜慶活動。節日裡,舉行蘆笙會和鬥牛,預祝豐收。
為了參加蘆笙會,苗寨婦女用彩色的衣裙和美麗的銀項圈、手鐲、耳環裝扮起來。有的姑娘身上的銀飾足有一百多兩重。這樣的盛會是姑娘們顯示她們的聰明才智和挑花刺繡手藝的好機會,所以她們竟相打扮。在慶豐收的蘆笙場上,吹奏者邊吹蘆笙邊舞,用各種舞蹈動作來表現舂米、餵雞以及模仿各種動物的形態,維妙維肖,姑娘們則圍成一個大圓圈,踩著蘆笙的節拍,翩翩起舞,盡情地表達她們的喜悅心情。
鬥牛,是苗家慶豐收時最富特色的活動。鬥牛時,四方八寨的人匯集在鬥牛場四周。當一名有威望的老人把葫蘆酒灑在鬥牛場上,宣布開始後,兩頭膘肥體壯的犍牛分別由寨子裡的勇士給蒙上眼罩牽上場。兩牛相遇時,勇土迅速將牛眼罩取下,兩頭牛便猛鬥起來。這時,場上的歡呼聲、助威聲和蘆笙、莽筒的聲音響徹山谷。參加這種盛會的,有時達萬人以上。得勝的寨子還要給牛披紅戴銀,一路上吹奏樂曲回寨。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民家庭經濟來源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二是基礎設施薄弱。三是農民科技意識不高,農業投入不足。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一是做好勞動力轉移工作。二是爭取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科技意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