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武清區東部,北起崔黃口鎮南武安營路,南至上馬台鎮梅豐路,東到大黃堡鄉與寶坻區接壤,西至津圍公路與曹子里鄉為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黃堡濕地保護區
- 耕地面積:1萬畝
- 水面面積:3.3萬畝
- 養殖水面:3.3萬畝
地理位置,特色,建設規劃,
地理位置
濕地保護區包括大黃堡鄉大部、崔黃口鎮南半部和上馬台鎮北半部。保護區共轄33個自然村,人口密度稀疏,地域廣闊,其中耕地面積1萬畝,水面面積3.3萬畝,養殖水面3.3萬畝,葦塘3.5萬畝。保護區內有四條河渠貫穿全境,龍鳳新河、柳河乾渠、黃沙河排水乾渠、東糧窩引河常年積水,適宜蘆葦生長。此外,大黃堡濕地保護區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知名的燕王湖、張勛堤及部分抗日遺蹟坐落在保護區內,為其增添了無窮的文化魅力。
特色
級保護鳥類就有34種。由於這裡是多種鳥類北移和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歸途必經之地,因此春秋季節常有各種珍稀候鳥在這裡停歇。保護區內植物種類繁多,約有400種左右,水中浮游生物和野生動植物構成良好的生物鏈條,是我國北方地區原始地貌保存最好的典型蘆葦濕地。2008年,大黃堡濕地保護區科考隊開展科學考察以來,這裡更是捷報頻傳,已先後發現大量珍稀鳥類和野生動植物。多年來十分罕見的中白鷺、綠啄木鳥以及數以千計的鷗類、鷸類、鷺類、鳩鴿類、雀類等各種鳥類、魚鷗的發現在本市尚屬首次,為本市鳥類種類增添了新記錄。根據植物的物候期,科考隊對大黃堡濕地3到4月份萌芽生長的植物進行了考察,已發現並確認的陸生植物已達40餘種。這些珍貴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發現,不僅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同時也表明大黃堡濕地保護區自然生態環境狀況良好,已成為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和野生動植物物種良好的基因保存庫。
建設規劃
為充分保護好京津地區這一珍貴的濕地資源,在天津市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武清區政府及該區林業局,認真謀劃,明確職責,制定了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實施意見,科學做出創建規
劃。按照規劃,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使保護區覆蓋率達到7.1%,保護區面積達到112平方公里,成為天津地區面積最大的蘆葦沼澤濕地自然保護區。市、區林業部門嚴格對該保護區進行了科學規劃:將把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部分,其中核心區面積30.4平方公里,是保護區的主體;嚴禁任何形式的開發。處在核心區邊緣的緩衝區23.5平方公里,也將進行重點保護。可以進行適當的科學實驗區面積為58.1平方公里,設在緩衝區外圍。三個功能區的劃分,為濕地保護區的科學創建提供了前提和先行條件。
為認真實施好生態環境建設,天津市林業局會同武清區林業部門正在採取多種措施,一方面保護區內蘆葦生長環境,減少人為破壞地面野生植被。另一方面在原有林網的基礎上,不斷加大生態林建設,規劃在三年時間內植樹23.7萬株,使保護區內林木覆蓋率由4.9%提高到8.5%,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最佳化。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聯合開展打擊亂捕亂殺鳥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愛護鳥類、保護環境已經成為幹部民眾特別是當地百姓的自覺行動。據天津市林業局專家介紹,濕地資源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對於環境建設、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具有人文、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優勢和自身的特點,充分保護好這一自然保護區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