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疙瘩

大麻疙瘩

大麻疙瘩,中藥名。為胡椒科植物蒟子Piper yunnanense Tseng的全株。分布於雲南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具有祛風散寒,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風濕骨痛,胃痛,痛經,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麻疙瘩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胡椒目
  • :胡椒科
  • :胡椒屬
  • :蒟子
  • 分布區域:雲南南部、西南部、西北部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

入藥部位

全株。

性味

味辛,性溫。

功效

祛風散寒,行氣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

用於風寒感冒,風濕骨痛,胃痛,痛經,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切片,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直立亞灌木,高1-3m。枝有細縱棱,與葉柄、總花梗均被毛。葉薄紙質,卵圓形、闊卵形或枝端的為橢圓形,長10-15cm,寬6-10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兩側不等,上面無毛,下面沿脈上被微硬毛和細腺點,葉脈9條,最上1對互生,離基1.2-3cm從中脈發出,余者均基出;葉柄長8-14mm,僅基部具鞘。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長4-6cm,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圓形,盾狀,直徑約1.1mm,中央具短柄,雄蕊3枚,花葯卵形,2裂,花絲粗,遠短於花葯;雌花序於果期長4-8cm,苞片較小,直徑0.8-lmm,子房基部嵌生於花序軸中,柱頭3,早落。漿果球形,成熟時紅色,直徑約2mm,基部嵌生於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表面多疣狀凸起。花期4-6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0-2000m的林中或濕潤地。分布於雲南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直徑約1cm;表面有細縱棱,具稀疏毛茸,節部膨大明顯。葉多皺縮,展平後卵圓形或橢圓形,長9-15cm,寬5-10cm,基部常偏斜,有密集的細小腺點,背面葉脈上有毛茸,葉脈9條,最上1對離基從中脈發出,網脈明顯;葉具短柄,基部鞘狀,有時可見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氣香,味辛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