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
耕地總面積2773畝(其中:水田314 畝,旱地 2459 畝),人均耕地2.4畝,主要種植玉米、大豆 等作物;擁有林地60514.5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667.5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9畝,主要種植核桃、花椒、梨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9995.6畝。有銅礦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 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116戶通自來水,有19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3%)。有134戶通電,擁有 電視機農戶50戶(占農戶總數的16.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3戶(占總數的10%)。該村到鄉道路為暢通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3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3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1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14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1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7畝。
到2008年底,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有4戶居住磚 木結構住房;有10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0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81.9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9.46萬元;畜牧業收入89.11萬元林業收入7.4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4.5萬元,;工資性收入 5.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88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養殖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2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人(占勞動力的1.7 %),到省外務工1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3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8%。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45戶,共鄉村人口1188人,其中男性660人,女性528人。其中農業人口1188人,勞動力779人。該村以僳僳族為主,其中僳僳族1131人,彝族 57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88人,參合率100 %;享受低保27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3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 209戶,占農戶總數的66.6%。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472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91人,距離兔峨中學1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8人,其中小學生91人,中學生4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39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地公娜、四柱魯、臘眯地三個小組的飲水還相當困難。 2、瓦窯場、地公娜水田灌溉困難。 3、學校房屋陳舊,設施簡陋。 4、還有阿四柱、阿尼雙眯、大麥地、四柱魯、臘眯地、彝族社六個小組不通電不通公路。 5、大麥地、四柱魯、臘眯地、離村衛生上所太遠沒有醫療條件。。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發展核桃、花椒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50畝 2、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50頭、牛110頭、。羊500隻 3、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人。充分利用我村優勢,以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二五”規劃末全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