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山莊村,位於大鵬街道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0.5千米。東南有黃岐塘村。該村在清嘉慶年間已存在,因人口遷人而形成。原名鴨母腳,1995年由葉肇夫建議改為大鵬山莊。該村依山而建,整體坐北朝南,北側為林地,南側緊靠鵬飛路,東側為璞岸花園,西側為林地。大隴河在村東側,大隴水庫在村東北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鵬山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王母社區
- 地理位置:大鵬街道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1年11月,屬第七區;1957年12月,屬大鵬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大鵬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大鵬公社;1981年10月,屬寶安縣大鵬公社;1983年7月,屬大鵬區;1986年10月,屬大鵬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2004年,屬大鵬街道;2011年12月至今,屬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王母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葉姓,先祖從福建寧化遷至廣東惠州淡水,清康熙三年(1664年)從惠州淡水遷至此地。此外還有張姓、鐘姓、歐陽姓等,人口較少。
2015年末,戶籍人口175人,其中男性89人,女性86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90歲(女);實際在村人口約15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123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13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180人,主要分布在荷蘭、美國、愛爾蘭、澳大利亞。歸僑2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大鵬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等,農閒時以上山砍柴、種植果樹等作為副業。自清末起,大鵬一帶村民開始到香港務工,至20世紀60一70年代為盛,有許多村民定居香港。改革開放後,村民的商貿交易開始興旺,外出務工者也開始增多。2005年,成立村股份合作公司,主要經營物業出租,2015年公司收入433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有價證券等財產性收人。有樹齡150年的古榕樹,為國家三級保護樹木。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端午的粽子。省道S360線鵬飛路經過該村。1975年通電,1985年通自來水,1990年通電話,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200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
村中有大鵬山莊健身路徑、大鵬山莊籃球場等文體村內有許多獨棟別墅,主要分布在村的東西兩側,原村民多居住在此。舊村位於該村南側,設施。靠近鵬飛路旁,建築現存約30座,聯排而建,約有4排,兩排之間留有巷道,一般寬約1.5米,土石葉氏宗祠,重修於1987年,占地面積約60平方米,兩進一天井布局。下堂後檐下畫有一幅結構,硬山頂。“八仙過海”的精美圖案,上堂牆壁上刻有葉氏先祖遷徙簡介,祖先牌位台旁有對聯“金爐不滅千年火;玉盞長明萬載燈”。
歐陽氏宗祠,占地面積約23平方米,現為一棟單間的房屋。
葉氏炮樓,始建於民國時期,坐北朝南,面闊約24米,進深約11.5米,占地面積約276平方米。磚木結構,由一座天井院帶一座炮樓組成。炮樓高3層,樓頂四周有女兒牆,是民國時期華僑葉氏為抵禦土匪而建,整體保存較好。2012年1月13日,該建築被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
村里原有古井,現已廢棄。
代表性人物:葉龍(葉容)(1918-1946),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六支隊炊事員。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1946年在海豐縣戰鬥中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