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鱗金線䰾

大鱗金線䰾

大鱗金線䰾(學名:Sinocyclocheilus macrolepis),為鯉科魚類。體側扁,較粗壯;頭的背面平直。頭後背部稍隆起,背腹緣稍呈弧形,弧度相當。吻圓鈍,吻皮稍突出·蓋了上唇基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鱗金線䰾
  • 拉丁學名:Sinocyclocheilus macrolepis 
  • :動物界
  • :硬骨魚綱
  • :鯉形目
  • :鯉科
  • 命名人:Wang and Chen
  • 年代:1989
識別特徵,地理分布,生活習性,

識別特徵

背鰭iii—7;臀鰭iii—5;胸鰭i13—14;腹鰭ii8-9。側線鱗54-58.側線鱗上的第—行體鱗60—63。下咽齒3行.1·3·4—4·3·1或2·3·4-4·3·2。第一鰓弓外鰓耙6—8。脊椎骨數4+36—37。體長為體高的3.5-4.0倍.為頭長的3.5—3.8倍,為尾柄長的4.2-4.6倍,為尾柄高7.5——8.6倍。頭長為吻長的3.O——3.4倍,為眼徑的4.2—4.9倍,為眼間距的2.7—3.2倍,為口角須的2.2—2.9倍。體高為體寬的1.6—2.0倍。體側扁,較粗壯;頭的背面平直。頭後背部稍隆起,背腹緣稍呈弧形,弧度相當。吻圓鈍,吻皮稍突出.蓋了上唇基部。口端位,上下領等長。唇較肥厚。上下唇在口角處相連,唇後溝向前伸達(亥頁)部,左右不相連。鼻孔在眼的前上角.至眼前緣較吻端稍近。眼中等大,在頭側的前上方,眼上絛略低於頭背部輪廓線。須2對,口角須稍長於吻須,後伸接近前鰓蓋骨的後緣。鰓蓋膜在前眶骨後緣稍前的下方連於峽部;鰓孔上角幾與地方還是我眼上緣水平線乎齊。鱗片較小,略呈梨形,覆瓦狀排列,被覆全身,背鰭前方及胸腹部鱗片變小。側線鱗稍大於體鱗;側線完全,自鰓孔k角和緩下彎後平直伸入尾鰭基中央。背鰭和臀鰭基無鱗鞘,腹鰭基有腋鱗,邊緣游離。背鰭外絛平截,末根不分枝鰭條基部稍硬,後半部柔軟分節,後緣光滑;其起點約與腹鰭起點相對,距吻端較尾鰭基為近。胸鰭後伸不達腹鰭起點。腹鰭後伸不達肛門。臀鰭緊接肛門之後,其起點距腹鰭起點較尾鰭基為近。尾鰭叉形。鰓耙短而圓鈍,排列稀疏。下咽齒頂端尖而稍鉤曲。鰾2室.後室約為前室的2倍長。浸泡標本體背部為青黑色黃色。
大鱗金線䰾

地理分布

廣西已知分布於南丹縣的地下河流中,廣西外僅知分布於貴州的荔波。  

生活習性

生活於地下河流,以有機碎屑和底棲生物為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