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魁橋
- 外文名稱:Big bridge
- 地理位置:溫州蒼南縣錢庫鎮
- 氣候類型:溫熱帶地貌
- 興建時間:清代早中期
- 性質:重點文物保護
建築格調,發展前景,
建築格調
時光流轉數百年,建於清代早中期(嘉慶三年1798)的大魁橋如今依然靜靜地
矗立在小鎮中心,散發著古老氣息與現代活力。這座石橋外觀傳統精緻,呈弓形,全長22.3米,寬4.5米,橋身兩側設定23根青石欄桿,柱頭雕飾48隻形態各異的小石獅,或仰或坐或臥,栩栩如生;欄板浮雕人物、鳥獸、花卉等各式圖案。
東西橫貫的大魁橋不僅連通了錢庫鎮的大街小巷,更連通了這個古鎮的歷史與未來。漫步在大魁橋邊,傍著當地人的回憶敘述,仿佛一下子走進了歷史,一切都那么悠遠深沉,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發展前景
文革前,錢庫人就有著濃厚的經商意識,他們以為基地,每天雞聲殘月中,便紛紛聚集於此,進行糧票、布票、油票等的交易、同時互相傳遞市場信息,商討經商之道,商品經濟在此孕育。
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給一直以來躍躍欲試的錢庫人帶來了在商場上大展手腳的好時機,大魁橋也在這段時期里逐漸從信息中轉站發展成為浙南地區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進入商業市場繁榮的鼎盛階段。每日的大魁橋都是一派繁忙景象,車馬蕭蕭、行人匆匆,橋下經常停泊著大量船舶,南北貨物從四面八方被運送到在這裡,進行集中販賣。這些小商品樣式繁多,包羅萬象,有服裝、副食品、水產品、日用雜貨品等。由於交通便利、商品種類齊全,周邊的客商紛至沓來進行批發零購,從商者們獲利頗豐,據說幾位錢庫鎮的富商就起家於大魁橋。
然而,“小廟”始終裝不了“大佛”。進入九十年代後,大魁橋上的一些小商品交易市場不斷發展壯大,需要進一步開拓生存空間,於是逐漸地從大魁橋商品集散中心中獨立出來,並形成了蒼南縣箱包市場、錢庫水產品農貿市場等頗具規模的專業市場。大魁橋則仍然保留著農副產品、日用雜貨品等小商品的交易。
如今的大魁橋雖難尋當年商業之繁華,但那份由歷史凝聚的情感卻早已沉澱在錢庫人的心底,成為精神之寄託。每當夜幕降臨,街燈初明時,便有很多當地人聚集在橋頭賞月談心、休憩娛樂,那情景仿佛重現當年渴望致富的錢庫人在此交流市場信息,尋找發家之道。在大魁橋,找不到蒼涼與沒落的影子,有的只是歷史與現實、繁華與寧靜、沉重與親和的和諧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