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鬧懷仁堂
- 發生地點:中南海懷仁堂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結果,事件平反,
事件背景
1967年2月,隆冬里的中南海,氣氛格外凝重。“文化大革命”引起的動亂急劇蔓延,全國陷入了混亂的局面。重任在肩的葉劍英異常繁忙,密切關注著運動的形勢,他已經覺察到運動的矛頭所向不對,為國家與軍隊的命運和前途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許多老同志包括一些老一輩革命家,對“文化大革命”的意見越來越大,不時流露出一些憤懣情緒,有的人按捺不住,不顧場合地大發議論。周恩來知道後,非常焦急,生怕這些老同志發泄不滿,會帶來麻煩。於是在1967年2月初 ,親自給幾位老帥和副總理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大意是:運動方興未艾,欲罷不能,大勢所趨,勢不可擋,只能因 勢利導,發氣無濟於事。要十分注意你們的言行,謹慎從事,不要說過頭話,不要做過頭事,不要節外生枝,增加文 化大革命的困難,不要被人抓住把柄,造成被動,要他們“戒慎恐懼” ,遇事三思 … … 周恩來囑周家鼎親自送給幾位老同志看,一定交給本人,不要轉手,閱後由本人簽字帶回。周家鼎拿著信先後到過陳毅、賀龍、李富春、李先念、譚震林、余秋里等同志那裡。這封信簽名回來,周恩來看過後,就被銷毀了。周恩來的這封信,其用意是很明顯的:一方面,他試圖把 “文化大革命” 與黨和政府的業務工作分開,以減少“文化大革命” 運動對生產業務工作的干擾和沖 擊。另一方面鑒於幾位老帥“大鬧京西賓館”,幾位副總理的火氣也越來越大,隨時都有可能與中央文革一夥鬧翻臉的 態勢,也有儘量減少他們與中央文革一夥的正面接,以避免發生面對面衝突的用心。
1967年2月11日至16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碰頭會議,因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又稱“懷仁堂碰頭會”。在這次會上,圍繞著“文化大革命”要不要黨的領導,應不應將老幹部統統打倒,要不要穩定軍隊等重大原則問題,再次引爆了葉劍英等老一輩革命家揭露、擊中央文革小組亂黨亂軍行徑的鬥爭。
事件經過
2月14日下午的碰頭會上,葉劍英責問康生、陳伯達、張春橋一夥,拍著桌子,氣憤地說:“你們把黨搞亂了,把政府搞亂了,把工廠、農村搞亂了!你們還嫌不夠,還一定要把軍隊搞亂!這樣搞,你們想乾什麼?上海奪權,改名為上海公社,這樣大的問題,涉及國家體制,不經政治局討論,就擅自改變名稱,又是想乾什麼?”葉劍英嘲諷地質問陳伯達說:“我們不看書,不看報,也不懂什麼是巴黎公社的原則。請你解釋一下,什麼是巴黎公社的原則?革命,能沒有黨的領導嗎?能不要軍隊嗎?”會後,陳毅對葉劍英說:“劍公,你真勇敢!”
2月16日下午,繼續開碰頭會。這次會議,鬥爭更加激烈。會上,葉劍英和譚震林、陳毅、李先念、余秋里等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做法表示強烈不滿,都做了措辭尖銳的發言,鬥爭達到白熱化。這便是著名的“大鬧懷仁堂”事件。
事件結果
懷仁堂會議的當晚,張春橋、姚文元、王力三人連夜整理出了《二月十六日懷仁堂會議記錄》,然後找江青添油加醋地作了匯報。江青聽後又害怕又惱怒,說:他們是衝著我來的,我們必須反擊。接著這群魔鬼便在江青那裡密謀,由江青給主席寫了個字條:主席:張、姚有重要情況報告,盼速見。僅僅幾小時之後,主席就接見了張春橋、姚文元,並聽信了他們一面之詞的匯報。
第二天,2月18日,毛主席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按照康生的說法,在這次會上毛主席“發了無產階級的震怒”!毛主席說:“‘中央文革’小組執行的是八屆十一中全會精神,錯誤百分之一、二、三,百分之九十七都是正確的。誰反對‘中央文革’,我就堅決反對誰!你們要否定‘文化大革命’,辦不到!葉群同志(葉群當時代表林彪出席會議)你告訴林彪,他的地位也不穩當啊!有人要奪他的權哩,讓他做好準備,這次‘文化大革命’失敗了,我和他就撤出北京,再上井岡山打游擊。你們說江青、陳伯達不行,那就讓你陳毅來當‘中央文革’組長吧,把陳伯達、江青逮捕、槍斃!讓康生去充軍!我也下台,你們把王明請回來當主席嘛!你陳毅要翻延安整風的案,全黨不答應!你譚震林也算是老黨員,為什麼站在資產階級路線上說話呢?”
毛主席的批評確實是很重的,於是在這場事關黨和國家命運的鬥爭中,張春橋一夥邪惡勢力再次占了上風。從2月23日至3月18日,中央開會多次,江青、康生、陳伯達、謝富治等人輪番圍攻譚震林和其他老帥們。很快,3月份,江青等人又將黨內鬥爭公開於社會,在接見造反派的大小會上不斷披露被他們有意歪曲的所謂“二月逆流”真相,社會上迅速掀起一股狂熱的“反二月逆流”、“誓死保衛中央文革”、“誓死捍衛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狂潮。
此後,中央政治局停止了活動,中央文革小組實際上取代中央政治局。
事件平反
粉碎“四人幫”後,中共中央做出決定,宣布為“二月逆流”平反。
1981年3月18日,鄧小平和《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小組負責同志談話時說:“所謂二月逆流不是逆流,是正流嘛,是同林彪、‘四人幫”的反覆鬥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