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馱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普洱景東彝族自治縣大朝山東鎮,是政府所在地,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10公里。東鄰新村村,南鄰困嘎村,西鄰曼崩村,北鄰彭家村。轄街子、周家等19個村民小組。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 548戶,有鄉村人口2232人,其中農業人口2209人,勞動力142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馱村
  • 人口數量:2232人
  • 農戶數:548戶
  • 海拔:2000 m
資源環境,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資源環境

全村國土面積3.9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氣溫15.5℃,年降水量1600毫米。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64畝(其中:田338畝,地1526畝),人均耕地0.8畝,主要種植水稻戰組、玉米、茶葉、核桃、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398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8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蠶桑等經濟林果。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7.1萬元,占總收入的54.8%;畜牧業收入 80.2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700頭,肉牛220頭,肉羊731頭,雞26930隻);漁業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08%;林業收入61萬元,占總收入的16.1%;第二、三產業收入29.4萬元,占總收入的7.8%;工資性收入2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74元,農民收入以茶葉、核桃、蠶桑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1.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2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36人,到省外務工6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548戶通自來水。有475戶通電,有403戶通屑說閥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7%、74%和7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90戶(分別占總數的78%和71%)。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己兆凝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6 輛,機車15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姜地設溉面積為338畝,有效灌溉率為18.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4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25戶。影汽嬸全村有1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1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 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有 71戶居住磚木結構;有47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蠶桑,主要銷售往縣內外。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3.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核桃、蠶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核桃、蠶桑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8戶,共有鄉村人口2232人,其中男性1203人,女性1029人。農業人口2209人,勞動力1427人。該村是以漢族、彝族為主的混居地,其中漢族2100人,彝族13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0人,占人口總數的6.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34人,參合率46%;享受低保5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該村距離鎮衛生院0.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78戶,占農戶總數的69%。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6263平方米,擁有教師26人,距離鎮中學1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3人,小學生180人,中學生5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0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20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姜辨道院資產5.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符戰悼拘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弱;產業發展滯後、發展不衡,農民科技意識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改造整村公路設施建設,使整村運輸通暢。2.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烤菸、茶葉、核桃、蠶桑等。4.提高全村科技意識、實行科學種田、科學養殖、並引進優良品種。5.對全村進行人畜引水工程實施,使每戶都飲用衛生乾淨的自來水。6.全村實施農電網改造。。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0人,占人口總數的6.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34人,參合率46%;享受低保5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該村距離鎮衛生院0.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78戶,占農戶總數的69%。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6263平方米,擁有教師26人,距離鎮中學1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3人,小學生180人,中學生5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0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20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5.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弱;產業發展滯後、發展不衡,農民科技意識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改造整村公路設施建設,使整村運輸通暢。2.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烤菸、茶葉、核桃、蠶桑等。4.提高全村科技意識、實行科學種田、科學養殖、並引進優良品種。5.對全村進行人畜引水工程實施,使每戶都飲用衛生乾淨的自來水。6.全村實施農電網改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