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8年,屬賒旗鎮公社。
1961年,分屬橋頭區梁杜莊公社和青台區大馮營公社。
1965年,劃歸社旗縣。
1966年,分屬青台、橋頭2個公社。
1975年7月,由青台公社劃出張腰莊、李莊、大馮營、西姚莊4個大隊,從橋頭公社劃出丁莊、梁杜莊、楊莊、張營、焦莊5個大隊復建大馮營公社。
1983年,改為大馮營鄉。
2011年7月,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1949年,今轄境北部建丁莊、焦莊、張營、呂營、梁杜莊5個鄉,南部建大馮營、獅子莊、栗盤、姚莊、景莊5個鄉。
2011年末,大馮營鎮轄大馮營、李莊、小黨莊、草湖、西姚莊、花石橋、張腰莊、下徐、焦莊、韓營、呂營、張營、大楊莊、梁杜莊、丁莊、向陽1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馮營鎮轄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大馮營鎮文化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馮營鎮地處
社旗縣城西南,東與趙河街道、
李店鎮接壤,南接
晉莊鎮,西、北鄰橋頭鎮。轄區面積66.07平方千米。
水文
大馮營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唐白河水系。流域面積35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掉槍河發源於高莊寺南,流經丁莊、呂莊、小官寺等自然村,境內長約4千米,向東南入李店鎮境內。有2條自然排水溝,可供7個村約5萬畝土地排澇。
人口
2011年末,大馮營鎮轄區總人口41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000人,城鎮化率29.3%。另有流動人口5320人。總人口中,男性21094人,占51.4%;女性19906人,占48.6%;14歲以下6109人,占14.9%;15~64歲23370人,占57%;65歲以上11521人,占28.1%。總人口中捉幾紙,以漢族為主,達40849人,占99.6%;有蒙古、回2個少數民族,共151人,占0.4%。人口出生率11.6‰,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6.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47人。
截至2018年末,大馮營鎮戶籍人口為4200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馮營鎮財政總收入272.5萬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5.98億元,比上年增長1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5.2萬元,增值稅6.1萬元,企業所得稅5.7萬元,個人所得稅18.9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5%、25%、27%、24.5%。人均財政收入67元,比上年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5868元。
2018年,大馮營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個。
農業
2011年,大馮營鎮耕地面積6.8萬畝,人均1.74畝。
2011年,大馮營鎮農業總產值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農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5.2%。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小麥種植面積57015畝,產量2.65萬噸;玉米種植面積罪全19805畝,產量1.18萬噸;大豆種植面積4832畝,產量91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芝麻、棉花、小辣椒等。芝麻種植面積4890畝,產量489.5噸;棉花種植面積18909畝,產量471.85萬千克;小辣椒種植面積1742.6畝,產量4718.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嬸歡閥驗有凳簽艱各類養殖專業戶189戶。牛飼養量1.9萬頭,年末存欄3697頭;生豬飼養量8萬頭,年末存欄3.98萬頭;羊飼養量2.4萬隻,年末存欄7361隻;兔飼養量3.98萬隻,年末存欄2.03萬隻;家禽飼養量24.1萬羽,上市家禽11萬羽。生產肉類4410噸,其中豬肉2969噸,牛肉1070噸,羊肉103噸;禽蛋747噸,鮮奶148噸;畜牧業總產值0.8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5%。境內有林場2個妹射估,林地總面積3800畝,林木覆蓋率35.2%。水果種植面積250畝,產量183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蜜兵察。大型農業機械36台(輛)。
工業
大馮營鎮已形成糧食加工、棉花加工、機械製造、建築材料、印刷為主的工譽乃屑殃業體系,重點規劃了糧食加工、印刷等新型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1.52億元,比上年增長29%,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3.6%。
2011年,大馮營鎮糧食加工、棉花加工、機械製造、建築材料、印刷等各類生產企業56家,從業人員1800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6865萬元,比上年增長29%。
商業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個體工商戶1207戶,從業人員2614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5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億元,比上年增長25.2%。
金融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44億元,比上年增長12.5%;人均儲蓄3512元;各項貸款餘額1億元,比上年增長8.2%。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鎮文化服務中心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圖書室16個,藏書10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35人。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高莊寺烈士陵園1處。學校體育場2個,7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廣播電視站1個,全年有線電視用戶3600戶,入戶率4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幼稚園(所)13所,其中鎮幼稚園1所,村幼稚園12所,在園幼兒420人,專任教師12人;國小11所,在校生2537人,專任教師14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550人,專任教師60人,國中適齡人口人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大馮營鎮教育經費達222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40%,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各類科技人才8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5人,經營管理人才11人,技能人才5人,農村實用人才12人。醫療衛生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個,其中衛生院1家,村衛生室16個;病床4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1張。專業衛生人員56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3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萬人次,住院手術120台次,出院病人0.2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99萬人,參合率97.3%。
社會保障
2011年,大馮營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戶,人數38人,支出7.75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95戶,人數1595人,支出169萬元,比上年增長29%;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10%。敬老院3所,床位219張,入住五保人員95.人;農村五保供養439人,支出63萬元,集中供養年人均2300元,分散供養年人均110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2人,發放資金35萬元。有孤兒40人,發放資金16.8萬元,年人均4200元。農村醫療救助76人次,支出10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72人次,支出61000元。救災資金14萬元,發放14萬元;倒房重建資金13.5萬元,建房15戶15間。新型農村社區1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000人,參保率8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郵政網點1個,代辦所16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7000餘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萬門,固定電話用戶5100戶,行動電話用戶18000戶,寬頻接入用戶0.5萬戶。移動聯通基站7個。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大馮營鎮鎮區道路總長度4.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4米;橋樑5座,總長度70米。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鎮區擁有100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55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6%,供電可靠率99.5%。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鎮區公園1個,公園面積0.49公頃,其中公共綠地0.2公頃,綠化覆蓋率40.1%,人均綠地0.16平方米。
交通運輸
大馮營鎮有許平南高速公路過境。333省道過境,境內長3千米,雙向4車道,向西通往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向東通往城郊鄉。有縣鄉(鎮)級公路4條,總長26千米。
歷史文化
明初,馮姓始祖馮義從山東東昌府清平縣遷此建村,並依軍隊安營之法把該村分為前營、後營、東營、西營四部分,統稱大馮營。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馮營鎮財政總收入272.5萬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5.98億元,比上年增長1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5.2萬元,增值稅6.1萬元,企業所得稅5.7萬元,個人所得稅18.9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5%、25%、27%、24.5%。人均財政收入67元,比上年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5868元。
2018年,大馮營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個。
農業
2011年,大馮營鎮耕地面積6.8萬畝,人均1.74畝。
2011年,大馮營鎮農業總產值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農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5.2%。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小麥種植面積57015畝,產量2.65萬噸;玉米種植面積19805畝,產量1.18萬噸;大豆種植面積4832畝,產量91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芝麻、棉花、小辣椒等。芝麻種植面積4890畝,產量489.5噸;棉花種植面積18909畝,產量471.85萬千克;小辣椒種植面積1742.6畝,產量4718.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有各類養殖專業戶189戶。牛飼養量1.9萬頭,年末存欄3697頭;生豬飼養量8萬頭,年末存欄3.98萬頭;羊飼養量2.4萬隻,年末存欄7361隻;兔飼養量3.98萬隻,年末存欄2.03萬隻;家禽飼養量24.1萬羽,上市家禽11萬羽。生產肉類4410噸,其中豬肉2969噸,牛肉1070噸,羊肉103噸;禽蛋747噸,鮮奶148噸;畜牧業總產值0.8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5%。境內有林場2個,林地總面積3800畝,林木覆蓋率35.2%。水果種植面積250畝,產量183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大型農業機械36台(輛)。
工業
大馮營鎮已形成糧食加工、棉花加工、機械製造、建築材料、印刷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糧食加工、印刷等新型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1.52億元,比上年增長29%,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3.6%。
2011年,大馮營鎮糧食加工、棉花加工、機械製造、建築材料、印刷等各類生產企業56家,從業人員1800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6865萬元,比上年增長29%。
商業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個體工商戶1207戶,從業人員2614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5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億元,比上年增長25.2%。
金融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44億元,比上年增長12.5%;人均儲蓄3512元;各項貸款餘額1億元,比上年增長8.2%。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鎮文化服務中心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圖書室16個,藏書10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35人。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高莊寺烈士陵園1處。學校體育場2個,7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廣播電視站1個,全年有線電視用戶3600戶,入戶率4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幼稚園(所)13所,其中鎮幼稚園1所,村幼稚園12所,在園幼兒420人,專任教師12人;國小11所,在校生2537人,專任教師14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550人,專任教師60人,國中適齡人口人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大馮營鎮教育經費達222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40%,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各類科技人才8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5人,經營管理人才11人,技能人才5人,農村實用人才12人。醫療衛生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個,其中衛生院1家,村衛生室16個;病床4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1張。專業衛生人員56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3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萬人次,住院手術120台次,出院病人0.2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99萬人,參合率97.3%。
社會保障
2011年,大馮營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戶,人數38人,支出7.75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95戶,人數1595人,支出169萬元,比上年增長29%;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10%。敬老院3所,床位219張,入住五保人員95.人;農村五保供養439人,支出63萬元,集中供養年人均2300元,分散供養年人均110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2人,發放資金35萬元。有孤兒40人,發放資金16.8萬元,年人均4200元。農村醫療救助76人次,支出10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72人次,支出61000元。救災資金14萬元,發放14萬元;倒房重建資金13.5萬元,建房15戶15間。新型農村社區1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000人,參保率8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郵政網點1個,代辦所16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7000餘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萬門,固定電話用戶5100戶,行動電話用戶18000戶,寬頻接入用戶0.5萬戶。移動聯通基站7個。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大馮營鎮鎮區道路總長度4.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4米;橋樑5座,總長度70米。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鎮區擁有100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55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6%,供電可靠率99.5%。
2011年末,大馮營鎮有鎮區公園1個,公園面積0.49公頃,其中公共綠地0.2公頃,綠化覆蓋率40.1%,人均綠地0.16平方米。
交通運輸
大馮營鎮有許平南高速公路過境。333省道過境,境內長3千米,雙向4車道,向西通往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向東通往城郊鄉。有縣鄉(鎮)級公路4條,總長26千米。
歷史文化
明初,馮姓始祖馮義從山東東昌府清平縣遷此建村,並依軍隊安營之法把該村分為前營、後營、東營、西營四部分,統稱大馮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