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302.00畝(其中:田585.00 畝,地 2,717.00 畝),人均耕地0.71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9,155.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75.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7畝,主要種植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3.00畝,其中養殖面積1.50畝;草地4,647.00畝;荒山荒地4,397.70畝,其他面積1,687.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81戶通自來水,有680戶飲用井水。有1056戶通電,有13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17戶;安裝電話的農戶65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507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油路;進村道路柏油;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27輛,農用車6輛,機車 3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30.21畝,有效灌溉率為13.0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30.2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建有小水窖38口。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4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4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3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8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6.25萬元,畜牧業收入357.18萬元,漁業收入1.97萬元;林業收入76.7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689.7萬元,工資性收入8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23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2.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50人(占勞動力的17。8%),在省內務工320人,到省外務工13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花椒、柑橘等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564戶,鄉村人口5621人,其中農業人口5322人,其中男性2739人,女性2583人。,勞動力 3060人。該村以漢族主,有彝族94人,苗族89人。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360人,享受低保 132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2,15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4人,在校學生772人,距離角奎鎮中學23.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62人,其中小學生779人,中學生38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6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93.3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2,000元,一事一議籌勞180個。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農資補貼情況,社扶費徵收情況。
基層組織
該村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1人,少數民族黨員2人,其中男黨員11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28等 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大馬行政村位於角奎鎮南邊,該村氣候宜人,水質良好,村內洛澤河流經於此。土地肥沃,宜種植水果。
村內有少量少數民族,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混居地,村民善良熱情,相處融洽。村內建有廟子一座,每逢香會,村民都前來參拜。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萬元。內容:龍灣自然村村內道路硬化,李子種植,蔬菜種植,生豬養殖,房屋亮化,改廁改廄等;元寶自然村道路硬化、房屋亮化、院壩硬化等。
發展重點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基礎設施薄弱,村內道路路況差,晴通雨阻現象突出,茅草房比例大,生產生活環境差,產業單一,無穩定的支柱產業。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以林果業為主,重點發展花椒種植,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在河谷村社發展冬早蔬菜種植,大力發展生豬養殖。
地圖信息
地址:昭通市彝良縣零一六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