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陽鄉(重慶市雲陽縣下轄鄉)

大陽鄉(重慶市雲陽縣下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陽鄉地處重慶市雲陽縣東北部,長江北岸。四至邊界為東與奉節縣野茶鄉接壤,南與雙土鎮、石門鄉相鄰,西接雙土鎮,北連桑坪鎮,東西延伸16.2公里,南北相距13.6公里,鄉政府所在地距新縣城中心80公里。

全鄉面積44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1867畝,其中田7535畝,林地14500畝,荒山草坡37600畝,人均耕地0.74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陽鎮
  • 郵政區碼:404500
  • 地理位置:重慶市雲陽縣東北部,長江北岸
  • 面積:44平方公里
  • 人口:15771人
自然地理,經濟狀況,基礎設施,歷史變革,

自然地理

全鄉主要為斜切割方台山地貌,土壤以棕紫色泥土為主,海拔高度620—1460米,除雞鳴、黃陵、慶霞、東柯、大樹、民富六個村處於丘陵地區外,其餘村組均處於高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3.6℃,年平均降雨量1585.5毫米,年日照時間1465小時左右,無霜期265—280天,夏秋溫和,春冬偏冷,雨量充足。
大陽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風力資源十分豐富。規劃建設的冷風槽風力發電站位於該鄉大陽村境內,目前正在進行風力測試設備安裝。
大陽鄉植被良好,森林覆蓋率居全縣前列。現有經林業部門登記在冊、保護完好的獨柏樹、龔家老屋桂花樹存活分別在400年和300年以上。鄉政府駐地門前及黃陵土地堂存活在100年以上的柏樹達20棵以上。

經濟狀況

全鄉轄10個行政村,54個村民小組,2003年末總人口15771人,其中農業人口 15591人,有勞動力 8353 人,其中外出務工 3670 人,財政收入 41.37萬元,人均占有 27元。農業總產值 1986 萬元,人均純收入 1312元,糧食總產量6415 噸,人均占有 410 公斤。
大陽鄉山勢凸顯,四周開闊,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適宜種植糧經作物,以優質米、蠶桑和反季節瓜菜為主的農業產業結構已形成較大規模和獨特優勢,現年產蠶量達12萬公斤,優質大米150萬公斤,反季節瓜菜180萬公斤。同時,塘庫密集,魚產豐富,堪稱雲陽的魚米之鄉。西坪、紫藤等村草場寬闊,又是發展草食牲畜的好場地,全鄉山羊飼養量達到5000隻,年養肉牛500頭以上。
大陽鄉是典型的以農業為主的鄉鎮,優質米和蠶桑生產是全鄉的兩大主導產業。1996年就被縣政府命名為“優質米基地鄉”,2005年重慶市審核認定為“全國名特優農產品鄉”,2006年被縣政府命名為“優質糧油示範基地”,2007年再次被縣政府明確為“蠶桑基地鄉”。大果水晶梨、返季節蔬菜、牛羊養殖也有一定規模。

基礎設施

通過“普六”、“普九”,“衛Ⅷ”、等項目的落實,該鄉教育衛生事業取得了明顯進步。目前共有學校8所,其中村校7所,在職教師63名,在校學生2680名(其中中心校1720名)。2003年鄉財政投入20萬元對雞鳴村校、紫藤村校、大陽村校的教學樓進行了改擴建,2004年創新機制投入120萬元新建了中心校2013平方米的綜合樓,在加強硬體設施投入的同時,狠抓師德師風,提高教學質量。鄉內醫療衛生條件基本上能解決人民民眾的就醫問題,5年來共投資60多萬元對鄉衛生院進行了改建,新添病床26張,現有醫務人員13名,下設醫療點3個,村衛生室10個。
全鄉共有水庫12座,總蓄水量171.5萬方,目前蓄水量最大的東柯水庫有效蓄水量35萬方;山平塘582口,人蓄飲水池76口,能夠解決3900畝農田灌溉和7000多人飲水難問題;鄉場鎮飲水工程投資25.59萬元解決了慶霞、民富及場鎮5000多人飲水。以通鄉水泥路為主的交通建設突飛猛進,全鄉公路通車裡程已達到82公里,形成了以鄉政府為中心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加密電視發展迅速,已完成場鎮及慶霞、民富、雞鳴等村的主線工程,2004年年底前網路將安裝入戶,極大改善了農民民眾的文化生活。97年以來共發展程控電話1700部,移動、聯通公司均在大陽建立了手機基站,切實解決了全鄉信息閉塞的問題。

歷史變革

清末民初屬北岸崇善里孫家上甲,1954年置太陽鄉,1958年改公社,1988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黃陵、雞鳴、大樹、民富、慶霞社區、紫藤、大陽6個行政村1一個社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