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被動邊緣

大陸被動邊緣,即通常所說的穩定大陸邊緣,構造上長期處於相對穩定狀態的大陸邊緣。

介紹,組成,來源,

介紹

釋文:又稱大西洋型大陸邊緣(Atlant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其地殼是洋殼到陸殼的過渡,大陸和海洋位於同一剛性岩石圈板塊內的過渡帶。它沒有海溝俯衝帶,早期裂開階段位於板塊內部,隨後被動地隨著裂開的板塊而移動,故無強烈地震、火山和造山運動;它以生成巨厚的淺海相沉積、岩漿活動微弱和地層基本上未遭變形而與活動大陸邊緣形成鮮明對照。

組成

被動大陸邊緣由寬闊的大陸架、較緩的大陸坡以及緩坦的大陸陸基組成。通常年輕的穩定大陸邊緣陸架較窄;發育成熟的穩定大陸邊緣具有廣闊的陸架區。陸架下界(陸架坡折)的平均深度約130米。陸坡的坡度相對陸架顯著增加,世界大陸坡的平均坡度為4°17′,比陸架的坡度大20倍左右。陸坡地形十分崎嶇,常被海底峽谷切割。陸基是大陸坡與深海平原之間的過渡區,坡度十分平緩,由巨厚的濁流、等深流和滑塌沉積物組成,可形成許多海底複合扇。是伸展作用體制下大陸岩石圈減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動微弱的大陸邊緣。屬於被動大陸邊緣的有非洲邊緣(北部除外)、澳大利亞西部和印度半島的南部邊緣等。北美東側的大西洋沿岸是現代正在發育的被動大陸邊緣,它開始形成於美洲與非洲分開後的晚三疊世。空間上呈一系列與大陸邊緣相平行的長條形盆地,由兩部分地層組成:下部地塹型盆地充填了晚三疊世陸相粗碎屑堆積和火山岩,分布於靠內陸一側;上部為拗陷成因的厚7~12千米、大致呈水平產狀的侏羅紀到新近紀的海相沉積。它們形成向海加厚的楔體疊置在下伏厚度減薄的過渡型地殼之上。

來源

被動陸緣的生成源於岩石圈拉伸所導致的上地幔物質上涌,減薄了的地殼通過鏟狀正斷作用在地表形成複雜的地塹系;來自上地幔的熔岩沿裂隙上升,鋪滿新出現的海底,最終建造起正常厚度的大洋殼。破裂不整合標誌著陸殼斷開的時間。隨著洋盆擴大,它外側的陸殼逐漸遠離以中脊為代表的熱流中心;它的冷卻沉陷造就了其上巨厚的被動陸緣沉積岩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