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俯衝帶的三維精細結構

《大陸深俯衝帶的三維精細結構》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董樹文、劉福田、劉曉春、徐佩芬、薛懷民、劉建民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陸深俯衝帶的三維精細結構
  • 成果登記號:20120079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20079
項目名稱
大陸深俯衝帶的三維精細結構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董樹文、劉福田、劉曉春、徐佩芬、薛懷民、劉建民
研究起始日期
1999-12-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4-11-01
任務來源
國家計畫;

成果摘要

本項目首次開展大陸深俯衝三維結構探測。課題選擇世界上出露規模最大,岩石種類最多的超高壓變質帶的大別山,這個三疊紀華南向華北大陸深俯衝的碰撞造山帶,揭示大陸深俯衝帶三維精細結構。通過五年的研究揭示出大別山及前陸的地殼俯衝結構及其演化過程,討論了相應的地球動力學機制。造山帶三維探測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實現了古大陸深俯衝三維結構的探測目標;設計了從地表、地殼、上地幔的探測技術體系,採用了多層次、高分辨、綜合地震技術聯合探測的路線,保證了揭示大陸深俯衝三維結構的技術要求。首次開展造山帶面積性MOHO填圖,揭示殼幔過渡帶空間產狀並確定UHP岩石折返通道三維結構,大別山碰撞造山帶保留了弱小的山根,由向北傾的莫霍勾勒出其輪廓,空間上深部縫合帶與地表造山帶根部岩石出露位置不對應,指示碰撞造山帶是非對稱造山帶。發現三疊紀華南向華北大陸俯衝的深部證據,分辨出大別山侏羅紀陸內造山事件,地震剖面發現揚子向華北之下俯衝的殘存下地殼反射結構和疊瓦狀MOHO,指示了華南向華北俯衝的極性。同時結合大別山前陸侏羅系變形與縮短,變質造山帶超覆於前陸褶皺帶之上,構成了侏羅紀陸內造山系統,記錄了從特提斯構造體制向瀕太平洋構造體制轉變過程。集成性建立大別山碰撞造山帶-前陸高分辨地殼斷面,刻畫出大別山地殼精細結構,本斷面清晰地厘定大別山碰撞造山帶南北兩條重大構造邊界。綜合性建立大別山造山帶兩次造山、超高壓岩石三次折返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