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現場三部曲·大開眼界:1368-1644明朝性情(珍貴插圖版)》內容簡介:明王朝是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一個由草根皇帝建立起來的王朝,所以有著區別於其他王朝的很多特點,在性情上的表現尤為鮮明,也讓這段歷史變得更加起伏跌宕。明朝的性情和人一樣:朱元璋最初建立的帝國,意氣風發,精神飽滿,猶如一個躊躇滿志的少年,對未來有著無限的追求和展望,他力圖一切完美無瑕,一切都按自己的既定思路前行,所以難免冒進;隨著歲月的洗禮,他開始滿足現狀,就像一個富二代,忘記了祖先創業的艱辛,在殷實的包裹中縱享奢華;再後來,他千瘡百孔,像個垂死的老者,在病痛中掙扎,期圖扭轉乾坤,卻終究無濟於事。不過,即便在帝國最絕望的時候,他也沒有忘記昔日的輝煌,所以崇禎帝會以高調自殺的方式,給祖先一個交代,給世人一個態度。在276年的歷史長河中,明王朝大起大落、大張大合,讓人不盡遺憾的同時,卻又有著酣暢淋漓的痛快。明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風貌各方面都值得人們深深回味,《歷史現場三部曲·大開眼界:1368-1644明朝性情(珍貴插圖版)》作者站在人性角度,截取歷史長河片段,描摹朝代風貌,通過回放百年風雲的一個個歷史現場,激起明史煙塵,描繪出一個時代的波瀾壯闊。說不盡的明朝歲月,道不完的名士風流,盡在《歷史現場三部曲·大開眼界:1368-1644明朝性情(珍貴插圖版)》中。
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
性別:男
年齡:80前
民族:漢
籍貫:河北保定
職業:機關大院行走
性格:遇強則強,遇弱則弱
愛好:喜讀歷史、痴迷國學
願望:以史為鑑,昭窺天下
作品:《最歷史》、《五胡亂》、《微歷史:1840-1949歷史現場》等歷史著作。
圖書目錄
于謙的妾
第二章那些年,我們一起共事
沒嫌你遲呀
第三章這事兒挺新鮮
忠賢的由來
第四章算你狠
紅繡鞋
第五章都是性情中人
打秦檜
第六章小題大做
叫你不穿雨衣
第七章真有你的
只有一女可進獻
第八章人不言·天不語
替叔叔打圓場
第九章沒那么好糊弄
小人獻利
第十章就得玩邪的
以邪治邪
第十一章真真假假
海瑞的另一面
第十二章最炫民族風
朱元璋祈雨
第十三章嘆為觀止
富人榜
第十四章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好一棚大煙火
第十五章摸著石頭過河
比繪畫有用
第十六章一言難盡
貪得太多了
附錄一明朝皇帝一覽表
附錄二參考書目
序言
一
2010年底,我有了創作“微歷史”的想法,意欲截取大歷史之外的邊邊角角,在繁冗之中,引入讀者的互動與思考,讓歷史更鮮活一些。於是便有了《微歷史:1840-1949歷史現場》。該書出版後,受到一些讀者的歡迎,此后冠名“微歷史”的圖書也漸漸多起來,粗略估計,大約有20幾種,可見這種體例還是頗受認可的。
“微歷史”的“微”,本有附會“微言大義”之嫌,後來多被冠以“微博體”的名頭,也算歷史與現實的一種結合吧。翻閱古代的筆記小說,此種體例並不少見,《世說新語》更是集大成者,所以也算不得獨創。我所做的,只是將“微歷史”概念化了,猶如古時的“陋規”現在被稱作“潛規則”。
人們習慣於將人物臉譜化:一則利於分辨;二則符合多數人的價值觀。非好即壞,無疑是人們衡量人和事的一個潛在的基本準則。然而這卻不是歷史的態度。歷史淵遠,正如一株參天古樹,主幹之外,尚有枝繁葉茂的點綴,而歷史的魅力,或許就在疏密之間。
以往書籍,多是橫向看史,即按時間順序,或以人物傳記的方式,左右展開;“微歷史”則是縱向看史,不大遵循時間和空間秩序,而歸之以類別或概念,從而產生一種閱讀上的“跳躍感”。正是這個“跳躍”的間隙,留出了聯想和思考的空間,讓讀者產生互動。在這個意義上,“微歷史”就像是搭積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思路,也會搭出不同的造型。其實,每人心中都有一部歷史,我們大可不必千人一面,去糟踐心底的那份聖潔。
二
“歷史現場三部曲”系列,依然採取“微歷史”的形式,以清朝、明朝和宋朝三個朝代為著述對象,各自獨立成篇。分別為:《大開眼界:1644-1912清朝現場》《大開眼界:1368-1644明朝性情》《大開眼界:960-1279宋朝風骨》。
之所以選擇這三個王朝,是因為在我看來,這三個朝代的特點更為鮮明一些:宋朝的文官制度發達,所以極具儒雅氣質;明朝是草根建立起來的,在愛恨上更加分明;而清朝,一直以來人們都對它存有很多誤解。
所依據的資料,不局限於正史,還參閱了大量民間筆記以及外媒的記載。正史作為官方記錄,有它的權威性,但也因服務對象的干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民間的筆記和史料,有許多都是當朝人的親歷親聞,生活味很濃;而外媒記載,則有“旁觀者清”的優勢。三種史料匯集,不能說還原歷史,但一定會讓歷史的“現場感”更強一些。
三
《大開眼界:1368-1644明朝性情》是“歷史現場三部曲”里的第二本。明王朝是由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一個由草根皇帝建立起來的王朝,所以有著區別於其他王朝的很多特點,在性情上的表現尤為突出,也讓這段歷史變得更加起伏跌宕。
明朝的性情和人一樣:朱元璋最初建立的帝國,意氣風發,精神飽滿,猶如一個躊躇滿志的少年,對未來有著無限的追求和展望,他力圖讓一切完美無瑕,讓一切都按自己的既定思路前行,所以難免冒進;隨著歲月的洗禮,他開始滿足現狀,就像一個富二代,忘記了祖先創業的艱辛,在殷實的包裹中縱享奢華;再後來,他千瘡百孔,像個垂死的老者,在病痛中掙扎,期圖扭轉乾坤,卻終究無濟於事。不過,即便在帝國最絕望的時候,他也沒有忘記昔日的輝煌,所以崇禎帝會以高調自殺的方式,給祖先一個交代,給世人一個態度。在276年的歷史長河中,明王朝大起大落、大張大合,讓人不盡遺憾的同時,卻又有著酣暢淋漓的痛快。
除正史外,本書取材於大約80本明朝、清朝、今人的筆記和書目。為了方便閱讀,本書均以帝王的年號紀年,並註明公元時間。皇帝的姓名均使用本名,並冠以廟號稱謂;個別為人所熟知的,比如朱元璋、朱棣,有時便不加廟號;有的年號比較著名,如“萬曆”、“天啟”、“嘉靖”、“隆慶”等,但為了統一,也都使用廟號;“建文帝”和“崇禎帝”的叫法人們習以為常,又基本處在首尾兩端,便直接使用年號。本書寫作的年代範圍,從公元1368年開始,到1644年結束。1368年,是朱元璋建都南京,正式稱帝的年份,之前的奮鬥歷程,放到元朝去說更合適;1644年,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殺的年份,標誌著明王朝作為一個中央王朝的結束,後來的南明小朝廷,未納入本書範疇。
以上是為序。
名人推薦
人們習慣於將人物臉譜化:一則利於分辨;二則符合多數人的價值觀。非好即壞,無疑是人們衡量人和事的一個潛在的基本準則。然而這卻不是歷史的態度。歷史淵遠,正如一株參天古樹,主幹之外,尚有枝繁葉茂的點綴,而歷史的魅力,或許就在疏密之間。
以往書籍,多是橫向看史,即按時間順序,或以人物傳記的方式,左右展開;“微歷史”則是縱向看史,不大遵循時間和空間秩序,而歸之以類別或概念,從而產生一種閱讀上的“跳躍感”。正是這個“跳躍”的間隙,留出了聯想和思考的空間,讓讀者產生互動。在這個意義上,“微歷史”就像是搭積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思路,也會搭出不同的造型。其實,每人心中都有一部歷史,我們大可不必千人一面,去糟踐心底的那份聖潔。
——路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