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鐵村

大鐵村

大鐵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膩腳彝族鄉,距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砂子路,交通方 便,距縣城51公里。東鄰樹皮鄉,南鄰魯底村民委,西鄰膩腳村民委,北鄰八道哨鄉。轄大鐵、大鐵新寨、果白沖、刺栗樹、小平寨上寨、小平寨下寨、小塘子、矣落白、革命舒新寨、革舒老寨、黑擇、飛車、石洞門、飛尺角、石洞、矣能地、蘋果園、古城18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鐵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
  • 面積:54.93 平方公里
  • 人口:4571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基礎設施,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口衛生,村務公開,自然資源,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2009年底有農戶1166戶,有鄉村人口4609人,其中農業人口4571人,勞動力306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017人。全村國土面積 54.93 平方公里,海拔 1995 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1168 毫米,適合種植玉米、三七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1224 畝,人均耕地2.5畝,林地40479.4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產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82%。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3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三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 紅豆杉產業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1224 畝(其中地11224畝),人均耕地2.5 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
40,479.40 畝,水面面積38.50 畝,草地2,118.50 畝;其他面積28,537.85 畝。有鐵礦、鋁土礦等資源。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1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741 萬元,占總收入的34.87%;畜牧業收入1384萬元,占總收入的65.2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430頭,肉牛1094頭,肉羊7479頭);林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 %;第二、三產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0.47%;工資性收入74.5萬元,占總收入的3.5%。農民人均純收入233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4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6人(占勞動力1.6%),在省內務工17人,到省外務工28 人。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92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327.08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
蔬菜種植蔬菜種植

人文地理

該村民眾和睦相處,團結合作,推動了全村乃至全鄉積極社會發展。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彝族、苗、漢族有共同的節日,在節日裡,不同的民族同在一起歡歌艷舞,共同暢想民族大團結的曲調。 當地居民以彝、苗族為主,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彝、苗族人民的火把節。界時舉行摔跤、山歌對唱等文體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是苗族人民的花山節。界時舉行腳架、鬥牛、山歌對唱等文體活動。該村以彝族為主(是漢族、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547人,漢族1265人,苗族797人。
遠景遠景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50萬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全村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成長乏力,農業主導產業發展滯後,第二、三產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民眾貧困面大。2、基礎設施落後,生產生活條件差。3、生產缺乏用水,部分村寨人畜飲水困難。4、偏遠山區缺乏衛生醫療室和醫生,民眾看病困難。5、國小校離村較遠,孩子上學難問題難還普遍存在。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穩定糧食生產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如辣椒、烤菸等。2、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實施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工程建設,改變農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3、大力實施人畜飲水小水窖建設,逐步解決民眾飲水困難問題。4、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實施鄉村醫療衛生、學校改造新建工程,鼓勵民眾積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逐步解決民眾看病難、上學難問題。5、加大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弘揚民族文化,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6、主動引進企業參與,大力發展辣椒、烤菸、畜牧業,適時發展林果業。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 、通電視、通路、通電話四通。有91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
標(占農戶總數的85.88 %)。有116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9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8.26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56 戶,占總戶數49.38%。該村到鄉道路為砂子路;進村道路為砂子路 ;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全村擁有汔車5輛,農用車23輛,拖拉機 34輛,機車 410 輛。到2009年底,建有小水窖57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0 戶。全村無自然村通自來水;有1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4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9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8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6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4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村內民居村內民居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產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100.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8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三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 紅豆杉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41440平方米,擁有教師27人,在校學生1656人,距離鄉中學7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56人,其中小學生1054人,中學生602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2個、圖書室 2 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92戶,共鄉村人口4712人,其中男性1607人,女性1512人。其中農業人口4640人,勞動力3119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苗、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830人,彝族2592人,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50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7.64%;享受低保 290 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36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人,未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 116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9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224.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87.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96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5.90萬元,有固定資產15.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224.00畝(其中:田0.00畝,地11224.00畝),人均耕地2.50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40479.4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28537.85畝。

地圖信息

地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零二一鄉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