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得勝陀頌碑

大金得勝陀頌碑

大金得勝陀頌碑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吉林省松原市扶餘市德勝鎮石碑崴子屯,是金代第五帝世宗完顏雍為追記先祖女真族傑出首領完顏阿骨打建國功業而立。石碑結構由首、身、座三部分組成。碑首高79厘米,寬100厘米,厚38厘米,碑首浮雕四條蟠龍,龍身相交,龍首向下,龍目圓睜,龍鬚蠕動,真是纖毫畢露,栩栩如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金得勝陀頌碑
  • 組成:首、身、座
  • 立碑者完顏雍
  • 立碑目的:追記完顏阿骨打建國功業
  • 立碑時間: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
碑體簡介,歷史來歷,漢字碑文,獻文,歷史記載,意義,

碑體簡介

大金得勝陀頌碑於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金代第五世帝王世宗完顏雍為緬懷祖先創業之辛苦,紀念反遼鬥爭的勝利,於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在此建碑。石碑為青石雕成,通高328cm,由碑額、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碑額呈長方形,高79cm,寬100cm。碑額四邊共雕有四條對稱盤龍,龍頭向下,龍身相交,張吻怒目,線條流暢,生動逼真。在正面兩條龍盤曲之間刻有篆書“大金得勝陀頌”兩行六個大字,出自金代書法家黨壞英之手。碑身高177cm,寬85cm,厚31cm,正面刻有碑序和碑詩計815字,共30行,最長一行79字。前部分追述了完顏阿骨打在此集聚兵馬,傳挺誓師的經過,後部分介紹了建碑的原委和頌讚帝業長久的詩文。碑身周邊雕飾蔓草紋,碑身背面為女貞文字,碑身上碑文三十行,每行六七十字不等,共1500餘字。碑座為龜趺座,高72cm,寬97cm,長160cm,重千餘斤,其形制為中原碑刻風格。
大金得勝陀頌碑(現在碑亭內的碑樣)大金得勝陀頌碑(現在碑亭內的碑樣)

歷史來歷

遼天慶四年(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此誓師反遼,次年建立金國,遂命名這裡為“得勝陀”。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金世宗完顏雍由中都(今北京)巡幸故都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區白城),沿途攬物記勝,撫今追昔,深感祖先創業之艱難,為緬懷先祖創業之勞,紀念反遼鬥爭的勝利,下詔在此立石,党懷英篆額,趙可撰文,孫俁書丹。

漢字碑文

大金得勝陀頌並序
大金得勝陀頌碑(全國文保單位的介紹石碑)大金得勝陀頌碑(全國文保單位的介紹石碑)
奉政大夫充翰林修撰同知制誥兼太常博士驍騎尉賜鯡魚袋臣趙可奉敕撰
儒林郎鹹平府清安縣令武騎尉賜鯡魚袋臣孫俁奉敕書丹
承直郎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充國史院編修官雲騎尉賜鯡魚袋臣党懷英奉敕篆額得勝陀,太祖武元皇帝誓師之地也。臣謹按《實錄》及。"睿德神功"碑云:太祖率軍渡淶流水,命諸路軍畢會,太祖先據高阜,國相撒改與眾仰望,聖質如喬松之高,所乘赭白馬亦如崗阜之大。太祖顧視撒改等人馬,高大亦悉異常。太祖曰:"此殆吉祥,天地協應吾軍勝敵之驗也!諸君觀此,正當戮力同心。若大事克成,復會與此,當酹而名之!"後以是名賜其地雲。時又以禳檜之法行於軍中,諸軍介而序立,戰士光浮萬里之程,勝敵刻日,其兆復見焉。
大定甲辰歲,鸞格東巡,駐蹕上都,思武元締構之難,盡孝孫光昭之道。始也,命新神御,以嚴穆穆之容;既又俾十貞石,以贊暉暉之業。而孝思不忘念所,以張閎休而揚偉跡者,蓋有加而無已也。
明年夏四月,詔以得勝陀事訪於相府,謂宜如何?相府訂於禮官,禮官以為昔唐玄宗幸太原,嘗有"起義堂頌"過上黨,有"舊宮述聖頌"。今若仿此,刻頌建宇以彰聖跡,於義為允。相府以聞,制曰:"可。"

獻文

臣可方以文字待罪禁林,然則頌成功,美形容,臣之職也。敢再拜稽首而獻文曰:
大金得勝陀頌碑介紹大金得勝陀頌碑介紹
遼季失道,腥聞於天。乃著東顧,實生武元。
皇矣我祖,受天之祜。恭行天罰,布昭聖武。
有卷者阿,望之陂陀。愛整其旅,各稱爾戈。
諸道之兵,亦集其下。大巡六師,告以福禍。
明明之令,如霆如雷。桓桓之士,如熊如羆。
先是太祖,首登高阜。靈貺自天,事駭觀睹。
人仰聖質,凜如喬松。其所乘馬,崗阜穹崇。
帝視左右,人馬亦異。曰此美征,勝敵之端。
諸君勉之,往無不利。師勝而還,當名此地。
神道設都,易經著辭。厭勝之法,自古有之。
我軍如雲,戈甲相屬。神火焰焰,光浮萬燭。
天有顯道,厥類惟彰。國家將興,必有禎祥。
周武戎衣,火流王屋。漢高奮劍,素靈夜哭。
受命之符,孰雲非貞。咄彼宗元,遂誣尚明。
得勝之祥,如日杲杲。至金遺老,疇弗樂道。
聖今天子,武元神孫。化被朔南,德侔羲軒。
眷言舊邦,六飛戾止。六飛戾止,江山良是。
大金得勝陀頌碑原碑亭(2010年前)大金得勝陀頌碑原碑亭(2010年前)
念我烈祖,開創之勤。風櫛雨沐,用集大勛。
聖容既新,聖功即高。永克厥志,以為未也。
惟此得勝,我祖所名。詔以其事,載諸頌聲。
文王有聲,橘駿有聲。潤錄祖業,惟時聖明。
帝王之符,千載合契。配姬輿劉,詔於萬世。
大定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立石

歷史記載

當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揭起反遼旗幟,選擇此地興兵聚將,可謂適地利之便,擇良境而成業,一代英主,胸懷遠見,暫不為言。石碑坐落處四周約為三十平方公里之平原,一片沼澤,蔓草叢生,水草豐盛,西北兩面有高達五十米的弓形斷崖所環抱之天然屏障,北臨松花江,東據拉林河,憑江河之險阻。尤其此地恰是遼金邊境接壤處,南臨遼之黃龍府(今農安)六十公里,間隔松花江天險,西距遼之北方邊陲重鎮寧江州(為今伯都訥鄉所在地)僅百里之遙,兩軍對壘,進可迅擊,退可穩守。並且此處可居高臨下,操演兵馬,在古代是一處良好的天然練兵基地。現在憑地遠眺,猶可想見當年,金戈鐵馬,槍戟林立,一呼群諾的雄偉誓師場面。

意義

在金世宗於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立石,至今己有八百餘年,兩次折斷,兩次粘接復原。
大金得勝陀頌碑廳(2010年後)大金得勝陀頌碑廳(2010年後)
大金得勝陀頌碑雖屢遭創傷,但經過黨和政府的多次保護維修,仍得安然健在。祝願這稀世珍品,長存後世,晶瑩四射,永放光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