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底,黨組織在大鄒隆興庵和關帝廟建立學校,傳授語文,數學及工農知識。 基本介紹 中文名:大鄒抗日遺址外文名:dazoukangriyizhi發生時間:1940年11月18日發生地點:江蘇省興化市大鄒鎮主要人物:新四軍、大鄒鎮黨委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結果,社會評價, 事件背景抗日戰爭爆發後,原江蘇省的八所鄉村師範學校全部解散。事件經過1940年底。在抗戰的緊要關頭,新四軍需要大批有文化的幹部,於是上級黨組織決定,將分散的學員重新組織起來,以辦師範為名義,把師範學校建成培養和輸出革命幹部的基地。事件結果在黨組織正確引導下,不少學員精貴黨組織考研紛紛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校黨的力量不斷壯大,後因日本人大肆轟炸大鄒周圍的鹽城,中保,沙溝等地,學校隨新四軍北撤淮陰.為紀念該校為抗日做作的貢獻,大鄒鎮黨委,政府便將該校後側的一條路命名為抗大路。社會評價給抗日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