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威廉(大選侯)

弗里德里希·威廉

大選侯一般指本詞條

布蘭登堡選帝侯(1620~1688)。在位時憑藉其軍隊進行一系列掠奪戰爭,不斷擴張版圖,迫使波蘭放棄對普魯士公國的宗主權。努力平復三十年戰爭中所受的創傷,重視工商業,開鑿運河,獎勵文化,接受法國胡格諾移民。並重整軍隊,壓制地方勢力,加強專制主義統治,是布蘭登堡-普魯士集權軍國主義的創始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弗里德里希·威廉
  • 別稱:Friedrich Wilhelm
  • 所處時代:17世紀
  • 民族族群:德意志人
  • 出生地:施普雷河畔克爾恩
  • 出生時間:1620.2.16
  • 去世時間:1688.5.9
  • 主要成就:17世紀最卓越的專制君主之一
人物經歷,歷史貢獻,

人物經歷

弗里德里希·威廉Friedrich Wilhelm (Brandenburg) (1620.2.16~1688.5.9),一譯腓特烈·威廉。布蘭登堡大選帝侯,布蘭登堡-普魯士國奠基人。17世紀出色的專制君主之一。
霍亨索倫王朝選侯威廉的長子。生於施普雷河畔克爾恩,在三十年戰爭的混亂時期長大成人,14~18歲在荷蘭萊頓大學求學,有時住在他未來的岳父奧蘭治的腓特烈·亨利的宮中,這一段時期使他永遠不能忘懷。
1640年12月繼父位成為選侯,他所接管的是一塊被外國軍隊占領的荒蕪土地。迄1643年,他一直住在普魯士公爵領地首府格尼斯堡。他解散布蘭登堡軍隊,並同瑞典締結停戰協定。但是他很快就認識到,如果沒有軍隊,永遠不能成為自己領地的主人。1644年開始著手組織自己的軍隊。這支軍隊規模很小,因而無法推行他的獨立外交政策。此外,他於1646年與奧蘭治的路易絲‧亨麗特(Louise Henriette)結婚,也未能像他預期那樣得到尼德蘭的支持。1648年在結束三十年戰爭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里,由於法國支持獲得東波美拉尼亞。但未能達到占有整個波美拉尼亞以及重要港口斯德丁的目的。戰後努力恢復經濟。1653年與容克貴族達成布蘭登堡邦議會協定,承認容克擁有徵稅、擔任軍官、使役農民等特權;容克則須交納軍事稅,以建立一支數千人的常備軍。
弗里德里希·威廉
第一次北方戰爭爆發後,瑞典國王卡爾十世侵入波蘭。作為普魯士公爵,腓特烈‧威廉理應向波蘭國王效忠。但是,當查理十世進犯東普魯士以後,腓特烈‧威廉卻改換門庭,臣服瑞典,並向查理十世提供武裝支持,在1656年7月率兵參加華沙戰役。瑞典國王為了拉攏這位選侯,同意腓特烈‧威廉在普魯士公爵領地享有充分的主權。可是當他見到瑞典軍隊失利時,又同波蘭進行談判,結為盟友,與波蘭並肩作戰,把瑞典人趕出波美拉尼亞西部地區。然而,由於法國的干涉,腓特烈‧威廉不得不再度放棄他所征服的波美拉尼亞,這位選侯為了達到目的的是不擇手段的。他控制財政和稅收,叫一切官員都對他一個人負責,從而為普魯士的官僚制度奠定了基礎。
1661年開始,歐洲展開了大規模的權力鬥爭。奧地利和西班牙、法國和瑞典都發生衝突。腓特烈‧威廉防止任何一方取得優勢,竭力使其保持平衡。他所追求的不是單純的中立政策,而是始終站在軟弱的一方反對強大的一方,以維護他自己的利益。1672年法荷戰爭爆發後他開始同法國接近並計畫進攻荷蘭,但是荷蘭為了保衛阿姆斯特丹不被法國入侵掘開穆伊登堤壩使須德海和萊茵河之間成了一片汪洋大海,這個計畫被放棄,1673年他同法國正式結盟,但在1675年他又背棄盟約同哈布斯堡家族並肩作戰,侵入阿爾薩斯;大選侯與法國的盟友瑞典作戰,引發瑞典-布蘭登堡戰爭,1674年12月底,瑞典軍隊從瑞屬波美拉尼亞出發侵入布蘭登堡,次年6月在拉特諾和費爾貝林戰役中慘敗。後布蘭登堡軍隊占領什切青呂根島、施特拉爾松德等地,1679年又取得斯普利特爾之戰勝利,進抵里加;1679年大選帝侯被法國元帥弗朗索瓦·德·克雷基侯爵在明登擊敗,這位「大選侯」終於為所有的盟友拋棄,在《聖日耳曼昂萊和約》中,不得不交出他的一切勝利果實。1686年他加入奧格斯堡同盟以防禦路易十四入侵德意志

歷史貢獻

“大選帝侯”在位期間,儘管軍隊已初具規模,並開始顯示威力,但他在更多的時候則是以實力為後盾,運用外交手段為本邦謀取利益的最大化。1688年,當他離開人世時,普魯士已經從波蘭的控制下解放出來,他還為繼任者留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一個由若干零亂的領地聚合在一起、卻井然有序的國家和一種因多次軍事勝利的光榮賦予臣民的初步的民族生存意識”。在這樣一個發展過程中,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越來越多地帶上了典型的專制主義色彩,逐漸變成了一個軍人和官僚的國家,其軍事力量和版圖已不亞於歐洲其他王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