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禮運篇章)

大道之行(禮運篇章)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道之行,《禮記·禮運》中的一段,描述孔子參加魯國在年終舉行的祭典後的一番感嘆,表達了儒家社會歷史觀和對禮的看法大道。有周善甫同名著作(見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 書名:大道之行
  • 作者:周善甫
  • ISBN:9787101071252
  • 定價:78元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10-2-1
  • 開本:16開
原文,譯文,注釋,《禮記·禮運》,讀解,

原文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⑵,事畢,出遊於觀之上⑶,喟然而嘆⑷。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與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7)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8),講信修睦(9)。故人不獨親其親(10),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 、獨、廢疾者皆有所養(11),男有分(12),女有歸(13)。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14);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15)。是故謀閉而不興(16),盜竊亂賊而不作(17),故外戶而不閉(18)。是謂大同⒇
“今大道既隱(21),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22),城郭溝池以為固(23)。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24),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25),以功為己(26)。故謀用是作(27),而兵由此起(28)。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29)。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30),以考其信(31),著有過,刑仁講讓(32),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33)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譯文

從前,孔子參加魯國在年終舉行的祭典。祭典結束後,他出來在宗廟門外的樓台上遊覽,不覺感慨長嘆。孔子的感嘆,大概是感嘆魯國的現狀。言偃在他身邊問道“老師為什麼嘆息?”孔子回答說:‘太平盛世的時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當政的時代,我孔丘都沒有趕上,我對它們心嚮往之。
太平盛世的時代,天下是人們所共有。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治理天下), 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培養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只把自己的父母雙親當作父母,不只把自己的兒女當作兒女。這樣使老年人能夠安享天年,使壯年人有貢獻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年幼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和殘廢的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各儘自己的職分,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人們)不願讓財物委棄於無用之地,但不一定要收藏在自己家裡。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但不一定是為了自己牟取私利。這樣一來,陰謀詭計被抑制而不會發生,劫奪偷盜殺人越貨的壞事不會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如今太平盛世已經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財產。人們各把自己的親人當作親人,把自己的兒女當作兒女,財物和勞力;都為私人擁有。諸侯天子們的權力變成了世襲的,並成為名正言順的禮制,修建城郭溝池作為堅固的防守。制定禮儀作為綱紀,用來確定君臣關係,使父子關係淳厚,使兄弟關係和睦,使夫妻關係和諧,使各種制度得以確立,劃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為自己建功立業。所以陰謀詭計因此興起,戰爭也由此產生了。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為三代中的傑出人物。這六位君子,沒有哪個不謹慎奉行禮制。他們彰昌禮制的內涵,用禮來成全他們講信用的事,揭露過錯,把仁德定為法則,提倡謙讓不爭,向人民展示有常規。如果有越軌的反常行為.有權勢者也要斥退,百姓也會把它看成禍害。這種社會就叫做小康。”

注釋

  1. 與於蠟(zha)賓:參加魯國在年終舉行的祭典,作助祭者。蠟,年終舉行的祭祀,又稱蜡祭
  2. 觀(guan):宗廟門外兩旁的樓。
  3. 喟(kui)然:感嘆的樣子。
  4. 大道:指太平盛世的社會準則,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5. 三代:指夏朝、商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
  6. 逮:趕上。
  7. 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與,通“舉”。
  8. 講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9. 親:用如動詞,以……為親。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個“子”也是動詞。
  10. 獨:老了沒有子孫的人
  11. 故:所以
  12. 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鰥”。寡,老而無夫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殘疾人。
  13. 養:供養
  14. 男有分(fèn):男子有職務。分,職分,指職業。
  15. 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指女子出嫁。
  16. 貨惡(wù)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意思是,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貨,財物;惡,憎惡;於,在。
  17.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意思是,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必,一定;於,從。
  18. 是故謀閉而不興: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是故,因此;謀,奸邪之謀;興,發生
  19. 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20. 外戶:泛指大門。
  21. 不閉:用門閂插門
  22. 是:這大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23. 隱:消逝。
  24. 大人:這裡指國君。世:父親傳位給兒子。及:哥哥傳位給弟弟。
  25. 郭:外城。溝池:護城河。
  26. 篤:淳厚。(25)田裡:田地與住宅。賢:尊重。
  27. 功:成就功業。
  28. 用是:因此。
  29. 兵:這裡指戰爭。
  30. 選:指傑出的人物。
  31. 著:彰顯。義:指合理的事情。
  32. 考:成就。
  33. 刑:典範。讓:禮讓。
  34. 埶(shi):同“勢”,指職務。去:斥退。
  35. 賊:害人
  36. 謀閉:杜絕
  37. 有兩個成語出自其中,分別為“安居樂業”,“貨盡其力”。

《禮記·禮運》

禮記·禮運》《禮運》全篇主要記載了古代社會政治風俗的演變, 社會歷史的進化,禮的起源、內容以及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等內容,表達了儒家社會歷史觀和對禮的看法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禮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讀解

咱們傳統的聖人孔老夫子是個多愁善感的理想主義者,總能 觸景生情,發思古之幽情,長嘆生不逢時,公開申明自己的志向 和追求,並竭力用實際行動去身體力行。可惜的是,我們的歷史, 從來沒有向我們描繪孔老夫子非常富有人情味、非常鐘情浪漫的 理想的形象,而我們所關注的,能激發我們的想像和激情的,恰 恰是這個方面,而不是他老人家板著冷峻的面孔向我們說著之乎者也
生在一個禮崩樂壞的社會當中,一個心性特別高潔,志向特別幽遠,內心情懷特別豐富,感悟神經特別敏感的人,不可能不 從親身經歷的一點一滴的體悟中生髮出曠古的動人感嘆。我們完 全不必十分認真地以為孔老夫子心嚮往之的“大同”世界是歷史 的真實,勿寧把它看作是一種類似於陶淵明的“桃花源”的理想 境界。我們也不必信以為真地以為孔子描述的夏商周小康社會真 的就是那種模樣,似可把它看作是一種主觀的體悟。
但是,這當中展現了一種理想境界同現實存在的鮮明對比,一 種對人的生存狀況的深切關注。核心是為公和為私,天真淳樸和 陰險奸詐的強烈反差。在這種對比和反差當中,孔老夫子還沒有浪漫到完全不顧現實的地步:儘管生不逢時,沒有趕上“大同”社 會,但“小康”也有可以值得讚美之處;現實雖然禮崩樂壞,卻 也有值得效法的楷模;社會雖然黑暗.畢竟也還有讓人欣慰的閃 亮之處。
實際上,社會歷史的發展,自有其規則。生不逢時固然可嘆, 卻無法改變自己的真實處境,人們只能在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的 環境中進行選擇。再大而言之,從氏族部落的公有制向集權世襲 的私有制的轉變,既是一種必然,也是難以用好與壞的簡單標準 來評價的。
人作為群居的社會動物,無論是公有制還是私有制;恐怕最 要緊的還是要有一種公平合理的規則來制約人們的言行。這是從 整個社會群體的運行機制來說的。而從個人的角度說,風習則是 重要的。人心是淳樸還是險惡,人倫關於是和睦還是疏遠,人們 為公還是為私,對個人的生存狀態影響重大,不可不加關注. 理想固然不可沒有,但在現實面前,是不可奉行“駝鳥政策”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