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進步村,位於南城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7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龍旺埔村、前屋錢村、立新村。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平均海拔較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開村。此地據說原是一埔旱田,其間有條大水圳,自東向西流,故名“大進埔”,後更名為“大進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進步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南城街道蛤地社區
- 地理位置:南城街道南部
清光緒二十九年,屬東莞縣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一區清平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第二區楊西鄉;1953年,屬第十二區榕龍鄉;1955年,屬厚街區;1958年後,屬附城人民公社、篁村人民公社;1983年,屬篁村區蛤地鄉;1987年,屬東莞市篁村區蛤地管理區;1999年,屬篁村區街道蛤地行政村;2001年,屬南城街道蛤地行政村;2003年4月,屬南城街道蛤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李、溫、張等姓。李氏先祖於清光緒二十九年由惠陽遷至此地。之後,溫氏先祖由惠陽白雲障山遷入,張氏先祖由東莞縣西平水澗頭遷入。
2015年末,戶籍人口356人,其中男性168人,女性188人;80歲以上12人,最年長者87歲(女)。外來暫住人口600人。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南城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兼種甘蔗、番薯、花生、木薯、蔬菜,果木栽種以荔枝為主,兼種龍眼、黃皮、柑橘。村民的家庭副業收入靠養豬、雞、鵝、鴨為主。2015年,村集體經營以工業廠房出租、集體土地出租為主,村總收入196萬元,純收入164萬元,總資產1728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工資性收入、集體股份分紅、房屋出租租金。
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黃皮、桃子、李子,傳統節慶食品有米橙、硬餅(炒米餅)、粽子、蘿蔔粄、客家鹹湯丸、糖不甩、艾粄。
東莞大道、環莞快速路、廣深高速、R2輕軌經過該村。1963年通電,1980年通電話,1992年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4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
該村有東莞傳統建房風俗、賣懶習俗。其中賣懶(也叫“賣懶仔”)習俗,是指除夕傍晚在大街小巷裡有許多小孩子,每人手裡拿著一個熟雞蛋和一支香,邊走邊念:“賣懶仔,賣懶兒,賣到廣州黃大姨。今晚一齊來賣懶,明朝清早做新年,做完新年食大桔,食完大桔賞你一個大銅錢。”反覆多次念完後,回家把香插好,然後剝雞蛋吃,把蛋殼放在香下,寓意把懶賣掉了。
1942年6月某天,10多個日本兵闖進大進步村進行燒殺搶掠,燒掉房屋20間,燒毀甘蔗一片,槍殺大進步村民李春和與李容煥。
1944年10月,大進步村民李水華娶親的那天,100多個日本兵闖進大進步村進行燒殺搶掠,把村里壯丁抓起來,圍跪在一起。村民李觀福被懷疑藏有槍枝,被吊起來,用鞭子抽,往嘴裡灌水。然後,日本兵還把村民家裡的桌椅、風櫃、水車等堆在一起焚燒,把圍村籬笆燒掉,還燒掉0.213公頃(3畝)甘蔗。中午時分,日本兵把李水華家的酒席吃光,又再殺了一頭豬吃掉。
該村代表性人物為李流明(1947—2005),曾任東莞市口岸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