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醫學院院志

大連醫學院院志

《大連醫學院院志》是大連醫學院院志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醫學院院志
  • 作者:大連醫學院院志編輯委員會
  • 出版社:大連醫學院院志編輯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內容時限:1947-1985
  • 編纂人員:金永熙、傅心如、呂景波、張乾增、范永純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大連醫學院發展的歷史以及教育教學工作、科學研究、各層次專業設定、醫療等。

作品目錄

封面
大連醫學院院志(1947~1985)
大連醫學院院志編輯委員會
前言
圖片
大連醫學院現任領導成員
大連醫學院址變遷示意圖
大連醫學院的前身——關東醫學院創校開學紀念
關東醫學院校門 柳林街98號
關東醫學院於1948年遷到五四路26號
1949年4月15日大連大學創校典禮醫學院攝影紀格戒訂念
1951年6月28日星海三站新建校舍奠基典禮
大連醫學院現校舍正門 中山路465號
1953年前學院生物、物理、化學教研組及圖書館所在地 中山路92號
50年代的附屬醫院、現附屬第一醫院院址 中山路222號
大連醫學院奔譽燥喇醫院婦嬰分院開院紀念
關東醫學院首任院長王布君 1947年
關東醫學院第二任院長林鏡竹(林士笑,左)與教導主任姚志健(右) 1948年
大連大學醫學院首任院長沈其震 1949年
1956年12月衛生部部長李德全(左2,女)視察大連醫學院,由院長李震勛(左1)等陪同
首任大連醫學院黨委書記王輔民(1955年攝)
195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委員、教育部部長楊秀峰(前右1)視察大連醫學院,第二人為大連醫學院院長兼黨委第一書記周洪生,第三人為黨委書記杜李
1984年2月22日遼寧省委書記李鐵映(前左4)在省衛生廳副廳長李仁(前右2)、大連市委副書記於學祥(前左2)陪同下視察大連醫學院,前左5為院長夏元洵
1985年林聲副省長(右2)視察大連醫學院,由黨委書記孫又珊(右1)院長夏元洵(右4)、副院長吳功侃(右3)匯報工作
孫又珊書記在1984年大連醫學院黨代會上投票
關東醫學院時期,教師少,設備簡陋,但很重視教學質量的提高。圖為1948年郭文華副教授(左側站立身上有×號者)親自為學生講授微生物課並指導實驗
大連醫學院一向強調高級教師上教學第一線。圖為著名生理學家吳襄教授為學生講課
50年代初,學習蘇聯教學經驗,各學科考試實行面試辦法。學生抽試題後準備30分鐘,由主試教師進行面試凝煮夜抹。圖為外科崔永錫教授(左)主持面試
復辦後臨床醫學系學生進行微生物學實驗
復辦後臨床醫學系學生進行外科手術學實驗
復辦後衛生事業管理系學生在計算機上實習操作
附屬第二醫院於1963年1月10日建成開院
遼寧省人民醫院從1985年11月21日起成為大連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學生在鞍鋼鐵西醫院實習時,通過電視螢幕觀看手術現場教學
1956年2月6日最高國務會議期間,魏曦受到毛主席的宴請
魏曦(右1)在現場向英國工人日報記者阿蘭·魏寧頓(左蹲者)進行介紹
1952年中央衛生部頒發給魏曦教授的獎狀
流行病學家喬樹民教授的研究成果,1951年獲得東北人民政府衛生部的獎勵
生物學家伍律教授的研究成果,1981年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病理生理學教授錢振超關於615系小鼠5個新瘤株(肝癌、肺癌、白血病)的建立和實驗研究,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4年10月23日,她祝洪大連醫學院附屬醫院與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霞ヶ浦醫院結為友好醫院
1956年附屬醫院針灸科為蘇聯醫師舉辦針灸學習班,由蔣立才醫師用俄語講課
1957年1月7日,肺科方侃教授(左1)代表中國參加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國際防癆聯合會第14屆會議,受到印度總統普拉沙德(右1)的接見
1984年1月20日,寄生蟲學教授黃蕙芬代表中國政府出席在日本舉行的第5屆寄生蟲預防高級指導人員討論會,作關於中國土源性蠕蟲防治進展的報告
50年代初培養的師資,現在已是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或科研單位的技術骨幹
五一級軍乾班學生畢業後烏擔,多數人已經成為各軍醫大學和部隊系統各大醫院的技術骨幹
五一級軍乾班學生陳遠耀(男)現任白求恩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衛校畢業生、衛校教師王毅(女)1955年5月在旅大市運動會上以女子鏢槍35.5公尺的成績獲第一名,破全國紀錄
目錄
第一篇沿 革
第一章大連醫學院的前身——關東醫學院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的創辦經過和宗旨
第二節師資隊伍、招生、學制和教學情況
第三節關東醫學院的領導關係和黨的領導
第四節積極參加政治活動,支援前線
第五節校址和校徽
第二章建國前夕併入大連大學
第一節在黨中央關懷下創辦大連大學
第二節建立新型的正規大學
第三節大連大學醫學院的規模和教學情況
第三章大連醫學院獨立
第一節大連大學撤銷、大連醫學院獨立
第二節擴大規模,提高質量
第三節抗美援朝和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
第四節學習蘇聯進行教學改革
第五節射譽擊肅反運動和反埋拒臭右派鬥爭
第六節“大躍進”和“教育大革命”
第七節在調整中前進
第四章動亂中南遷
第一節支援“三線”,南遷的決定和準備
第二節十年浩劫
第三節在動亂中搬遷至貴州遵義
第五章復辦和振興
第一節恢復大連醫學院
第二節克服困難、奮力恢復
第三節團結奮鬥建設社會主義新大醫
第二篇領導建制
第一章黨的領導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恢復中興
第五節大連醫學院黨組織變更情況一覽表
第二章院務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
第一節院務委員會
第二節學術委員會
第三節黨委領導下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和黨委領導下的以院長為首的院務委員會負責制
第四節復辦後的學術委員會
第五節專家諮詢委員會
第六節學位委員會
第三章行政組織機構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恢復以後
第五節歷任院長、副院長任職情況一覽表
第四章民主黨派和民眾團體
第一節中國民主同盟
第二節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第三節九三學社
第四節中國農工民主黨
第五節華僑聯合會
第六節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七節工會
第八節學生會
第三篇各層次專業設定
概述
第一章本、專科各專業
第一節臨床醫學專業
第二節口腔醫學專業
第三節衛生事業管理專業
第四節本、專科各專業畢業生統計
第二章研究生培養與學位制度
第一節研究生培養
第二節學位制度
第三章各類專業師資班及進修班
第一節建國初期的醫學基礎課師資班
第二節“大躍進”期間的基礎專業師資班和放射醫學師資班
第三節復辦後的各專業師資進修班
第四章檢驗技師班及醫師進修班
第一節檢驗技師班
第二節醫師進修班
第五章附設中級衛生教育機構
第一節大連醫學院附設衛生學校
第二節大連醫學院附屬職業高級中學
第六章成人教育——大連醫學院夜大學
第四篇教學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教學組織機構
第一節教務行政機構
第二節教學組織
第三章教學計畫
第一節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計畫
第二節口腔醫學專業的教學計畫
第三節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專科)教學計畫
第四章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法
第一節教學大綱
第二節教材
第三節教學法
第五章臨床教學實習基地
第六章政治理論教育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恢復以後
第七章體育教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體育教學組織和師資隊伍的建設
第三節體育課教學
第四節課外體育活動和勞衛制鍛鍊
第五節軍事體育活動和軍事訓練
第五篇科學研究
第一章沿革
第一節創校初期和準備階段
第二節開始有組織有計畫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第三節恢復中興
第二章科學研究管理機構
第一節科學研究處
第二節科技教育服務處
第三章科學研究機構
第一節教研組(室)
第二節大連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和心血管病研究所
第三節醫學教育研究室
第四節中心實驗室
第四章科學技術情報書刊的編輯與出版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大連醫學院學報》
第三節《大醫教研》
第四節大連醫學院教師主編,編輯書籍出版情況
第五章科學研究成果
第一節“文革”前的科研成果
第二節復辦以後的科研成果
第六篇醫療
第一章附屬醫院的建制與沿革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附屬第一醫院的沿革
第三節附屬第二醫院的沿革
第四節附屬婦嬰醫院的沿革
第二章醫療工作
第一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醫學院獨立以後
第三節貫徹中醫政策
第四節在提高醫療質量的基礎上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
第三章附屬醫院的現狀
第七篇人事工作
第一章人事工作機構與沿革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大連醫學院復辦以後
第二章人事管理工作
第一節科技幹部管理工作
第二節行政政工人員管理工作
第三節工勤人員管理工作
第四節各項管理制度
第五節定編定員工作
第三章職工教育
第一節政治思想教育
第二節職工業餘文化教育
第四章師資隊伍的建設
第一節“文化大革命”以前
第二節復校以後
第三節實驗技術人員
第五章工資福利
第一節工資
第二節福利待遇
第八篇保衛工作
第一章組織機構沿革
第二章為鞏固人民政權和維護社會治安而鬥爭
第九篇學生工作
第一章沿革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大連醫學院復辦以後
第二章招生
第三章人民助學金、獎學金
第四章畢業生分配
第五章學籍管理
第六章畢業生業績選登
第十篇圖書館
第一章沿革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南遷前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復辦以後
第二章機構、人員和幹部業務培訓
第一節機構、人員
第二節人員技術結構
第三節幹部培訓
第三章復辦後歷年經費和藏書情況
第四章房屋和設備
第一節房屋建築
第二節設備
第五章業務活動
第一節采編工作
第二節流通保管
第三節參考諮詢
第四節學術活動
附錄
第十一篇外事工作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互派留學生
第一節外派留學生
第二節接受外國留學生
第三章互聘教師講學或工作
第一節出國講學或科研協作
第二節聘外籍人員擔任講學或工作
第四章出國參加會議或工作
第一節出國參加學術會議或工作會議
第二節出國完成工作任務
第五章互相訪問、考察
第一節出國訪問和考察
第二節接待外賓來訪、考察和短期學術交流
第六章相互結為友好醫院和學校
第一節附屬醫院與東京醫科大學霞(攵)浦醫院結為友好醫院
第二節與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建立友好關係
第七章私事出國
第十二篇財務工作
第一章財務隸屬關係
第二章財務組織機構的變遷
第三章經費
附錄
第十三篇基本建設
第一章大行政區領導階段(1950~1953)
第二章中央衛生部領導階段(1954~1957)
第三章遼寧省領導階段(1958~1969)
第四章復校以後,遼寧省領導階段(1978~1985)
第十四篇儀器設備和實驗動物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儀器、設備、藥品和材料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復辦以後
第三章實驗動物
第一節從創校到內遷
第二節復辦以後
第十五篇後勤工作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後勤工作的機構與沿革
第一節“文革”以前(1947~1969)
第二節復辦以後(1978~1985)
第三章各項後勤工作
第一節行政管理工作
第二節一伙食工作
第三節醫療保健工作
第四節房產工作
第五節汽車運輸
第六節託兒所和哺乳室
第四章勞動服務公司
第十六篇人物錄
第一章人物傳略
王布君傳略
簡仁南傳略
李震勛傳略
張毅傳略
伍律傳略
何琦傳略
第二章人物簡介
沈其震簡介
魏曦簡介
吳襄簡介
葉興傑簡介
喬樹民簡介
黃蕙芬簡介
錢振超簡介
曹仲和簡介
第三章人物列表
第四章大連醫學院人員擔任全國、省、市歷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名單
第一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第二節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第三節旅大市、大連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第四節全國政協委員
第五節遼寧省政協委員
第六節旅大市大連市政協委員
第五章市以上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名單
第十七篇大事記
一九四五年~一九八五年
編後記
學生在鞍鋼鐵西醫院實習時,通過電視螢幕觀看手術現場教學
1956年2月6日最高國務會議期間,魏曦受到毛主席的宴請
魏曦(右1)在現場向英國工人日報記者阿蘭·魏寧頓(左蹲者)進行介紹
1952年中央衛生部頒發給魏曦教授的獎狀
流行病學家喬樹民教授的研究成果,1951年獲得東北人民政府衛生部的獎勵
生物學家伍律教授的研究成果,1981年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病理生理學教授錢振超關於615系小鼠5個新瘤株(肝癌、肺癌、白血病)的建立和實驗研究,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4年10月23日,大連醫學院附屬醫院與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霞ヶ浦醫院結為友好醫院
1956年附屬醫院針灸科為蘇聯醫師舉辦針灸學習班,由蔣立才醫師用俄語講課
1957年1月7日,肺科方侃教授(左1)代表中國參加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國際防癆聯合會第14屆會議,受到印度總統普拉沙德(右1)的接見
1984年1月20日,寄生蟲學教授黃蕙芬代表中國政府出席在日本舉行的第5屆寄生蟲預防高級指導人員討論會,作關於中國土源性蠕蟲防治進展的報告
50年代初培養的師資,現在已是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或科研單位的技術骨幹
五一級軍乾班學生畢業後,多數人已經成為各軍醫大學和部隊系統各大醫院的技術骨幹
五一級軍乾班學生陳遠耀(男)現任白求恩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衛校畢業生、衛校教師王毅(女)1955年5月在旅大市運動會上以女子鏢槍35.5公尺的成績獲第一名,破全國紀錄
目錄
第一篇沿 革
第一章大連醫學院的前身——關東醫學院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的創辦經過和宗旨
第二節師資隊伍、招生、學制和教學情況
第三節關東醫學院的領導關係和黨的領導
第四節積極參加政治活動,支援前線
第五節校址和校徽
第二章建國前夕併入大連大學
第一節在黨中央關懷下創辦大連大學
第二節建立新型的正規大學
第三節大連大學醫學院的規模和教學情況
第三章大連醫學院獨立
第一節大連大學撤銷、大連醫學院獨立
第二節擴大規模,提高質量
第三節抗美援朝和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
第四節學習蘇聯進行教學改革
第五節肅反運動和反右派鬥爭
第六節“大躍進”和“教育大革命”
第七節在調整中前進
第四章動亂中南遷
第一節支援“三線”,南遷的決定和準備
第二節十年浩劫
第三節在動亂中搬遷至貴州遵義
第五章復辦和振興
第一節恢復大連醫學院
第二節克服困難、奮力恢復
第三節團結奮鬥建設社會主義新大醫
第二篇領導建制
第一章黨的領導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恢復中興
第五節大連醫學院黨組織變更情況一覽表
第二章院務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
第一節院務委員會
第二節學術委員會
第三節黨委領導下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和黨委領導下的以院長為首的院務委員會負責制
第四節復辦後的學術委員會
第五節專家諮詢委員會
第六節學位委員會
第三章行政組織機構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恢復以後
第五節歷任院長、副院長任職情況一覽表
第四章民主黨派和民眾團體
第一節中國民主同盟
第二節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第三節九三學社
第四節中國農工民主黨
第五節華僑聯合會
第六節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七節工會
第八節學生會
第三篇各層次專業設定
概述
第一章本、專科各專業
第一節臨床醫學專業
第二節口腔醫學專業
第三節衛生事業管理專業
第四節本、專科各專業畢業生統計
第二章研究生培養與學位制度
第一節研究生培養
第二節學位制度
第三章各類專業師資班及進修班
第一節建國初期的醫學基礎課師資班
第二節“大躍進”期間的基礎專業師資班和放射醫學師資班
第三節復辦後的各專業師資進修班
第四章檢驗技師班及醫師進修班
第一節檢驗技師班
第二節醫師進修班
第五章附設中級衛生教育機構
第一節大連醫學院附設衛生學校
第二節大連醫學院附屬職業高級中學
第六章成人教育——大連醫學院夜大學
第四篇教學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教學組織機構
第一節教務行政機構
第二節教學組織
第三章教學計畫
第一節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計畫
第二節口腔醫學專業的教學計畫
第三節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專科)教學計畫
第四章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法
第一節教學大綱
第二節教材
第三節教學法
第五章臨床教學實習基地
第六章政治理論教育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恢復以後
第七章體育教育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體育教學組織和師資隊伍的建設
第三節體育課教學
第四節課外體育活動和勞衛制鍛鍊
第五節軍事體育活動和軍事訓練
第五篇科學研究
第一章沿革
第一節創校初期和準備階段
第二節開始有組織有計畫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第三節恢復中興
第二章科學研究管理機構
第一節科學研究處
第二節科技教育服務處
第三章科學研究機構
第一節教研組(室)
第二節大連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和心血管病研究所
第三節醫學教育研究室
第四節中心實驗室
第四章科學技術情報書刊的編輯與出版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大連醫學院學報》
第三節《大醫教研》
第四節大連醫學院教師主編,編輯書籍出版情況
第五章科學研究成果
第一節“文革”前的科研成果
第二節復辦以後的科研成果
第六篇醫療
第一章附屬醫院的建制與沿革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附屬第一醫院的沿革
第三節附屬第二醫院的沿革
第四節附屬婦嬰醫院的沿革
第二章醫療工作
第一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醫學院獨立以後
第三節貫徹中醫政策
第四節在提高醫療質量的基礎上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
第三章附屬醫院的現狀
第七篇人事工作
第一章人事工作機構與沿革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大連醫學院復辦以後
第二章人事管理工作
第一節科技幹部管理工作
第二節行政政工人員管理工作
第三節工勤人員管理工作
第四節各項管理制度
第五節定編定員工作
第三章職工教育
第一節政治思想教育
第二節職工業餘文化教育
第四章師資隊伍的建設
第一節“文化大革命”以前
第二節復校以後
第三節實驗技術人員
第五章工資福利
第一節工資
第二節福利待遇
第八篇保衛工作
第一章組織機構沿革
第二章為鞏固人民政權和維護社會治安而鬥爭
第九篇學生工作
第一章沿革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大連醫學院復辦以後
第二章招生
第三章人民助學金、獎學金
第四章畢業生分配
第五章學籍管理
第六章畢業生業績選登
第十篇圖書館
第一章沿革
第一節關東醫學院時期
第二節大連大學醫學院時期
第三節南遷前大連醫學院時期
第四節復辦以後
王布君傳略
簡仁南傳略
李震勛傳略
張毅傳略
伍律傳略
何琦傳略
第二章人物簡介
沈其震簡介
魏曦簡介
吳襄簡介
葉興傑簡介
喬樹民簡介
黃蕙芬簡介
錢振超簡介
曹仲和簡介
第三章人物列表
第四章大連醫學院人員擔任全國、省、市歷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名單
第一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第二節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第三節旅大市、大連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第四節全國政協委員
第五節遼寧省政協委員
第六節旅大市大連市政協委員
第五章市以上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名單
第十七篇大事記
一九四五年~一九八五年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