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漢墓博物館

大連漢墓博物館

大連漢墓博物館是大連市唯一的遺址類博物館,位於甘井子區營城子街道沙崗村,南部隔鐵路與營城子壁畫墓相鄰,已經出土並保存完好的“天壇罩房墓”就在博物館內。內設遺址展示、文物陳列、臨時展覽、辦公服務功能區,以大連漢墓為主題,主要陳展歷時7年的營城子兩漢墓葬發掘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連漢墓博物館
  • 類別:歷史類
  • 地點:甘井子區營城子街道沙崗村
  • 館藏精品:銅器、玉器、金質“十龍帶扣”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墓葬遺址,玉器,金質“十龍帶扣”,銅器,作用價值,參觀信息,

發展歷史

大連地區歷史悠久,兩漢時期,大連地區與中原地區聯繫密切,其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空前發展。
大連漢墓博物館大連漢墓博物館
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大連地區發現了大量的漢代墓葬,其中著名的營城子東漢壁畫墓,其壁畫“升天圖”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1世紀以來,在大連市甘井子區營城子、大連開發區董家溝、普蘭店市張店等地區,又陸續發現大批漢代墓葬群,出土了眾多珍貴文物,使大連成為遼南漢代遺蹟分布最廣、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地區。
2010年10月25日,大連漢墓博物館正式落成開館,漢墓博物館也是2010年大連市唯一的漢代遺址類博物館。
大連漢墓博物館占地4600餘平方米,館舍面積2600平方米,展示文物近300件,內設遺址展示、文物陳列、臨時展覽等功能區,通過遺址復原及出土文物的展示,揭示兩漢時期大連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特徵,以及漢代大連地區與周邊地區的緊密聯繫。
作為中國第一座漢代墓葬群遺址博物館,大連漢墓博物館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完全在原墓葬群遺址的中心區域修建。這座於1999年發現的貝磚木槨墓是夫妻合葬墓,面積約25平方米,出土了30多件陶器和銅器,是迄今為止營城子地區發現的同類墓葬中面積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
漢墓博物館內全面展示了漢代不同歷史時期大連地區的貝墓、貝磚墓、磚室墓等墓葬形式。

館藏文物

墓葬遺址

博物館中心地帶為貝磚木槨墓,墓葬長寬均為5米,為夫妻合葬墓,出土大量陶器和銅器,達30多件。這是迄今為止營城子地區發現的最大的貝磚木槨墓。
除這一處墓葬遺址外,在漢墓博物館建設過程中,考古工作人員還陸續發掘了4座墓葬,其中兩座位於博物館建築周圍,可供觀眾參觀。

玉器

玉劍璏(音同“衛”)是漢人的一種佩劍裝飾,整體為玉石打造,中間有穿孔,類似現代的腰帶扣。玉石造型生動,石面光澤依舊。玉劍璏應當是貴族的用品。由此推斷,當年營城子一帶可能是一個人口稠密、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

金質“十龍帶扣”

早於2004年在營城子地區漢墓出土的金質 “十龍帶扣”,工藝精湛,堪稱漢代金器精品,為國內罕見。這件文物在大連漢墓博物館進行了重點陳列。金質“十龍帶扣”在剛出土時就熠熠發光,至今仍色彩飽滿。帶扣10餘平方厘米,全部由純金打造。帶扣表面飾一巨龍攬九子,似騰飛於雲層之中,龍之脊背及周邊等處,分別鑲嵌有細小如粟的金珠和水滴形綠松石,從而體現了我國漢代時期無與倫比的金器製作工藝水平。
“帶扣”是古人腰帶上的鎖扣,在此之前,我國現存的金質“帶扣”僅有兩隻,一隻為樂浪古墓出土,另一隻發現於新疆博格達沁古城址。

銅器

銅器也是陳列文物內容,大小不一的銅鏡、銅印、銅鼎等造型獨特、工藝精美。
很多文物都是難得一見。銅“承旋”是一套兩件的青銅器皿,在漢代為宴飲之用。下面是三足青銅淺盤,三足的形狀為熊面人形,上面則為銅尊。這種銅盤加銅尊的形制在我國有些墓葬中、在漢代石刻及畫像中都曾經看到過,這是正式宴會的器皿,非尋常百姓所能擁有。

作用價值

漢墓博物館的建成,不僅是對大連歷史文化的一次檢閱和肯定,也是為祖國優秀的華夏文明的發揚光大做出了貢獻;不僅對宣傳大連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探索城市根源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研究中國東北邊疆史具有重要政治意義。
參觀者在大連漢墓博物館內的漢墓遺址參觀參觀者在大連漢墓博物館內的漢墓遺址參觀
同時,對推動大連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以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觀信息

門市票價:免費;
開放時間:每周五,周六,周日,上午9:30-15:30;
交通路線:
1,公交路線:從大連火車站站北廣場乘坐建設街-大黑石或者站北廣場-旅順北路-旅順的公車在沙崗子村站下即可;
2,自駕路線:從大連市內走旅順北路,在營城子路段,旅順北路與丹大高速高架橋交叉點前面約400米處路口右轉,大連市農科院附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