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大連海洋大學是我國最早的部屬四所水產高校之一。水產養殖二級學科是我校1952 年建校初創時期便開始建設的學科。水產與生命學院伴隨著大連海大一起走過了60多年的艱難曲折、輝煌燦爛的發展歷程。學院現有水產、生物學、生態學3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有水產養殖、水生生物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海洋生物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生理學、微生物學8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有水產養殖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水族科學與技術、水生動物醫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6個本科專業和水產養殖技術1個專科專業;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2個工程中心,6個教研室,1個校內教學實習基地以及20餘個院內外教學科研基地。學院現有教職工91人,其中教授、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實驗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4人,副教授、副研究員及高級實驗師2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有51人。有雙聘院士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10人,省教學名師2人,遼寧特聘教授3人,大連市領軍人才工程人選1人,享受大連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大連市優秀專家11人。現有在籍本科生1000餘人,研究生500餘人。
學院的水產一級學科是遼寧省高水平重點學科,水產養殖學科是農業部和遼寧省重點學科、遼寧省優勢特色學科,水生生物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是遼寧省優勢特色學科。水產養殖學專業是學院的傳統特色專業、遼寧省首批示範性專業和遼寧省首批緊缺本科人才培養基地,197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在2007年被評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第一類本科特色專業,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學院的教學和科研成果,曾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國家級獎勵,並有70餘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很多科研成果已廣泛套用於生產實際,為推動區域漁業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學院在近60年的歷史發展中,為祖國水產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八千多名優秀人才,為我國水產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當前,水產與生命學院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學院的師資隊伍不斷壯大,學科和專業建設不斷發展,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科技創新和為社會服務能力穩步提高,學院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在校黨委和學院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學院全體教職工開拓進取、齊心協力、團結奮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探索教育、教學改革新路子,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大力增強科學研究能力,大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為祖國的水產事業、為“海上遼寧”、“海上大連”建設、為建設國內一流和具有重要行業影響力的海洋大學而努力奮鬥。
學院歷史
水產與生命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 1952 年的東北水產技術學校的水產養殖系,1978年變更為大連水產學院水產養殖系,2002年由水產養殖系升格為大連水產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大連水產學院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大連水產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2011年大連海洋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
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北方海水增養殖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海水養殖學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省級高校海洋水產增養殖學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成立於1988年,1996年由農業部批准並命名,2003年被批准為遼寧省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2006年被批准為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立足於我國北方海洋水產業發展的需求,緊跟國際學科前沿發展趨勢,圍繞海洋生物技術與遺傳育種、海洋生態與資源利用、海水健康養殖與病害防治技術、海水養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等四個方面開展重點研究。現有12個功能研究室,面積達3100平方米,擁有大型儀器設備50多台(套)。近年,共承擔國家、農業部、教育部和省市各級研究課題15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863”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0餘項。早年的“魁蚶人工育苗和增養殖技術”、“櫛孔扇貝人工育苗技術”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全國科技大會獎。近五年,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以上科技獎勵10多項,培育出我國第一個海參養殖良種“水院1號”遼參。實驗室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編寫專著和教材30餘部。實驗室為水產學、動物遺傳育種和繁殖、水生生物學等省部級以及海洋生物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重點學科的師生開放,是我國北方海洋和水產方面重要的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