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大連民族大學位於黃海之濱的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唯一設在東北和沿海開放地區的民族高等學校,也是全國唯一以工科和套用學科為主的民族高等學校。學校1984年立項籌建,1993年招生辦學,1997年正式建校,2006年4月實現了國家民委、
遼寧省政府和
大連市政府三方聯合共建。學校占地72萬平方米,校園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8.8億元。
在秋高氣爽、碩果飄香的金色十月,大連民族學院將迎來自己籌建辦學23年、正式建校10周年的慶典。20載不懈奮鬥、風雨兼程,10年春華秋實、茁壯成長,大連民族學院已經從一個幼兒長成為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大連民族學院校史》的公開出版,也給這喜慶的日子獻上了一份厚禮。客觀反映學校歷史,認真總結辦學經驗,使每一個大連民院人能做到以史為鏡,從歷史中
汲取養分,
傳承文化,發掘力量,滿懷信心面向未來,這正是我們編寫《大連民族學院校史》的目的和意義之所在。
歲月洗卻歷史鉛華,和風誦詠青春弦歌。在人類發展史上,10年或20年,只是短暫的一瞬間。然而正是在這不長的時日裡,大連民族學院這所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長起來的年輕高等學府,與共和國一道見證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歷史性的巨變,其自身也經歷了13年籌建辦學、艱苦創業的征程和正式建校後10年的跨越式發展。穿越這所新型民族高校的歷史走廊,眼前展現的是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壯美畫卷,耳畔傳來的是大連民院人激情豪邁的步履聲。
回眸學校發展的歷程,藉助校史樸實無華的文字,我們可以說,大連民族學院的創辦與發展順天時、得地利、逢人和,是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民族高等教育高起點建設和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遼寧省、大連市地方政府和各族人民民眾的大力支持,以及遼東半島獨特的地域環境等等,都為大連民族學院的誕生和快速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每念及此,怎能不讓我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大連民族學院的成長,離不開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早在1978年8月,國務院副總理、國家民委主任楊靜仁同志就與國家有關部門及東北三省的負責同志議定了在東北建立民族學院的有關事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曾為學校的發展建設作過重要批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司馬義·艾買提同志先後4次親臨大連民族學院視察指導;曾先後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的李嵐清、費孝通、布赫、阿沛·阿旺晉美、賽福鼎·艾則孜、趙南起等領導同志也曾以多種方式關心和支持大連民族學院的發展。教育部於1984年4月7日批覆同意籌建東北民族學院,在學校經過13年籌建辦學的基礎上,又於1997年7月21日正式批准成立大連民族學院。在國家民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遼寧省委省政府、大連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校各項事業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辦學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2006年4月8日,國家民委、遼寧省和大連市簽署了三方共建大連民族學院的協定,位於大連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的新校區也已開工建設,這將為學校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大連民族學院的成長曆程,鐫刻著老一輩開拓者艱苦創業、堅韌不拔的足跡,凝聚著新一代繼承者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的智慧,展示著全體師生員工團結愛校、新校新辦的情懷。正如校史所述:大連民族學院籌建以來23年、正式建校以來10年的歷史,是一部堅定辦學、上下求索、團結奮進的創業史,是一部各民族師生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和諧發展的改革創新史,是一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兼容並蓄的民族高等教育發展史。在幾代民院人的不懈努力、幾任領導班子和師生員工的頑強拼搏下,才有了大連民族學院今天的發展。這種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民院精神和團結、自強、求是、進步的優良校風,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始終是伴隨我們的無形資產和寶貴財富。此時此刻,我們由衷地感謝為學校建設做出卓越貢獻的阿英嘎、趙安君等老同志,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對建設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現代化的民族大學充滿了信心。
作為國家在東北和沿海開放地區設立的唯一民族高校,作為全國唯一以工科和套用學科為主的民族高校,大連民族學院始終堅持高等教育一般規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特殊規律的相互統一,堅持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有機結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在沿海開放地區發展優質民族高等教育的創新之路。
學校按照新校新辦的原則,認真履行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的辦學宗旨,確立了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特色辦學的教育理念,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培養觀和教學質量觀,實施質量立校、科技興校和人才強校三大戰略,使經過長期探索形成的辦學思想不斷得到升華;以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需求為導向,構建了以工科和套用學科為主,工、理、經、管、文、法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形成了以創新和實踐為主要特徵的多維創新教育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和管理方式;依託沿海開放城市的教育、科技、人才、對外開放和自然環境優勢,積累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培養了大批民族地區急需的科技、管理等套用型人才,為民族地區發展提供了優質服務,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培育各民族師生和諧共進的大學文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逐步形成了以民族、創新、質量、和諧為主要內涵的辦學特色。
大連民族學院充分發揮後發優勢,不斷推進改革創新,抓住了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機遇,在一些辦學指標方面已走進了普通本科高校和民族院校的前列。目前,學校擁有中華56個民族的在校本科生1萬餘人,固定資產總值近7億元,生均教學設備值1.2萬元,有37個本科專業,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6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在教學、科研、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等內涵建設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畢業生的就業率從2001年以來連續7年超過90%。這些既是大連民族學院在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民族大學進程中積極探索的結果,也是推進學校二次創業、努力實現科學發展的新起點。
傳承歷史,呼喚未來。為了美好明天的到來,讓我們共同澆灌大連民族學院這片精神樂園,相信年輕的大連民族學院一定會在今後的發展中創造新的輝煌!
目錄
上篇籌建時期的東北民族學院(1984-1997)
第一章在東北和沿海開放地區創建民族學院
一、學院籌建的背景和意義
二、籌備領導機構的成立和校址的確定
三、籌備初期的工作
第二章在曲折發展中艱苦創業
一、籌建工作全面展開
二、學院進入緩建階段
三、學院恢復建設
第三章進入招生辦學時期
一、在發展中邊籌建邊辦學
二、為正式建校創造條件
中篇快速發展的大連民族學院(1997-2007)
第四章學校發展的重要轉折
一、大連民族學院正式建立
二、明確辦學方針和發展目標
第五章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
一、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三、穩步提升本科教學質量
四、對外交流合作
五、成人教育和幹部培訓
第六章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
第七章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
第八章學校黨建工作
第九章學生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
第十章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第十一章推進學校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