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西崗區建設國小

大連市西崗區建設國小

建設國小坐落於大連火車站後身,現有16個教學班,622名學生,35名教職工。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該校學生近70%是外來務工子女。學生流動性強,親職教育環境差,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是建設國小在區政府和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克服重重困難,通過打造學校特色,不斷提升辦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外來的孩子們能與城市的孩子一樣,“同在藍天下,共享一份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市西崗區建設國小
  • 所屬地區:大連市
  • 教學設施:專用教室和教學設備齊全
  • 辦學風格:的融信息文化、書香文化課程文化
  • 學生:622名
教學設施,業務素質,辦學風格,

教學設施

建設國小是大連市第一批標準化學校,專用教室和教學設備齊全。在迎接雙高普九期間,區政府和教育局積極投入,該校的辦學環境和硬體建設有了很大的變化,目前,學校有兩個多媒體教室,5個大螢幕投影儀,每個專用教室和教學班都有計算機和顯示器,學生人機比已達到6:1,教師人手一機。各項指標達到省級一類標準。

業務素質

近幾年,教育局加大了對幹部和教師隊伍的培訓與指導,全面提高幹部的管理水平和教師的業務素質。在幹部層面,採取三個策略。第一:派校長到最先進的地方去學習。近兩年,我分別去過美國、北京、盤錦、西安等地,每次學習,自己對教育的理解都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第二,請最頂級的學者和專家。第三,成立名校長工作室,通過名校長工作室,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鍛鍊和提高,同時這種形式也促進了學校之間的交流和學習,也促進了校際間的均衡發展。這三個策略的出擊,提高了校長的整體素質,各校都積極向規範加特色這個方向發展。
在教師培訓方面,從五方面入手,第一,請名師來西崗講課,帶徒弟。大師獨具一格的教學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都強烈地衝擊著教師的頭腦,激發了教師不斷學習、不斷研究的動力。第二,發揮專家教師的引領作用。第三,成立了名師工作室,該校有五位教師成為工作室成員。第四.開展全方位的課堂競賽活動。各種教學大賽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骨幹教師。第五,請專業人士為專科教師進行培訓。這幾年,該校教師的專業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成長的速度很快,有4人評上學科帶頭人,四位市區骨幹教師。三位年輕教師代表大連市參加省教師專業素養比賽,均獲一等獎,湧現出了仁愛之師王春貞、感動校園人物張小紅、班主任標兵趙雪梅等典型。
教育局占領制高點,“藉助外腦 不斷充電”“以點帶面 全面啟動”的培訓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該校幹部和教師的整體素質。

辦學風格

作為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學校辦出特色,辦出品位。在“關注人文,著眼發展”的辦學理念的指導下,經過五年多的探索,我們初步摸索出了具有建設國小特色的融信息文化、書香文化、課程文化、教師文化為一體的以及(精神)為一體的學校文化模式,其中教師文化是落實以上三種特色文化的前提。在這裡不展開說,重點說以上三個方面。
(一)營造書香文化 為學生的發展打好底色
一直以來,建設國小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與書為友,用最靜心的閱讀,來充實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
1.創建書香環境 提供物質保障
節假日,圖書室也為學生開放。每年學校都要添置上萬元的新圖書,每年用於獎勵學生讀書的資金超過上千元。
2、加強課程管理 提高閱讀水平
課程是開展讀書活動的最有效載體。學校通過加強對課程的管理,最佳化課程資源,加強研究性學習,將讀書貫穿在各學科教學中。像語文課嘗試以一篇帶多篇和單元整體教學,增加學生閱讀量;我們還在學生中開設了兒童哲學教育。力求從寓言、成語、童話、新聞故事中,引導學生進行提問、反思、辯論,讓學生變得聰明,會思考。
3、利用網路資源開展讀書交流(展示校園網)
在校園網上,開設書香園地專欄,推薦名家名篇,上傳學生讀書體會和優秀作文,為學生讀書交流搭廣闊的平台。
4、開展各種活動 豐富文化生活
每天利用晨會時間進行詩詞誦讀;每學期一期班刊和校刊;成立文學書社;每年的11月份,學校舉行讀書節活動,在長達半個月的時間中,學生們背誦古詩詞、開展故事比賽、演講比賽、續寫故事競賽,交流讀書筆記,交換好書。在評比的基礎上,選出學校的書香班級和讀書之星。讀書節的召開,掀起了全校師生讀書的熱潮。
二、傳播信息文化 為學生的生活添加色彩
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將信息教育滲透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將信息作為一種文化來傳播,使校園處處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1、最佳化信息課程 感受信息魅力
信息技術教師能及時地將最新的技術教給學生:像電子地球儀軟體和電子相冊是學生最喜歡用的軟體。很多學生建立部落格,記錄成長的足跡。
2、 運用信息載體 開展文化活動
學校靈通社團的成員,負責採集各種新聞,定期進行新聞播報;大隊部經常就熱點話題展開網上討論,及時問答,促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利用校園電視台進行文化講座,這是本學期該校結合《弟子歸》向學生進行的講座。聘請了家長、國學教師以及學校領導、老師講課。
3、舉辦信息文化節 搭設展示平台
每年的5月中旬,我們都要進行為時半個月的信息文化節活動,全校教師和學生在歷時十天的活動中,進行打字、電子繪畫、電子小報、電子相冊、班級網頁、卡拉OK、教研組網頁等十餘個項目的競賽。每次比賽的內容,我們都隨著信息技術的變化在不斷地調整,並確定具有教育意義的主題。去年第四屆信息文化節恰逢在汶川地震後,我們就確定了“情系汶川愛灑人間”的主題活動,學生們在比賽中收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點一個作品)
三、 挖掘課程文化 讓學生的學習充滿情趣
新型的課堂教學應呈現出一種全新的課程文化,體現出民主、和諧的人際關係,體現出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出以人為本、關注人文、重視人格培養的價值取向。在冷冉“情·知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建設國小的課堂教學一直在追求、探索著這種理想化的課程文化。
1、實施課程整合 開闊文化視野
2、挖掘教材情知因素 促進情知和諧發展
3、將預習引進課堂,做到先學後教 提高課堂效率
4、開設校本課程 凸顯學校特色
學校的書香文化、信息文化和課程文化共同形成了學校獨有的校園文化。三者之間的關係就好比是一個啞鈴,信息文化和書香文化是兩個球體,而課程文化就是連線兩個球體的把手,以課程文化來牽動、深化、彰顯其它兩個特色文化的形成。
學校文化的建設,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水平。學生的文化成績也在逐年提高。有關教師文化建設、課程整合、信息技術套用的經驗在市、區級相關會議上多次匯報。2008年底,遼寧省督學室來該校進行農民工子女就學專項調研,在參觀學校和聽取校長的匯報後,稱建設國小是一所充滿生機、希望的學校。
儘管該校大部分學生是外來務工子女,但外來的老師卻評價該校學生舉止端莊,精神面貌好。我們堅信文化會改變學生的氣質,而用精神構築的校園必將是幸福的、美好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