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102中學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後,大連地區成立的第一所中學,已有70年的建校歷史。1959年被確定為遼寧省首批重點高中,1978年被批准為遼寧省重點中學, 2008年被批准為省級示範性高中。曾獲全國先進單位、遼寧省圖書示範校、大連市十佳名校、大連市標準化學校、大連市環境藝術化建設先進學校、大連市大課間示範校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市第102中學
- 創辦時間:1945
- 所屬地區:大連
- 類別:公立學校
- 學校類型:綜合
- 學校屬性:省重點
- 主要獎項:遼寧省重點中學、大連市十佳名校
概況,辦學資源,發展歷程,辦學宗旨,
概況
它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三十里堡鎮。東鄰長白山余脈,西瀕渤海灣,環境開闊,景色秀麗,山中朗朗月色,海上片片帆影,盡收眼底,一覽無餘;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氣候宜人。 這裡地理位置優越,與著名的海濱城市大連相距僅50公里,與古城金州相距20公里,與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世界聞名的金石灘高爾夫球場相距僅30公里。校西門外是黑大線公路,往西50米是瀋大高速公路,學校東500米是哈大線鐵路,交通十分便利。
辦學資源
大連市102中學隸屬於大連市金州區教育局,已有70餘年的建校歷史;曾獲全國“先進單位”光榮稱號,是遼寧省首批重點中學。學校坐落於大連市金州區三十里堡街道,學校占地面積近1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6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塑膠運動場地面積2萬餘平方米,標準的塑膠環形跑道400米。學校有教學樓2座,共8000平方米。學校有1座實驗、信息技術綜合樓3600平方米,有省示範性圖書館2000餘平方米,有藝術樓600平方米,有標準報告廳300餘平方米,有高標準的體育館近4000平方米,有2座共7000餘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有2個共4000餘平方米的食堂。學校藏書10萬餘冊,電子圖書5000冊,有計算機496台,有多媒體教室4個,有2個教師電子備課室,4個網路教室,有3個語音教室,已建校園網,4兆頻寬接入教育網,每個班級都安裝了閉路電視,理、化、生、地實驗設備、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全。學校現有教學班36個,學生2000餘名,專任教師152名,其中高級教師42名,一級教師60名,有研究生學歷的30名。
位置
發展歷程
自1945年建校,學校已經歷了70個春秋,在老一代二中人的努力下,學校取得了輝煌的業績。60年代初,參加全國文教群英會,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確立為首批遼寧省重點中學,這在整個金州區是絕無僅有的。1978年恢復遼寧省重點中學,1986年變為完全高中,建校70年來,已培養畢業生40000名,他們工作在全國各地,各個崗位,海外一些國家也遍布了他們的足跡。為本地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為中華民族日益昌盛,為全世界人類文明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學校尤其注重健康教育和藝術教育,學校文體活動全面開花。在健康教育上,學校以“增強體魄,學會健身”為目標,積極開展廣泛的民眾性的體育健身活動。每年,學校都要組織班級間、年級間的足籃排球比賽,每年組織一次大型體育運動會,既讓學生參加普及性的群體活動,又讓他們學會一套終身受益的健身本領,在活動中收穫健康,在健康中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學校在區市級運動會上連獲佳績,校男子籃球隊曾奪得大連市中學聯賽冠軍,成績穩定在前三名。校男子足球隊多年是金州區的冠軍,大連市前五名。我校的藝術教育有著光榮的傳統,每年一次的國慶中秋文藝晚會盛況空前。這些活動,極大地活躍了校園裡的學習氛圍,又為高等院校輸送了大批優秀的學生。大連市102中學占地10多萬平方米,在整個遼寧省的中學裡是首屈一指校園面積最大的一個。學校建築面積近3萬平方米,一座五層教學大樓,兩座五層宿舍大樓,一座2層食堂大樓,一座4層科技館大樓,兩層藝術中心大樓。另有圖書館、資料室、閱覽室等建築。校園裡高樹參天,綠柳成林,花團錦簇,芳草如茵。學校建有學生微機室4個,4個多媒體教室,2個教師電子備課室,各教室配備了閉路電視,理、化、生、地實驗設備、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備。
辦學宗旨
學校以“做人、成才”為辦學宗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學校教師認真學習領會全教會精神,以教育為事業,以教育為科學,全心全意地奉獻,兢兢業業地探索,踏踏實實地工作。嚴格周到的管理,教師無私的奉獻精神,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連續十多年高考在金州區居於領先地位,由於我校的辦學成績突出,受到了政府的表揚,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稱讚,學校正在建設學生服務中心,正在籌建高標準體育館和塑膠操場,學校將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 2005年9月7日是我校60周年建校紀念日。大連市102中學領導班子將帶領全校師生,以百倍的信心和幹勁,加速學校的發展步伐,爭取早日步入示範校行列,為校慶60周年獻禮,為大連市的教育事業再立新功。